諟
諟 的部首: 諟
諟 的偏旁: 言
諟 的拼音: shì,dì
諟 的筆畫數(shù): 16
諟 的繁體字: 諟
諟 的筆順: 丶一一一丨フ一丨フ一一一丨一ノ丶
諟 的解釋: 諟的基本解釋[shì]〔~正〕同“是正”,訂正,如“~正文字
”[dì]古同“諦”,審諦
諟的康熙字典解釋諟【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畫:16畫,部外筆畫:9畫《集韻》《韻會》《正韻》上紙切,嗜上聲
《說文》理也
《廣雅》是也
《玉篇》審也,諦也
《廣韻》正也
與是通
《書·太甲》先王顧諟天之明命
《傳》諟,是也
《疏》諟與是,古今之字異,故變文爲是也
《書·姚察傳》硏覆古今,諟正文字
《註》諟卽是也
《集韻》或作提
又《集韻》《正韻》丁計切,音帝
與諦同
或作
諟的說文解字解釋諟【卷三】【言部】理也
從言是聲
承旨切說文解字注(諟)理也
左傳
君與大夫不善是也
國語作王弗是
韋曰
是、理也
是者諟之假借字
韋注與許合
理猶今人言是正也
臣之行者王不能是正也
大學(xué)引大甲
顧諟天之明命
注
諟猶正也
某氏僞大甲傳
諟、是也
皆與許合
大學(xué)諟或爲題
從言
是聲
承旨切
按旨當作紙
十六部
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