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的信息
抒的部首: 扌
抒的拼音: shū
抒的筆畫數(shù): 7
抒的繁體字: 抒
抒的筆順: 一丨一フ丶フ丨
抒的解釋: 抒的基本解釋1.表達(dá);發(fā)表:各~己見
直~胸臆
2.同“紓”抒的介紹〈動〉(形聲
從手,予聲
本義:舀出)同本義抒,挹也
——《說文》汲出謂之抒
——《通俗文》抒,取也
——《蒼頡篇》或舂或揄
——《詩·大雅·生民》
毛傳:“揄,抒臼也
”表達(dá);發(fā)泄以辭抒意
——《墨子·小取》發(fā)憤以抒情
——《楚辭·惜誦》一抒愚意
——《漢書·劉向傳》又如:各抒己見;抒誠(申達(dá)誠意);抒詞(運用詞語,表達(dá)詞意);抒意(表達(dá)心意);抒憤(發(fā)泄怨憤)通“紓”
解除,排除或免除,減輕有此四德者,難必抒矣
——《左傳·文公六年》聞之者意悅而情抒
——謝偃《聽歌賦》又如:抒伸(解悶;舒暢)斜削管之下端,抒之以合于筩
——《農(nóng)政全書》抒的釋意抒(形聲
從手,予聲
本義舀出)同本義抒,挹也
--《說文》汲出謂之抒
--《通俗文》抒,取也
--《蒼頡篇》或舂或揄
--《詩·大雅·生民》
毛傳揄,抒臼也
”表達(dá);發(fā)泄以辭抒意
--《墨子·小取》發(fā)憤以抒情
--《楚辭·惜誦》一抒愚意
--《漢書·劉向傳》又如各抒己見;抒誠(申達(dá)誠意);抒詞(運用詞語,表達(dá)詞意);抒意(表達(dá)心意);抒憤(發(fā)泄怨憤)通紓”
解除,排除或免除,減輕有此四德者,難必抒矣
--《左傳·文公六年》聞之者意悅而情抒
--抒shū發(fā)表,盡量表達(dá)~發(fā)
~情
各~己見
抒的康熙字典解釋抒【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畫:8畫,部外筆畫:4畫《唐韻》神與切,紓上聲
《說文》挹也
《增韻》引而泄之也
《蒼頡篇》取出也
《詩·大雅》或舂或揄
《傳》揄,抒臼也
《疏》抒米以出臼也
《前漢·王褒傳》略愚而抒情素
《註》抒,猶泄也
又《廣韻》除也
《左傳·文六年》有此四德者,難必抒矣
又《揚子·方言》解也
又《集韻》《韻會》丈呂切,音佇
義同
又《廣韻》徐呂切《集韻》象呂切,音敘
亦挹也
又渫水也
或作汿,誤
《韻會》《正韻》通作杼
抒的說文解字解釋抒【卷十二】【手部】挹也
從手予聲
神與切說文解字注(抒)挹也
凡挹彼注茲曰抒
斗部曰
斜、抒也
?、抒屚也
、挹也
水部曰
浚、抒也
漉、浚也
?、抒井?也
左傳
難必抒矣
此叚抒爲(wèi)紓
紓者、緩也
服?本正作紓
從手
予聲
神與切
五部
抒的古漢語解釋抒shū①<動>表達(dá);抒發(fā)
《墨子·小取》:“以辭~意
”②<動>通“紓”
解除;排除
《左傳·文公六年》:“難必~矣
”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