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罔是由漢字"似"(讀音:sì,shì,部首:亻,筆畫數(shù):6)和漢字"罔"(讀音:wǎng,部首:冂,筆畫數(shù):8)組成的漢字組合。
根據(jù)這兩個(gè)漢字的含義,似罔可能表示:
- 似(似的基本解釋[sì]1.像;如同:~是而非)和罔(罔的基本解釋1.蒙蔽:欺~)的組合意義
似的信息
似的部首: 亻
似的拼音: sì,shì
似的筆畫數(shù): 6
似的繁體字: 似
似的筆順: ノ丨フ丶ノ丶
似的解釋: 似的基本解釋[sì]1.像;如同:~是而非
何其相~乃爾
2.副詞
似乎;好像:~屬可信
貌~有理
3.勝過;超過:人民的生活一天好~一天
[shì]〔似的〕助詞
用在名詞、代詞或動(dòng)詞性詞語的后面,表示和某種事物、情況相像:瓢潑~大雨
飛也~跑去
像別人都不知道~
似的介紹1.似[shì]2.似[sì]似[shì]〈助〉用在名詞、代詞或動(dòng)詞后面,表示比況,相當(dāng)于“似的”、“如…一般”那后生就空地當(dāng)中,把一條棒使得風(fēng)車兒似轉(zhuǎn)
——《水滸傳》另見sì似[sì]〈動(dòng)〉(形聲
從人,以聲
本義:像;相像)同本義似,象也
——《說文》似,有以相攖,有不相櫻也
——《墨子經(jīng)上》見似目瞿
——《禮記·雜記》
注:“謂容貌似其父母
”寡人雖無似也
——《禮記·哀公問》
注:“無似猶言不肖
”似,類也
——《廣雅》凄然似秋,暖然似春
——《莊子·大宗師》夫馬似鹿者而題之千金
——《韓非子·外儲(chǔ)說右上》玉人之所患,患石之似玉者
——《呂氏春秋·疑似》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
——《呂氏春秋·察今》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
——唐·杜甫《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又如:似起(像,如);似像(相同的樣子,模樣);似有若無(只當(dāng)沒有這回事
形容不在乎,不在意);似許(如此,如許);似漆如膠(形容情投意合,難舍難分);似類(相類;相似;像);似若(好像)似乎日光下徹,影布石上,怡然不動(dòng);倏爾遠(yuǎn)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蟲翹然矜鳴,似報(bào)主知
——《聊齋志異·促織》又如:似不足信;似如(好像);似若(好像);似是而非給予,送給今日把似君,誰為不平事
——賈島《劍客》繼承是以似之
——《詩·小雅·裳裳者華》似續(xù)妣祖
——《詩·小雅·斯干》又如:似續(xù)(繼承;繼續(xù));召公是似〈介〉用于比較,表示程度更甚今年衰似去年些
——宋·劉克莊《浪淘沙·紙帳素屏遮》又如:一個(gè)高似一個(gè);一天好似一天放在動(dòng)詞后面,表示動(dòng)作影響及于他處,相當(dāng)于“與”、“向”今朝別有承恩處,鸚鵡飛來說似人
——羅鄴《宮中》另見shì似的釋意似(形聲
從人,以聲
本義像;相像)同本義似,象也
--《說文》似,有以相攖,有不相櫻也
--《墨子經(jīng)上》見似目瞿
--《禮記·雜記》
注謂容貌似其父母
”寡人雖無似也
--《禮記·哀公問》
注無似猶言不肖
”似,類也
--《廣雅》凄然似秋,暖然似春
--《莊子·大宗師》夫馬似鹿者而題之千金
--《韓非子·外儲(chǔ)說右上》玉人之所患,患石之似玉者
--《呂氏春秋·疑似》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
--《呂氏春秋·察今》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
--唐·似shì⒈似sì⒈像
相像類~
相~
⒉好像,〈表〉不確定~乎
~懂非懂
~曾相識(shí)
~覺不妥
⒊〈表〉比較,相當(dāng)于"過"、"超過"一個(gè)強(qiáng)~一個(gè)
生活一年甚~一年
似的康熙字典解釋似【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畫:7畫,部外筆畫:5畫〔古文〕《唐韻》詳里切《集韻》《韻會(huì)》象齒切《正韻》詳子切,音巳
肖也
《爾雅·釋草》綸似綸,組似組,東海有之
帛似帛,布似布,華山有之
《疏》以其所似,名其草也
又嗣也
《詩·周頌》以似以續(xù)
又況也,奉也
《賈島詩》今日把似君,誰有不平事
又《正韻》相吏切,音寺
義同
又《韻補(bǔ)》葉養(yǎng)里切,音以
《詩·大雅》無曰余小子,召公是似
葉下祉
《賈誼·旱雲(yún)賦》運(yùn)淸濁之澒洞兮,正重沓而起
嵬隆崇以崔巍兮,時(shí)彷彿而有似
似的說文解字解釋佀【卷八】【人部】象也
從人?聲
詳里切說文解字注(佀)像也
各本作象也
小徐作象肖也
皆非
今正
像下曰佀也
與此互訓(xùn)
是爲(wèi)轉(zhuǎn)注
度古本二篆必相屬
不知何時(shí)轉(zhuǎn)寫遠(yuǎn)隔
又皆改其說解耳
相像曰相似
古今無異?
緣俗閒用象爲(wèi)像
乃致改許書
廣雅曰
似、類也
又曰
似、象也
又曰
似、若也
皆似之本義也
詩斯干、裳裳者華、卷阿、江漢傳皆曰
似、嗣也
此謂似爲(wèi)嗣之假借字也
斯干似續(xù)妣祖箋云
似讀爲(wèi)已午之巳
已續(xù)妣祖者、謂已成其宮廟也
此謂似爲(wèi)已之假借字也
從人
?聲
詳里切
一部
作似
似的古漢語解釋似sì①<動(dòng)>類似;相像
《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布衾多年冷~鐵
”②<副>似乎;好像
《秋浦歌》:“白發(fā)三千丈,緣愁~個(gè)長(zhǎng)
”③<介>表示比較,超過
張岱《湖心亭看雪》:“莫說相公癡,更有癡~相公者
”④<介>給;與
羅鄴《宮中》:“鸚鵡飛來說~人
”似
罔的信息
罔的部首: 冂
罔的拼音: wǎng
罔的筆畫數(shù): 8
罔的繁體字: 罔
罔的筆順: 丨フ丶ノ一丶一フ
罔的解釋: 罔的基本解釋1.蒙蔽:欺~
2.無;沒有:置若~聞
3.古同“網(wǎng)(網(wǎng))”
4.古又同“惘”
罔的介紹〈名〉(形聲
從網(wǎng),亡聲
本義:漁獵用的網(wǎng))同本義
同“網(wǎng)”[伏羲]作結(jié)繩而為罔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
——《易·系辭下》死于罔罟
——《莊子·逍遙游》列卒滿澤,罘罔彌山
——《漢書·司馬相如列傳》是罔民也
——《孟子·梁惠王上》罔民而可為也
又如:罔置(泛指捕獵的網(wǎng)具);罔罟(漁獵時(shí)所用的羅網(wǎng));罔羅(漁獵所用的網(wǎng)
同羅網(wǎng))法網(wǎng)天之降罔,維其優(yōu)矣
——《詩·大雅》〈形〉迷惑
失意
通“惘”學(xué)而不思則罔
——《論語·為政》罔流涕以聊慮兮,惟著意而得之
——《楚辭·宋玉·九辯》罔然若酲,朝罷夕倦
——《文選·張衡·東京賦》秦人逄氏有子,少而惠,及壯而有迷罔之疾
——《列子·周穆王》又如:罔殆(迷惘模糊);罔罔(惘惘,惶惶
心神不定的樣子);罔然(即惘然
失意的樣子;心中若有所失的樣子;猶茫然、恍惚不解的樣子);罔兩(心神恍惚,無所依據(jù))不正直
如:罔冒(存心假冒);罔屈(猶枉屈)無知的
如:罔覺(無知)〈動(dòng)〉結(jié)網(wǎng)罔薛荔兮為帷,擗蕙榜兮既張
——《楚辭》
王逸注:“罔,結(jié)也;結(jié)薜荔為帷帳
”誣,無中生有衣服在躬,而不知其名為罔
——《禮記·少儀》罔上害民
——《風(fēng)俗通義·過譽(yù)》又如:罔利(漁利);罔貪(奸詐貪婪)欺騙;蒙蔽自古讒言罔行,君臣、父子、夫婦、昆弟之間,皆不能免
——《金瓶梅》又如:罔上(欺騙君上);罔主(欺騙君主);罔民(欺騙陷害百姓);罔冒(欺騙冒充);罔辟(欺騙君主);罔惑(欺枉蠱惑);罔瀆(欺枉輕慢);罔人(欺騙、欺詐他人);罔己(受人欺騙陷害)害,陷害
如:罔念(謂不思為善)表示禁止或勸阻,相當(dāng)于“別”、“不要”[don’t]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樂
又:罔違道以干百姓之譽(yù)
——《書·大禹謨》無;沒有以謹(jǐn)罔極
——《詩·大雅·民勞》罔敷求先王
——《詩·大雅·抑》罔,無也
——《爾雅·釋言》君罔謂汝何之
——《楚辭·九章·惜誦》罔有不韙
上罔顯于羲皇
——揚(yáng)雄《劇秦美新》罔不因勢(shì)象形
——明·魏學(xué)洢《核舟記》又如:罔瞻冠服(比喻沒有見過漢人);罔恤民隱(不管百姓的隱憂);罔生(茍活);罔死(白白地死);罔伏(無所藏匿);罔莫(無不);罔恤(無憂無慮);罔知(不知);罔顧(不顧)〈副〉不世人罔究壺中景,象外春光億萬年
——《西游記》又如:罔已(猶不盡);罔既(不盡);罔效(不能報(bào)效);罔措(不知所措;無所適從);罔替(不更換;不廢除);罔惑(不惑)罔的釋意罔(形聲
從網(wǎng),亡聲
本義漁獵用的網(wǎng))同本義
同網(wǎng)”死于罔罟
--《莊子·逍遙游》列卒滿澤,罘罔彌山
--《漢書·司馬相如列傳》是罔民也
--《孟子·梁惠王上》罔民而可為也
又如罔置(泛指捕獵的網(wǎng)具);罔罟(漁獵時(shí)所用的羅網(wǎng));罔羅(漁獵所用的網(wǎng)
同羅網(wǎng))法網(wǎng)天之降罔,維其優(yōu)矣
--《詩·大雅》罔迷惑
失意
通惘”學(xué)而不思則罔
--《論語·為政》罔流涕以聊慮兮,惟著意而得之
--罔wǎng⒈蒙蔽,欺騙欺~
⒉無,沒有~不
置若~聞
⒊不,不要~罪爾眾(不歸罪于你們)
~失法度,~游于逸(逸安逸),~淫于樂(淫過度,沉溺)
⒋通"網(wǎng)"
~罟
罔的康熙字典解釋罔【未集中】【網(wǎng)部】康熙筆畫:9畫,部外筆畫:3畫〔古文〕《說文》網(wǎng),或從亡
《易·繫辭》結(jié)繩而爲(wèi)罔罟,以佃以漁
《釋文》取獸曰罔,取魚曰罟
○按今文易作網(wǎng)
又羅也
《易·大壯》君子用罔
《註》君子用之,以爲(wèi)羅已者也
《詩·大雅》天之降罔
《傳》天下羅罔,以取有罪
又《爾雅·釋言》罔,無也
《易·晉卦》貞吉罔孚
《書·湯誓》罔有攸赦
又《論語》罔之生也,幸而免
《何晏註》誣罔
《朱註》不直也
《前漢·揚(yáng)雄傳》不可姦罔
《註》誣也
又《楚辭·九歌》罔薛荔兮爲(wèi)帷
《註》結(jié)也
又《楚辭·九章》罔芒芒之無紀(jì)
《註》又欲罔然芒芒,與衆(zhòng)同志,則無以立紀(jì)綱,垂號(hào)諡也
又《莊子·齊物論》罔兩問景曰
《註》罔兩,景外之微隂也
又同魍
《孔叢子》土木之怪夔罔兩
又《集韻》武方切,音亡
汪罔氏,長(zhǎng)狄之君
罔的古漢語解釋罔wǎng①<名>漁獵用的網(wǎng)
《鹽鐵論·刑德》:“~疏則獸失
”②<名>法網(wǎng);王網(wǎng)
《漢書汲黯傳》:“陷人于~,自以為功
”③<動(dòng)>欺騙;陷害
《齊桓晉文之事》:“然后從而刑之,是~民也
”④<形>通“惘”
迷惑而無所得
《論語》:“學(xué)而不思則~
”⑤<副>無;沒有
《核舟記》:“~不因勢(shì)象形
”⑥<副>不;不要
《尚書·大禹謨》:“~失法度,~游于逸
”【罔極】⒈無極;無窮盡;無邊際
⒉無準(zhǔn)則;無一定
【罔民】陷害百姓
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