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的信息
例的部首: 亻
例的拼音: lì
例的筆畫數(shù): 8
例的繁體字: 例
例的筆順: ノ丨一ノフ丶丨丨
例的解釋: 例的基本解釋1.用來說明情況的或可作依據(jù)的事物:舉~
援~
2.規(guī)則:條~
3.按條例規(guī)定的;照成規(guī)進(jìn)行的:~會
~行公事
例的介紹〈動〉(形聲
從人,列聲
本義:比照)同本義例,比也
——《說文》
按,禮記服問:上附下附,列也
公別比例之義
古只作列,此字后出
舉此以例其余
——元·劉壎《隱居通議·歐陽公》又如:溯古例今;以此例比〈名〉類;列揚(yáng)州城下進(jìn)退不由,殆例送死
——文天祥《指南錄后序》又如:不在此例;例及(連類而及);例儕(按類分列)可以作依據(jù)的事物;例子兩賢同時,便是未有前例
——《南齊書·陸慧曉傳》又如:援例行事;例貢(邊境官員及土司每年依例獻(xiàn)納的貢物;清代又指例貢生);例授(循例封贈);病例;實例規(guī)定;規(guī)則;條例故例
——清·方苞《獄中雜記》又如:開例;禁例;老例(舊規(guī)矩;舊習(xí)慣)例的釋意例〈動〉(形聲
從人,列聲
本義比照)同本義例,比也
--《說文》
按,禮記服問上附下附,列也
公別比例之義
古只作列,此字后出
舉此以例其余
--元·劉壎《隱居通議·歐陽公》又如溯古例今;以此例比例〈名〉類;列揚(yáng)州城下進(jìn)退不由,殆例送死
--文天祥《指南錄后序》又如不在此例;例及(連類而及);例儕(按類分列)可以作依據(jù)的事物;例子兩賢同時,便是未有前例
--《南齊書·陸慧曉傳》又如援例行事;例貢(邊境官員及土司每年依例獻(xiàn)納的貢物;清代又指例貢生);例授(循例封贈);病例lì⒈可以作為仿照或依據(jù)的事物~題
~證
舉~
史無前~
⒉規(guī)定,成規(guī)條~
慣~
⒊按照規(guī)定或成規(guī)進(jìn)行的~假
~會
~行公事
⒋⒌符合某種條件的事例案~
病~
例的康熙字典解釋例【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畫:8畫,部外筆畫:6畫《唐韻》《集韻》《韻會》力制切,音厲
比也,類也,槩也
又凡例
《左傳序》發(fā)凡以言例
後魏張吾貴集諸生講左傳,義例無窮,學(xué)者奇之
又《集韻》力蘗切,音列
遮也
例的說文解字解釋例【卷八】【人部】比也
從人聲
力制切說文解字注(例)比也
此篆葢晚出
漢人少言例者
杜氏說左傳乃云發(fā)凡言例
例之言迾也
迾者、遮迾以爲(wèi)禁
經(jīng)皆作列、作厲
不作迾
周禮司注
厲、遮例也
釋文
例本作列
葢古比例字衹作列
從人
聲
力制切
十五部
疑許本無此
例的古漢語解釋例lì①<名>類;列
《三國志·王粲傳》:“而不在此七人之~
”②<名>舊例;慣例
《少年中國說》:“故惟知照~
”③<動>類比;照例
韓愈《柳子厚墓志銘》:“~出為刺史
”④<動>像;類似
《<指南錄>后序》:“揚(yáng)州城下,進(jìn)退不由,殆~送死
”⑤<副>一概
《南史·劉苞傳》:“家有舊書,~皆殘蠹
”【例監(jiān)】科舉制度中監(jiān)生名目之一
明清時代因捐獻(xiàn)錢財而取得監(jiān)生資格的叫例監(jiān),又叫捐監(jiān)
例的謎語1.一個身后藏刀的惡棍(打一字)例
耰的信息
耰的部首: 耒
耰的拼音: yōu
耰的筆畫數(shù): 21
耰的繁體字: 耰
耰的筆順: 一一一丨ノ丶一ノ丨フ一一丶フ丶フ丶丶ノフ丶
耰的解釋: 耰的基本解釋1.古代的一種農(nóng)具,用來弄碎土塊,平整田地
2.播種后用耰翻土、蓋土
耰的介紹〈名〉古代的一種農(nóng)具,弄碎土塊,平整田地用民以耰鉏櫄梃相撻擊,犯法滋蟓,盜賊不勝
——《漢書》
顏師古注:“耰,摩田之器也
”又如:耰鉬(用來平田松土的農(nóng)具)鋤把[hoe'shandle]鉏耰棘矜,不敵于鉤戟長鎩
——《漢書》顏師古注引服虔曰:“耰,鉏柄也
”〈動〉用耰松土并使土塊細(xì)碎
亦指覆種播種而耰之
——《孟子》又如:耰鋤(猶耡耰)泛指耕種使農(nóng)不輟耰,工不下機(jī)
——漢·揚(yáng)雄《長楊賦》又如:耰耦(泛指從事耕種的人)耰的釋意耰yōu⒈〈古〉一種搗碎土塊,平整土地的農(nóng)具
⒉播種后用耰平土、掩蓋種子
耰的康熙字典解釋耰【未集中】【耒部】康熙筆畫:21畫,部外筆畫:15畫《廣韻》《集韻》於求切《正韻》於尤切,音憂
覆種也
《說文徐註》摩田器,布種後以此器摩之,使土開發(fā)處復(fù)合覆種也
《論語》耰而不輟
《註》耰,覆種也
《莊子·則陽篇》深其耕而熟耰之,其禾繁以滋
《註》耰,鋤也
《淮南子·氾論訓(xùn)》民勞而利薄,後世爲(wèi)之耒耜耰鋤
《註》耰,椓塊椎也
三輔謂之儓,所以覆種也
又《韻補(bǔ)》葉於救切,音又《史記·龜筴傳》耕之耰之,鉏之耨之
又葉爾皎切,音擾
《梁武帝·籍田詩》公卿秉耒耜,庶甿荷鉏耰
一人慙百王,三推先億兆
耰的說文解字解釋櫌【卷六】【木部】摩田器
從木憂聲
《論語》曰:“櫌而不輟
”於求切說文解字注(櫌)摩田器也
漢石經(jīng)論語
櫌不輟
五經(jīng)文字曰
經(jīng)典及釋文皆作耰
鄭曰
耰、覆種也
與許合
許以物言
鄭以人用物言
齊語
深耕而疾耰之
以待時雨
韋曰
耰、摩平也
齊民要術(shù)曰
耕荒畢
以鐵齒再徧杷之
漫擲黍穄
勞亦再徧
按先云再徧杷之
卽國語所謂疾耰待時雨也
後云勞亦再徧
卽鄭所謂覆種也
許云摩田
當(dāng)兼此二者
賈又曰
春耕尋手勞
秋耕待白背勞
古曰耰
今曰勞
勞郎到切
集韻作橯
若高誘云
櫌、椎也
如淳云
椎、塊椎也
服?、孟康云
櫌、鉏柄也
椎塊尚近之
鉏柄之說未可信矣
從木
憂聲
於求切
三部
論語曰
櫌而不輟
微子篇
耰的古漢語解釋耰yōu①<名>農(nóng)具名
形如大木鎯頭,用來搗碎土塊,平整土地
《淮南子·氾論》:“民勞而利薄,后世為之耒耜~鉏
”【又】播種后用耰來平土,掩蓋種子
《齊民要術(shù)·種谷》:“深其耕而熟~之
”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