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的信息
克的部首: 十
克的拼音: kè
克的筆畫數(shù): 7
克的繁體字: 克
克的筆順: 一丨丨フ一ノフ
克的解釋: 克的基本解釋1.能:~勤~儉
不~分身
2.克服;克制:~己
以柔~剛
3.攻下?lián)c(diǎn);戰(zhàn)勝:~復(fù)
~敵
攻必~
4.消化:~食
~化
5.姓
6.嚴(yán)格限定(期限):~期
~日
7.質(zhì)量或重量單位,符號(hào)g
1克等于1千克(公斤)的千分之一
[法gramme]8.藏族地區(qū)容量單位,1克青稞約重25市斤
9.藏族地區(qū)地積單位,播種1克(約25市斤)種子的土地稱為1克地,1克約合1市畝
“剋(?。笨说慕榻B〈名〉質(zhì)量或重量的單位,等于千分之一公斤
如:克分子;克當(dāng)量“剋”另見kēi克的釋意克(象形
甲骨文字形,下面象肩形
整個(gè)字形,象人肩物之形
本義勝任)同本義克,肩也
--《說文》
按,以肩任物曰克
物高于肩,故從高省,下象肩形
古文亦象肩形
佛時(shí)仔肩
--《詩·周頌·敬之》
傳仔肩,克也
”子克家
--《易·蒙》邾子克
--《左傳·隱公元年》周王子克
--《左傳·桓公十八年》伐柯如何?匪斧不克
--《詩·豳風(fēng)·伐柯》克勤于邦,克儉于家
--《書·大禹謨》又如克當(dāng)(擔(dān)當(dāng),承受);克堪(勝利);克家(能承擔(dān)家事);克祚(能繼承祖輩的福祿);克家子(克家兒
能繼承祖業(yè)克(⒈至⒋剋、⒈至⒋尅)kè⒈攻破,戰(zhàn)勝連~數(shù)城
~敵制勝
⒉制伏,抑制~服
~制
奉公~己
⒊約定或限定(時(shí)間)~日起程
~期完成
⒋通"刻"
雕刻,苛刻~畫
性儉~
⒌能夠~勤~儉
~盡職責(zé)
⒍消化~食
⒎公制重量單位,舊稱"公分"
一千克為一公斤
⒏藏族地區(qū)的容量單位,一克青稞約為二十五市斤
也是土地的面積單位,一克約為一市畝
克kēi1.訓(xùn)斥;狠狠批評(píng)
2.方言
摳取
克的康熙字典解釋克【子集下】【兒部】康熙筆畫:7畫,部外筆畫:5畫〔古文〕《廣韻》苦得切《集韻》《韻會(huì)》《正韻》乞得切,音刻
《說文》肩也
《徐曰》肩,任也
任者,又負(fù)荷之名也
能勝此物謂之克也
《易·大有》公用享于天子,小人弗克
又《玉篇》勝也
《書·洪範(fàn)》沉潛剛克高明柔克
又《爾雅·釋言》克,能也
《書·康誥》克明峻德
又《揚(yáng)子·法言》勝己之私謂之克
《論語》克已復(fù)禮爲(wèi)仁
又《春秋·隱元年》鄭伯克段于鄢
《公羊傳》克之者何,殺之也
又《左傳·莊十一年》得儁曰克
又忌刻
《韻會(huì)》勝心也
《左傳·僖九年》不忌不克
《集韻》通作剋
克的說文解字解釋克【卷七】【克部】肩也
象屋下刻木之形
凡克之屬皆從克
,古文克
,亦古文克
苦得切〖注〗徐鍇曰:“肩,任也
負(fù)何之名也
與人肩膊之義通,能勝此物謂之克
”文一重二說文解字注(克)肩也
周頌傳曰
仔肩、克也
人部曰
仔、克也
此曰
克、肩也
然則周頌仔肩絫言之
毛謂二字皆訓(xùn)克也
肩謂任
任事以肩
故任謂之肩
亦謂之克
釋詁云
肩、克也
又曰
肩、勝也
鄭箋云
仔肩、任也
許云
勝、任也
任、保也
保、當(dāng)也
凡物壓於上謂之克
今蘇常俗語如是
釋言曰
克、能也
其引伸之義
左傳曰
凡師得儁曰克
於鄭伯克段於鄢曰
如二君
故曰克
卽得儁之說也
穀梁曰
克者何
能也
何能也
能殺也
此釋言之說也
公羊曰
克之者何
殺之也
此以相勝爲(wèi)義
大雅毛傳云
掊克、自伐而好勝人也
俗作剋
象屋下刻木之形
上象屋
下象刻木彔彔形
木堅(jiān)而安居屋下栔刻之
能事之意也
相勝之意也
苦得切
一部
刻克曡韻
凡克之屬皆從克
()古文克
()亦古文克
克的古漢語解釋克kè①<動(dòng)>能;能夠
《諫太宗十思疏》:“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shí)繁,~終者蓋寡
”②<動(dòng)>完成;成功
《中山狼傳》:“前虞跋胡,后恐疐尾,三納之而未~
”③<動(dòng)>攻克;戰(zhàn)勝
《殽之戰(zhàn)》:“攻之不~,圍之不繼
”④<動(dòng)>克制;約束
《后漢書·祭遵傳》:“遵為人廉約小心,~己奉公
”克的謎語1.十個(gè)哥哥力量大一切困難都不怕(打一漢字)克
柩的信息
柩的部首: 木
柩的拼音: jiù
柩的筆畫數(shù): 9
柩的繁體字: 柩
柩的筆順: 一丨ノ丶一ノフ丶フ
柩的解釋: 柩的基本解釋裝著尸體的棺材:棺~
靈~
柩的介紹〈名〉(形聲
從木,從匚(fāng),盛東西的筐器,久聲
本義:裝有尸體的棺材)同本義柩,棺也
——《說文》
古文湨字從匚久,后世又加木旁耳,虛者為棺,實(shí)者為柩
——《爾雅》先遷柩于廟
——《谷梁傳·宣公八年》崩薨,柩之為言究也,久也,不復(fù)變也
——《白虎通》在床曰尸,在棺曰柩
——《禮記·曲禮》又如:運(yùn)柩;樞櫬(裝有尸體的棺材);柩尸(指靈柩);柩室(停放靈柩之室);柩路(載靈柩之車);柩殯(謂停放靈柩)銘,漢時(shí)謂刻在石碑上的字為柩設(shè)敖置銘
——《周禮》
賈公彥疏:銘所以表柩,故漢時(shí)謂銘為柩
柩的釋意柩(形聲
從木,從匚,盛東西的筐器,久聲
本義裝有尸體的棺材)同本義柩,棺也
--《說文》
古文湨字從匚久,后世又加木旁耳,虛者為棺,實(shí)者為柩
--《爾雅》先遷柩于廟
--《谷梁傳·宣公八年》崩薨,柩之為言究也,久也,不復(fù)變也
--《白虎通》在床曰尸,在棺曰柩
--《禮記·曲禮》又如運(yùn)柩;樞櫬(裝有尸體的棺材);柩尸(指靈柩);柩室(停放靈柩之室);柩路(載靈柩之車);柩殯(謂停放靈柩)銘,漢時(shí)謂刻在石碑上的字為柩設(shè)敖置銘
--《周禮》
賈公彥疏銘所以表柩,故漢時(shí)謂銘柩jiù裝有尸體的棺材引~
靈~
遷其~
柩的康熙字典解釋柩【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畫:9畫,部外筆畫:5畫《唐韻》《集韻》《韻會(huì)》巨救切,音舊
同匶
《釋名》在牀曰尸,在棺曰柩
柩,究也,送終隨身之制皆究備也
《白虎通》柩,久也,久不復(fù)變也
《小爾雅》空棺謂之櫬,有尸謂之柩
又《禮·曾子問》柩不早出,不暮宿
又《周禮·春官·小?!ぶ勉懯琛窛h時(shí)謂銘爲(wèi)柩
又《集韻》巨九切
義同
柩的說文解字解釋柩【卷十二】【匚部】棺也
從匚從木,久聲
,籒文柩
日救切〖注〗匶
說文解字注(匛)棺也
木部曰
棺者、關(guān)也
所以揜屍
此云棺也
二篆義同
曲禮曰
在牀曰屍
在棺曰柩
是棺柩義別
虛者爲(wèi)棺
實(shí)者爲(wèi)柩
析言之也
柩或可以棺
棺不可以柩
是以許於柩曰棺也
於棺下不云柩也
以立文不得用考老之例也
從匚
久聲
各本有柩無匛
今依玉篇補(bǔ)
玉篇曰
匛、棺也
亦作柩
葢希馮在梁時(shí)所據(jù)說文如是
以後柩行匛廢
遂變?cè)S書之舊
而郭忠恕列匛爲(wèi)古文
夏竦說匛爲(wèi)孫強(qiáng)集
夏疑玉篇作匛、不出於希馮而出於孫強(qiáng)也
匛葢古文
而小篆仍之者
檀弓曰
有虞氏瓦棺
夏后氏堲周
殷人棺槨
周人牆置翣
瓦棺、堲周皆以土不以木
易曰
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
後世聖人謂黃帝堯舜
然則土棺始於黃帝
堯舜仍之
倉頡造字從匚從久
白虎通云
柩、久也
久不復(fù)變也
造字之初
不從木
許言久聲者、以形聲包會(huì)意也
巨救切
三部
(柩)匛或從木
葢殷人用木以後乃有此字
()籒文從舊
從舊猶從久也
舊之言久也
周禮用匶字
柩的古漢語解釋柩jiù<名>裝有尸體的棺材
《左傳·昭公八年》:“未葬,子產(chǎn)使輿三十人遷其~
”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