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的信息
冶的部首: 冫
冶的拼音: yě
冶的筆畫數(shù): 7
冶的繁體字: 冶
冶的筆順: 丶一フ丶丨フ一
冶的解釋: 冶的基本解釋1.熔煉(金屬):~金
2.過分的裝飾;不正派的打扮:~容
妖~
冶的介紹〈動(dòng)〉(形聲
從冫(古“冰”字),臺(tái)(yí)聲
以冰融化解釋金屬銷熔
段玉裁:“冰之融如鑠金然,故爐鑄亦曰冶
”本義:銷熔)同本義冶,銷也
——《說文》冶,銷鑠也
——《三蒼》良冶之子
——《禮記·學(xué)記》冶鑄煮鹽
——《史記·平淮書》又如:冶鑄(冶煉銅鐵,鑄造器物);冶鍛(冶煉);冶人(猶冶工);冶工(鑄造金屬器物的工人);冶士(古代從事冶煉鑄造的刑徒)陶冶當(dāng)是時(shí),文王能陶冶天下之士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書》〈名〉熔煉金屬或鑄造器物的場(chǎng)所
如:冶監(jiān)(掌管冶鑄的官吏);冶家(以冶鑄金屬器物為生的人家)通“野”
田野,郊原冶游步春露
——古樂府《子夜四時(shí)歌》是以時(shí)人謂之冶葛
——《北史·諸葛穎傳》不知身屬冶游郎
——李商隱《無題》姓〈形〉艷麗美麗姚冶
——《荀子·非相》紈袖漸冶,王顏掩姱
——謝惠連《雪賦》又如:冶陽天(艷陽天);冶逸(容貌艷麗,神采飛揚(yáng));冶服(華麗的服裝);冶麗(美麗異常;指美麗的女子);冶色(容顏美好)容態(tài)妖媚冶容誨淫
——《易·系辭上》又如:冶由(嫵媚的笑態(tài));冶步(步態(tài)妖冶嫵媚)通“野”
如:冶葛(野葛,毒草名
有時(shí)用以比喻狠毒之人)冶的釋意冶(形聲
從冫(古冰”字),臺(tái)聲
以冰融化解釋金屬銷熔
段玉裁冰之融如鑠金然,故爐鑄亦曰冶
”本義銷熔)同本義冶,銷也
--《說文》冶,銷鑠也
--《三蒼》良冶之子
--《禮記·學(xué)記》冶鑄煮鹽
--《史記·平淮書》又如冶鑄(冶煉銅鐵,鑄造器物);冶鍛(冶煉);冶人(猶冶工);冶工(鑄造金屬器物的工人);冶士(古代從事冶煉鑄造的刑徒)陶冶當(dāng)是時(shí),文王能陶冶天下之士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書》冶熔煉金屬或鑄造器物的場(chǎng)所冶yě①熔煉(金屬)②姓③形容女子裝飾艷麗【冶金】冶煉金屬【冶煉】用焙燒、熔煉、電解以及使用化學(xué)藥劑等方法把礦石中的金屬提取出來,減少金屬中所含的雜質(zhì)或增加金屬中某種成分,煉成所需要的金屬
【冶容】①打扮得很妖媚
②妖媚的容貌
【冶艷】妖艷【冶游】原指男女在春天或節(jié)日里外出游玩,后來專指嫖妓
冶yě①冶煉金屬
②引申為溶化
③指熔爐
④鑄造金屬器物的工人
⑤指冶煉金屬的作坊或礦場(chǎng)
⑥艷麗;妖媚
⑥過分修飾
參見"冶容"
⑦通"野"
⑧姓
春秋衛(wèi)有冶厪
見《左傳.僖公三十年》
冶的康熙字典解釋冶【子集下】【冫部】康熙筆畫:7畫,部外筆畫:5畫《唐韻》羊者切《集韻》《韻會(huì)》《正韻》以者切,音野
《說文》消也
從仌,臺(tái)聲
《三蒼》冶,銷也
遭熱卽流,遇冷卽合
與冰同志,故字從冰
《正韻》鎔也,銷也,鑄也
《韻會(huì)》爐鑄謂之冶
引尸子,蚩尤造九冶
又鑄匠曰冶
《前漢·董仲舒?zhèn)鳌方鹬阪g,惟冶者之所鑄
又妖冶
《說文》女態(tài)
《易·繫辭》冶容誨淫
《正韻》裝飾也
又姓
《廣韻》左傳,衞大夫冶厪
又《玉篇》公冶,複姓
又江南有梅根冶
《宋書·百官志》江南有梅根及冶塘二冶
《庾信·枯樹賦》南陵以梅根作冶
《孟浩然詩》火熾梅根冶
○按此皆晉時(shí)冶官所居
楊愼謂冶卽野字,非
又《韻補(bǔ)》葉演女切,音與
《齊·武帝·估客樂詩》昔經(jīng)樊鄧役,阻潮梅根冶
深懷悵往事,意滿辭不敘
又葉鄔果切,音婐
容也
《謝惠連詩》酈生無文章,西施整妖冶
胡爲(wèi)空耿介,悲哉君志瑣
冶的說文解字解釋冶【卷十一】【仌部】銷也
從仌臺(tái)聲
羊者切說文解字注(冶)銷也
銷者、鑠金也
仌之融如鑠金然
故鑪鑄亦曰冶
易
野容誨淫
陸德明本作冶容
按野、冶皆蠱之叚借也
張衡賦言妖蠱
今言妖冶
從仌
臺(tái)聲
聲葢衍
臺(tái)者、悅也
仌臺(tái)悅而化
會(huì)意
冶今音羊者切
古音讀如與
在五部
或曰臺(tái)雙聲也
故以爲(wèi)聲
冶的古漢語解釋冶yě①<動(dòng)>冶煉金屬
《史記·平準(zhǔn)書》:“~鑄煮鹽
”②<名>冶煉工匠
《禮記·學(xué)記》:“良~之子,必學(xué)為裘
”③<形>艷麗
李斯《諫逐客書》:“佳~窈窕趙女不立于側(cè)也
”【冶容】妖艷的打扮
【冶艷】妖艷,衣飾和首飾都很華麗
冶
缿的信息
缿的部首: 缶
缿的拼音: xiàng
缿的筆畫數(shù): 12
缿的繁體字: 缿
缿的筆順: ノ一一丨フ丨ノノ一丨フ一
缿的解釋: 缿的基本解釋1.撲滿(舊時(shí)積錢的瓦器)
2.古代接受告密書信的瓦器
缿的介紹〈名〉用來存錢的瓦或竹器,小口,可入而不可出,類似后來的撲滿或錢筒缿,受錢器也
古以瓦,今以竹
——《說文》古代接受告密文書的器具
狀如瓶,長(zhǎng)頸,小孔,可入而不可出
如:缿筒(收存書信的器具
同“缿筩”);缿筩(盛裝信件的竹器);缿廳(指衙門公堂因設(shè)有缿筩以接受控訴而得名)缿的釋意缿xiàng1.古代的儲(chǔ)錢器
2.古代官府接受告密文書的器具,入口小,易入難出
3.竹筒
缿的康熙字典解釋缿【未集中】【缶部】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6畫《廣韻》胡講切《集韻》《韻會(huì)》《正韻》戸講切,音項(xiàng)
《說文》受錢器也
古以瓦,今以竹
又《集韻》徒口切,音
義同
又《集韻》下遘切,音候
《玉篇》如瓨,可受板書筩,令密事
《前漢·趙廣漢傳》又?jǐn)溊魻?wèi)缿筩
《註》師古曰:若今盛錢臧瓶,爲(wèi)小孔,可入而不可出
缿的說文解字解釋缿【卷五】【缶部】受錢器也
從缶后聲
古以瓦,今以竹
大口切
又,胡講切文二十一重一說文解字注(缿)受錢器也
易入難出器也
史記酷吏列傳
惡少年投缿
漢書
趙廣漢敎吏爲(wèi)缿筩
蘇林曰
缿如瓨
可受投書
師古曰
缿、若今盛錢藏甁
爲(wèi)小孔
可入而不可出
從缶
后聲
大口切
又胡講切
按胡講、音之轉(zhuǎn)也
古音在四部
大當(dāng)作火
古?瓦
今?竹
說從缶之意也
趙傳缿筩
缿卽以瓦者
筩卽以竹者
許云今以竹
則許時(shí)用竹者多也
今巿中錢筩皆用竹
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