凒暠
凒暠是由漢字"凒"(讀音:ái,部首:冫,筆畫數(shù):12)和漢字"暠"(讀音:hào,部首:日,筆畫數(shù):14)組成的漢字組合。
根據(jù)這兩個(gè)漢字的含義,凒暠可能表示:
- 凒(凒的基本解釋古同“皚”)和暠(暠的基本解釋同“皓”)的組合意義
凒的信息
凒的部首: 冫
凒的拼音: ái
凒的筆畫數(shù): 12
凒的繁體字: 凒
凒的筆順: 丶一丨フ丨一丨フ一丶ノ一
凒的解釋: 凒的基本解釋古同“皚”
凒的釋意凒ái1.同"皚"
2.見"凗凒"
凒的康熙字典解釋凒【子集下】【冫部】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10畫《集韻》《韻會(huì)》魚衣切,音沂
《博雅》凗凒,霜雪也
《楚辭·九思》霜雪兮凗凒
又《韻會(huì)》或作皚溰
又《集韻》吾回切,音敳
義同
凒的說(shuō)文解字解釋皚【卷七】【白部】霜雪之白也
從白豈聲
五來(lái)切說(shuō)文解字注(皚)霜雪之白也
辭賦家多用皚皚字
從白
豈聲
五來(lái)切
古音在十五部
凒
暠的信息
暠的部首: 日
暠的拼音: hào
暠的筆畫數(shù): 14
暠的繁體字: 暠
暠的筆順: 丨フ一一丶一丨フ一丨フ丨フ一
暠的解釋: 暠的基本解釋同“皓”
暠的介紹〈形〉光明;明亮上暠暠以臨月,下淫淫而愁雨
——南朝梁·江淹《待罪江南思北歸賦》又如:暠暠(明亮的樣子)另見hào暠的康熙字典解釋暠【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畫:14畫,部外筆畫:10畫《廣韻》《集韻》《正韻》古老切,音藁
明白貌
又《集韻》《韻會(huì)》下老切,音晧
與皓同
《玉篇》白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暠然白首
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