凟輡
凟輡是由漢字"凟"(讀音:dú,部首:冫,筆畫數(shù):17)和漢字"輡"(讀音:kǎn,部首:車,筆畫數(shù):15)組成的漢字組合。
根據(jù)這兩個(gè)漢字的含義,凟輡可能表示:
- 凟(凟的基本解釋同“瀆”)和輡(輡的基本解釋〔~軻(kē)〕古同“坎坷”,道路不平,喻人生曲折多艱或不得志)的組合意義
凟的信息
凟的部首: 冫
凟的拼音: dú
凟的筆畫數(shù): 17
凟的繁體字: 凟
凟的筆順: 丶一一丨一丨フ丨丨一丨フ一一一ノ丶
凟的解釋: 凟的基本解釋同“瀆”
凟的康熙字典解釋瀆【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畫:19畫,部外筆畫:15畫《唐韻》《集韻》《韻會(huì)》徒谷切《正韻》杜谷切,音牘
《說(shuō)文》溝也
《爾雅·釋水》注澮曰瀆
又江河淮濟(jì)爲(wèi)四瀆
《釋名》瀆,獨(dú)也
各獨(dú)出其水而入海也
《白虎通·巡狩篇》瀆者,濁也
中國(guó)垢濁,發(fā)源東注海,其功著大,故稱瀆
《風(fēng)俗通·山澤篇》瀆者,通也,所以通中國(guó)垢濁
又小渠也
《賈誼·弔屈原賦》彼尋常之汙瀆兮,豈能容吞舟之魚
又慁也,重複也
《易·蒙卦》再三瀆,瀆則不告
又慢也
《易·繫辭》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
又易也
《左傳·成十六年》瀆齊盟而食話言
又山名
《史記·封禪書》瀆山,蜀之汶山也
又《集韻》《韻會(huì)》《正韻》大透切,音豆
句瀆,地名
《左傳·桓十二年》公及宋公盟于句瀆之丘
又與竇同
《左傳·襄三十年》伯有自墓門之瀆入
瀆,徐邈音豆
凟的說(shuō)文解字解釋瀆【卷十一】【水部】溝也
從水賣聲
一曰邑中溝
徒谷切說(shuō)文解字注(瀆)溝也
謂井閒廣四尺、深四尺者也
從水
聲
徒谷切
三部
一曰邑中曰溝
曰字依玄應(yīng)補(bǔ)
不必井閒、亦不必廣四尺深四尺者也
按瀆之言竇也
凡水所行之孔曰瀆
小大皆得稱瀆
釋水曰
注澮曰瀆
又曰
江河淮濟(jì)爲(wèi)四瀆
水經(jīng)注謂古時(shí)水所行今久移者曰故瀆
凟
輡的信息
輡的部首: 車
輡的拼音: kǎn
輡的筆畫數(shù): 15
輡的繁體字: 輡
輡的筆順: 一丨フ一一一丨ノフノ丨一フ一一
輡的解釋: 輡的基本解釋〔~軻(kē)〕古同“坎坷”,道路不平,喻人生曲折多艱或不得志
輡的釋意輡kǎn⒈〔~軻〕古同坎坷”,道路不平,喻人生曲折多艱或不得志
輡的康熙字典解釋輡【酉集下】【車部】康熙筆畫:15畫,部外筆畫:8畫《廣韻》《正韻》《韻會(huì)》苦感切,音坎
《玉篇》輡,車行不平也
又《集韻》不得志也
亦作轗
互詳前軻字註
《廣韻》轗軻,車行不利
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