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的信息
更的部首: 一
更的拼音: gēng,gèng
更的筆畫數(shù): 7
更的繁體字: 更
更的筆順: 一丨フ一一ノ丶
更的解釋: 更的基本解釋[gēng]1.改變;改換:~改
~換
2.經(jīng)歷:少(shào)不~事(年紀(jì)輕,沒有經(jīng)歷過什么事)
3.舊時夜間計時的單位
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三~半夜
[gèng]1.副詞
2.更加;越發(fā):~好地為人民服務(wù)
3.再:~上一層樓
更的介紹1.更[gèng]2.更[gēng]更[gèng]〈副〉表示動作行為的重復(fù),相當(dāng)于“再”、“復(fù)”、“又”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唐·王之渙《登鸛雀樓》數(shù)千里外,得長者時賜一書,以慰長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饋遺,則不才益將何以報焉?——明·宗臣《報劉一丈書》又如:更無六耳(再沒有第三人
六耳:第三者的代稱);更若(再如;倘若);更待(再等;再過)表示程度的加深,相當(dāng)于“更加”、“愈加”、“越發(fā)”等加以官貪吏虐,民日貼婦賣兒,更無休止
——《聊齋志異·促織》今日拒之,事更不順
——《資治通鑒》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勝悲
——清·林覺民《與妻書》表示在所說的范圍之外,相當(dāng)于另外;也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
——《西門豹治鄴》更聞?wù)l氏子,讀書時,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
——清·周容《芋老人傳》表示跟上一層意思相反或出乎意料和常情之外,相當(dāng)于“反而”“竟然”“還是”謂言無罪過,供養(yǎng)卒大恩;仍更被驅(qū)遣,何言復(fù)來還!——《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與,和著盡工夫是化工,不關(guān)春雨更春風(fēng)
——宋·楊萬里《春興》另見gēng更[gēng]〈動〉(形聲
從攴(pū),“更”的小篆形是個形聲字
丙聲
本義:改變)同本義更,改也
——《說文》更也,人皆仰之
——《論語·子張》更爵洗
——《儀禮·大射儀》更皮幣
——《禮記·月令》更姓改物
——《國語·周語》應(yīng)國之稱號亦更矣
——《管子·侈靡》國更立法以典民則祥
——《管子·任法》更葬也
——《史記·晉世家》景公欲更晏子之宅
——《晏子春秋·內(nèi)篇雜下》將軍若能翻然改圖,易跡更步,古人不難追,鄙士何足宰哉!——《三國志·呂凱傳》曲沃武公已即位三十七年矣,更號曰晉武公
——《史記·晉世家》又如:更故(更改;變改);更號(改變名位與稱號);更步(改變行止);更元(更改年號);更移(變遷;改變);更徙(變遷);更法(變法);更革(變革;改革)改,改正此則寡人之罪也,寡人請更
——《國語·越語上》既云常赦,不免皆赦除之,此非直赦其有罪,亦是與天下斷,當(dāng)許其更新(改過自新)
——《舊唐書·孫伏伽傳》又如:更訂(改訂;修訂);更議(改議);更竄(竄改,改動)更換;替代更,代也
——《方言三》弗用則更
——《周禮·司弓矢》余將告于蒞事者,更若役,復(fù)若賦,則何如?——唐·柳宗元《捕蛇者說》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莊子·養(yǎng)生主》又如:除舊更新(除去舊的,用新的來代替);更王(改換帝王);更置(變動,變換);更調(diào)(調(diào)換;改換)經(jīng)過,經(jīng)歷因欲通使(大月氏),道必更(經(jīng)過)匈奴中
——《史記·大宛列傳》其佐李揖、劉秩等皆儒生,未嘗更軍旅
——《新唐書·房琯傳》又如:更世(更事
閱世,經(jīng)歷世事);更涉(經(jīng)歷);更嘗(親身經(jīng)歷,實際體驗);更履(經(jīng)歷;遭遇)連續(xù),接續(xù)姓利相更
——《國語·晉語》
注:“續(xù)也
”又如:更相(相繼;相互)輪流[taketurns;dosth.inturn]每有警,輒數(shù)月不就寢,使將士更休,而自坐帷幕外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又如:更伯(輪流稱霸);更王(輪番為主);更直(輪番值班);更徭(更番戍守邊境的徭役)償還;抵償功之成也不足以更責(zé)
——《淮南子·詮言訓(xùn)》報,報答不更厥貞,大命其傾
——《國語·晉語三》通“?!?gěng)
阻塞明知千里之外,隱微之中,曰動奸,奸動則變更矣
——《管子·九守》〈名〉漢代皇宮中值班人員分五個班次,按時更換,叫“五更”
更鼓[watchman'sdrum]先生骨清少眠臥,長夜默坐數(shù)更鼓
——宋·蘇軾《夜過舒堯文戲作》又如:更點(指更鼓之聲);更鑰(放置報時更鼓處的鑰匙)量詞
舊時夜間計時單位,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dá)五更
——《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又如:半夜三更另見gèng更的釋意更(形聲
從攴,更”的小篆形是個形聲字
丙聲
本義改變)同本義更,改也
--《說文》更也,人皆仰之
--《論語·子張》更爵洗
--《儀禮·大射儀》更皮幣
--《禮記·月令》更姓改物
--《國語·周語》應(yīng)國之稱號亦更矣
--《管子·侈靡》國更立法以典民則祥
--《管子·任法》更葬也
--《史記·晉世家》景公欲更晏子之宅
--《晏子春秋·內(nèi)篇雜下》將軍若能翻然改圖,易跡更步,古人不難追,鄙士何足宰哉!--《三國志·呂凱傳》曲沃武公已即位三十七年矣,更號曰晉武公
--《史記更gèng副詞
①再,重,又~上一層樓
~進(jìn)一步
②愈加,越發(fā)~加
~美好
~清楚
~受人尊敬
更gēng⒈改變,改動,調(diào)換~改
~動
~換
~正
變~
萬象~新
⒉經(jīng)歷,經(jīng)過~事
道必~匈奴中
⒊舊時將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深人靜
夜半三~
更的康熙字典解釋更【辰集上】【曰部】康熙筆畫:7畫,部外筆畫:3畫《玉篇》?今作更
《集韻》隷作更
○按更字,諸韻書作?字重文
《正字通》云俗字,非
更的說文解字解釋更【卷三】【攴部】改也
從攴丙聲
古孟切
又,古行切說文解字注(更)改也
更訓(xùn)改
亦訓(xùn)繼
不改爲(wèi)繼
改之亦爲(wèi)繼
故小雅毛傳曰
庚、續(xù)也
用部庸下曰
庚、更事也
列子云
五年之後
心庚念是非
口庚言利害
七年之後
從心之所念庚無是非
從口之所言庚無利害
皆假庚爲(wèi)更
今人分別平去二音
非古也
從攴
丙聲
古孟切
又古行切
古音在十部
更的古漢語解釋更gēng①<動>改正;改變;更換
《<論語>十則》:“~也,人皆仰之
”《庖丁解牛》:“良庖歲~刀,割也;族庖月~刀折也
”《赤壁賦》:“客喜而笑,洗盞~酌
”②<動>經(jīng)歷;經(jīng)過
《與吳質(zhì)書》:“年三十余,在兵中十歲,所~非一
”《史記·大宛列傳》:“因欲通使,道必~匈奴中
”③<副>交替;交互
《活板》:“~互用之,瞬息可就
”《左忠毅公逸事》:“使將~休
”④<量>古時夜間計時單位
一夜分五更,一更約二小時《孔雀東南飛》:“仰頭相向鳴,夜夜達(dá)五~
”gèng①<副>另;另外
《荊軻刺秦王》:“丹不忍以已之私,而傷長者之意,愿足下~慮之
”《西門豹治鄴》:“得~求好女,生日送之
”②<副>再;又
《石壕吏》:“室中~無人,惟有乳下孫
”王維《送元二使西安》:“勸君~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③<副>重新
《琵琶行》:“莫辭~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④<副>更加;愈加
《赤壁之戰(zhàn)》:“今日拒之,事~不順
”《促織》:“加以官貪吏虐,民日貼婦賣兒,~無休止
”⑤<副>還
《孔雀東南飛》:“仍~被驅(qū)遣,何言復(fù)來還
”⑥<副>豈,怎么
劉長卿《登潤州萬歲樓》:“~能談笑解重圍
”⑦<連>與;和
楊萬里《春興》:“不關(guān)春雨~春風(fēng)
”⑧<副>卻
《<指南錄>后序》:“予~欲一覘北,歸而求救國之策
”【更事】⒈閱歷世事
⒉交替發(fā)生的事情;常事
更的謎語1.一一入史冊(打一字一一)2.有人便是(打一字)3.與人方便(打一漢字)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