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的信息
勿的部首: 勹
勿的拼音: wù
勿的筆畫數(shù): 4
勿的繁體字: 勿
勿的筆順: ノフノノ
勿的解釋: 勿的基本解釋表示禁止或勸阻,相當于“不要”:切~上當
請~入內
勿的介紹〈名〉(象形
據(jù)甲骨文,像一樹旗
右邊是柄,左邊是飄帶
本義:州里所建旗幟)古代大夫、士所建旗幟,半赤半白,用來麾集人眾[red-whiteflag]勿,州里所建旗,…雜帛,幅半異
所以趣民
——《說文》
段玉裁注:“‘州里’當作‘士大夫’
”〈副〉不欲勿予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賢者能勿喪
——《孟子·告子上》齊人勿附于秦
——宋·蘇洵《六國論》表否定
如:勿造至于(不至于);勿適意(不舒服;身體欠佳);勿連牽(不連貫;不清楚);勿時路(不時髦;不流行);勿想(不吱聲;不說話);勿述(不逆
猶言順暢);勿庸(無庸,不必,無須);勿論(不追究;不談);勿藥(不服藥);勿齒(不愿意提及);勿入調(〈方〉∶不規(guī)矩;胡鬧)不要,別[don't]勿士行枚
——《詩·豳風·東山》雖欲勿用
——《論語·雍也》過則勿憚改
——《論語·學而》寡人敢勿軾乎?——《淮南子·脩務》必勿使反
——《戰(zhàn)國策·趙策》愿勿遣
——漢·劉向《列女傳》諸君勿復言
——《三國志·諸葛亮傳》將軍勿慮
——《資治通鑒》表示禁止或勸阻
如:請勿吸煙;勿用(勿動;不可有所作為);勿憚(不要怕);勿然(不要這樣)〈動〉無,沒有
與“有”相對
如:勿有(沒有);勿礙格(〈方〉∶沒什么要緊的);勿著杠(〈方〉∶沒得到;落空)勿的釋意兀(指事
從一,在人上
人頭上一橫,表示高平
本義高聳特出的樣子)同本義兀,高而上平也
--《說文》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又如兀岸(直聳挺拔);兀嶁(險峻)光禿(如毛發(fā))的蜀山兀
--唐·杜牧《阿房宮賦》又如兀首(頭發(fā)脫落)茫然無知臨文乍了了,徹卷兀若天
--柳宗元《讀書》又如兀兀陶陶(醉酒);兀楞楞(癡呆)不夠穩(wěn)定獨立焉有翡翠橫肩,援琴合膝,而能兀焉自立者也?--勿wù⒈別,不要~動
請~吸煙
⒉不~許
守而~失
勿mò1.見"恤勿"
勿的康熙字典解釋勿【子集下】【勹部】康熙筆畫:4畫,部外筆畫:2畫《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文拂切,音物
《說文》勿,州里所建旗
象其柄,有三游,雜帛幅半異,所以趣民,故遽稱勿勿
《集韻》或作
又通作物
《周禮·春官·司?!肪牌祀s帛爲物
又《玉篇》非也
《廣韻》無也
《增韻》毋也
《韻會》莫也
《通志》勿,州里之旗也
而爲勿不之勿,借同音,不借義
《論語》非禮勿視
《朱註》勿者,禁止之辭
又《韻會》愨愛貌
《禮·祭義》勿勿諸其欲其饗之也
《註》猶勉勉也
又《六書正譌》事物之物,本只此字,後人加牛以別之
又《顏氏家訓篇》書翰稱勿勿,不知所由
或妄言此匆匆之殘缺者
及考《說文》乃知怱遽者稱爲勿勿
《東觀餘論》今俗勿中加點作匆,爲怱遽字,彌失眞矣
又《正韻》莫勃切,音沒
掃塵也
《禮·曲禮》?勿驅塵
勿的說文解字解釋勿【卷九】【勿部】州里所建旗
象其柄,有三游
雜帛,幅半異
所以趣民,故遽,稱勿勿
凡勿之屬皆從勿
,勿或從於
文弗切〖注〗從?
說文解字注(勿)州里所建旗
九旗之一也
州里當作大夫士
周禮司常
大夫士建物
帥都建旗
州里建旟
許於旟下旣偁州里建旟矣
則此偁大夫士建勿、必也
葢亦一時筆誤耳
大司馬
鄉(xiāng)家載物
注云
鄉(xiāng)家、鄉(xiāng)大夫也
鄉(xiāng)射禮
旌各以其物
注
襍帛爲物
大夫士之所建也
士喪禮
爲銘各以其物
注
襍帛爲物
大夫之所建也
文弗切
十五部
經傳多作物、而假借勿爲毋字
亦有借爲字者
禮記
勿勿乎其欲其饗之
勿勿卽、猶勉勉也
象其柄
謂右筆也
有三游
謂彡也
三游別於旂九游
旟七游
旗六游
旐四游
襍帛
句
幅半異
司常曰
通帛爲旜
襍帛爲物
注云
通帛謂大赤
從周正色
無飾
襍帛者、以帛素飾其側
白、殷之正色
凡九旗之帛皆用絳
按許云幅半異
直謂正幅半赤半白
鄭則云以素飾側
釋名則云以襍色綴其邊爲翅尾
說各不同
似許爲長
所?趣民
趣者、疾也
色純則緩
色駁則急
故襍帛所以促民
故遽偁勿勿
遽韻會作宂遽二字
偁舊作稱
今正
凡宂遽偁勿勿
此引伸假借
子下曰
十一月陽氣動
萬物滋
人以爲偁
亦是此例
凡勿之屬皆從勿
()勿或從?
經傳多作物
葢之訛也
勿的古漢語解釋勿wù①<副>別;不要
表示禁止或勸阻
《寡人之于國也》:“百畝之田,~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
”②<副>不,表示對動作的否定
《廉頗藺相如列傳》:“欲~予,即患秦兵之來
”勿
君的信息
君的部首: 口
君的拼音: jūn
君的筆畫數(shù): 7
君的繁體字: 君
君的筆順: フ一一ノ丨フ一
君的解釋: 君的基本解釋1.古代國家的最高統(tǒng)治者
2.敬辭
稱對方:汪~
諸~
君的介紹〈名〉(會意
從尹,從口
“尹”,表示治事;從“口”,表示發(fā)布命令
合起來的意思是:發(fā)號施令,治理國家
本義:君主,國家的最高統(tǒng)治者)古代大夫以上據(jù)有土地的各級統(tǒng)治者的通稱君,尊也
——《說文》賞慶刑威曰君
——《左傳·昭公二十八年》君也者,掌令者也
——《春秋繁露》君者,治辨之主也
——《荀子·禮論》君帝清問下民
——《書·呂刑》克長克君
——《詩·大雅·皇矣》二十余君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思得明君
——《三國志·諸葛亮傳》則憂其君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身名君寵
——清·周容《芋老人傳》又如:堯舜之君;欺君罔上;賢君;暴君;昏君;國君;君臣;明君;君王(古時對帝王的一種尊稱);君伐(君王的功績);君位(國君之位);君長(國君與卿大夫;天子或諸侯);君體(人主的體統(tǒng));君德(人主的德行或恩德);君侯(古代對列侯的尊稱);君公(諸侯);君父(對父為國君者的稱呼);君子醫(yī)(術精德高的名醫(yī))封建制度的一種尊號,尤指君主國家所封的稱號或封號君以十五之地存
——《戰(zhàn)國策·魏策》又如:平原君;春申君;武安君引申為人的尊稱,相當于“您”君有疾
——《韓非子·喻老》君之病在肌膚
君之病在腸胃
況君前途尚可
——《世說新語·自新》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唐·杜甫《江南逢李龜年》又如:諸君;李君;王君;祝君早安;請君光臨;君子不羞當面(君子不以當面把話說清楚為羞)夫婦之間的尊稱君行雖不遠,守邊赴河陽
——杜甫《新婚別》君問歸期未有期
——李商隱《夜雨寄北》又如:夫君;君姑(古時妻子稱丈夫的母親);君舅(古時妻子稱丈夫的父親)主體
如:君聲(指五音中的宮聲
據(jù)《禮記》所載:宮為君,商為臣,角為民,徵為事,羽為物);君指(左手的中指)姓
如:君平(指嚴君平
西漢時隱士,名遵,蜀(四川)人
漢成帝時在成都卜筮,每天得百錢后即閉門讀《老子》,著書十余萬言
一生不愿為官)〈動〉主宰、統(tǒng)治君之宗之
——《詩·大雅·公劉》又如:君火(中醫(yī)稱主宰神明之火)君的釋意君(會意
從尹,從口
尹”,表示治事;從口”,表示發(fā)布命令∠起來的意思是發(fā)號施令,治理國家
本義君主,國家的最高統(tǒng)治者)古代大夫以上據(jù)有土地的各級統(tǒng)治者的通稱君,尊也
--《說文》賞慶刑威曰君
--《左傳·昭公二十八年》君也者,掌令者也
--《春秋繁露》君者,治辨之主也
--《荀子·禮論》君帝清問下民
--《書·呂刑》克長克君
--《詩·大雅·皇矣》二十余君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思得明君
--《三國志·諸葛亮傳》則憂其君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身君jūn⒈〈古〉指帝王,諸侯~主
國~
⒉封建時代的一種封號春申~
長安~
⒊敬詞李~
諸~
⒋君的康熙字典解釋君【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畫:7畫,部外筆畫:4畫〔古文〕《唐韻》舉云切《集韻》《韻會》拘云切,音軍
《說文》尊也
從尹,發(fā)號,故從口
《白虎通》君者,羣也,羣下歸心也
《易·師卦》大君有命
《書·大禹謨》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爲天下君
又凡有地者,皆曰君
《儀禮·子夏傳》君,至尊也
《註》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
《晉語》三世仕家君之
又夫人亦稱君
《詩·鄘風》我以爲君
《傳》君國小君
《箋》夫人對君稱小君
《論語》邦君之妻,邦人稱之曰君夫人
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
又子稱父母曰君
《易·家人》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
又子孫稱先世皆曰君
《孔安國·尚書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
又兄稱弟曰君
《杜牧·爲弟墓誌》君諱顗
又妾稱夫曰君
《禮·內則》君已食徹焉
《註》此謂士大夫之妾也
《儀禮·喪服》妾謂君
《註》妾謂夫爲君者,不得體之,加尊之也,雖士亦然
《疏》以妻得體之,得名爲夫,妾雖接見於夫,不得體敵,故加尊之,而名夫爲君
又婦稱夫亦曰君
《古樂府》十七爲君婦
又夫稱婦曰細君
《前漢·東方朔傳》歸遺細君,又何仁也
又上稱下亦曰君
《史記·申屠嘉傳》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又封號曰君
《史記·商君傳》秦封之於商十五邑,號爲商君
又婦人封號亦曰君
《史記·外戚世家》尊皇太后母臧兒爲平原君
又彼此通稱亦曰君
《史記·司馬穰苴傳》百姓之命,皆懸於君
君謂莊賈也
又《張儀傳》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蘇君
又隱士就聘者曰徵君
《後漢·逸民韓康傳》亭長以韓徵君當至
又持節(jié)出使者曰使君
《後漢·恂傳》非敢脅使君
又《諡法》慶賞威曰君,從之成羣曰君
又君子,成德之稱
《易·乾卦》君子,終曰乾乾
《論語》不亦君子乎
《註》君子,成德之名
又姓
《正字通》明有君助
又葉姑員切,音涓
《劉向·烈女傳》引過推讓,宣王悟焉
夙夜崇道,爲中興君
君的說文解字解釋君【卷二】【口部】尊也
從尹,發(fā)號,,古文象君坐形
故從口
舉云切〖注〗,亦古文君字
說文解字注(君)尊也
此羊祥也、門聞也、戶護也、髮拔也之例
從尹口
尹、治也
口?發(fā)號
此依韻會
又補一口字
尹亦聲
舉云切
十三部
()古文象君坐形
小徐本作?
君的古漢語解釋君jūn①<名>君王;君主
《趙威后問齊使》:“茍無民,何以有~?”②<動>君臨;統(tǒng)治
《五蠹》:“魯哀公,下主也,南面~國
”③<名>古代的一種封號
如“信陵君”、“平原君”等
④<名>對對方尊稱
《江南逢李龜年》:“落花時節(jié)又逢~
”《鴻門宴》:“~安與項伯有故?”⑤<名>妻子對丈夫的尊稱
《孔雀東南飛》:“~既若見錄
”⑥<名>用于姓氏后,構成對某人的尊稱
《獄中雜記》:“余感焉,以杜~言泛訊之
”君的謎語1.吾將北去別伊人(打一字)2.伊人不見問無門(打一漢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