匋鼒
匋鼒是由漢字"匋"(讀音:táo,yáo,部首:勹,筆畫數(shù):8)和漢字"鼒"(讀音:zī,部首:鼎,筆畫數(shù):15)組成的漢字組合。
根據(jù)這兩個漢字的含義,匋鼒可能表示:
- 匋(匋的基本解釋[táo]古同“陶”,陶器)和鼒(鼒的基本解釋上端收斂而口小的鼎)的組合意義
匋的信息
匋的部首: 勹
匋的拼音: táo,yáo
匋的筆畫數(shù): 8
匋的繁體字: 匋
匋的筆順: ノフノ一一丨フ丨
匋的解釋: 匋的基本解釋[táo]古同“陶”,陶器
[yáo]1.古同“窯”
2.古同“舀(yǎo)”
鼒的信息
鼒的部首: 鼎
鼒的拼音: zī
鼒的筆畫數(shù): 15
鼒的繁體字: 鼒
鼒的筆順: 一丨ノ丨フ一一一フ一ノ丨一丨フ
鼒的解釋: 鼒的基本解釋上端收斂而口小的鼎
鼒的介紹〈名〉口小的鼎或鼎或鼒宣九沸,楚桂胡鹽芼芳卉
——宋·沈約《需雅》鼒的釋意鼒zī上端收斂呈小口的鼎
鼒的康熙字典解釋鼒【亥集下】【鼎部】康熙筆畫:16畫,部外筆畫:3畫《唐韻》子之切《集韻》津之切《韻會》《正韻》津私切,音茲
《說文》鼎之圜掩上者
《爾雅·釋器》圜掩上謂之鼒
《郭註》鼎斂上而小口
《玉篇》小鼎也
又《廣韻》昨哉切《集韻》《韻會》《正韻》牆來切,音裁
又《集韻》《類篇》將來切,音哉
又《集韻》作代切,音再
義同
鼒的說文解字解釋鼒【卷七】【鼎部】鼎之圜掩上者
從鼎才聲
《詩》曰:“鼐鼎及鼒
”鎡,俗鼒從金從茲
子之切說文解字注(鼒)鼎之圜掩上者
周頌
鼐鼎及鼒
釋器曰
圜弇上謂之鼒
手部曰
掩、斂也
小上曰掩
?部曰
弇、葢也
然則此依許作掩爲(wèi)正字
從鼎
才聲
子之切
一部
詩曰
鼐鼎及鼒
(鎡)俗鼒從金玆聲
茲各本作玆
今正
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