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瘚
吲瘚是由漢字"吲"(讀音:yǐn,shěn,部首:口,筆畫數:7)和漢字"瘚"(讀音:jué,部首:疒,筆畫數:15)組成的漢字組合。
根據這兩個漢字的含義,吲瘚可能表示:
- 吲(吲的基本解釋[yǐn]1.〔~哚〕有機化合物)和瘚(瘚的基本解釋氣逆)的組合意義
吲的信息
吲的部首: 口
吲的拼音: yǐn,shěn
吲的筆畫數: 7
吲的繁體字: 吲
吲的筆順: 丨フ一フ一フ丨
吲的解釋: 吲的基本解釋[yǐn]1.〔~哚〕有機化合物
亦稱“氮雜茚”
2.〔~唑〕有機化合物
亦稱“二氮雜茚”
[shěn]古同“哂”,微笑
吲的釋意吲哚吲yǐn吲shěn1.同"哂"
譏笑
2.通"呻"
呻吟;鳴叫
吲的康熙字典解釋吲【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畫:7畫,部外筆畫:4畫《集韻》矢忍切,音矧
本作弞
《說文》笑不壞顏曰弞
或作哂吲
《晉書·王猛載記》田千秋一言致相,匈奴吲之
吲
瘚的信息
瘚的部首: 疒
瘚的拼音: jué
瘚的筆畫數: 15
瘚的繁體字: 瘚
瘚的筆順: 丶一ノ丶一丶ノ一フ丨ノノフノ丶
瘚的解釋: 瘚的基本解釋氣逆
瘚的釋意瘚jué1.病名
氣逆
瘚的康熙字典解釋瘚【午集中】【疒部】康熙筆畫:15畫,部外筆畫:10畫《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居月切,音厥
《說文》逆氣也
《廣韻》氣逆
《博雅》瘚,病也
《韓詩外傳》無使小民飢寒,則瘚不作
又《正字通》通作厥
《內經厥論》陽氣衰于下爲寒厥,隂氣衰于下爲熱厥
《註》厥者,逆也
下氣逆上,卒乍眩仆,輕者漸蘇,重者不起,隂陽之氣衰于內,故二厥由之而生
又《集韻》其月切,音
義同
《集韻》或作欮
瘚的說文解字解釋瘚【卷七】【疒部】屰氣也
從疒從屰從欠
欮,瘚或省疒
居月切說文解字注(瘚)屰氣也
釋名曰
厥、逆氣
從下蹷起
上行入心脅也
高誘呂覽注曰
蹷逆、寒疾也
從
從屰欠
欠猶氣也
居月切
十五部
(欮)瘚或省
廠部厥用爲聲
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