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的信息
唇的部首: 口
唇的拼音: chún
唇的筆畫數: 10
唇的繁體字: 唇
唇的筆順: 一ノ一一フノ丶丨フ一
唇的解釋: 唇的基本解釋人或某些動物口的周圍的肌肉組織
通稱嘴唇
唇的介紹〈名〉(形聲
從口,辰聲
本義:嘴唇)同本義脣,緣也,口之緣也
——《釋名·釋形體》諺所謂輔車相依,脣亡齒寒者
——《左傳·僖公五年》唇焦口燥呼不得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又如:唇吻(言語);唇紅齒白(形容面貌俊美);唇不離腮(比喻親密無間,形影不離);唇齒之邦(非常親密、利害攸關的鄰邦)邊緣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
——沈括《夢溪筆談》唇的釋意唇(形聲
從口,辰聲
本義嘴唇)同本義脣,緣也,口之緣也
--《釋名·釋形體》諺所謂輔車相依,脣亡齒寒者
--《左傳·僖公五年》唇焦口燥呼不得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又如唇吻(言語);唇紅齒白(形容面貌俊美);唇不離腮(比喻親密無間,形影不離);唇齒之邦(非常親密、利害攸關的鄰邦)邊緣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
--沈括《夢溪筆談》唇chún人或某些動物口周圍的肌肉組織
通稱嘴唇
【唇齒相依】比喻相互依賴,關系很密切
【唇槍舌劍】形容辯論時言詞激烈,針鋒相對
又作舌劍唇槍
【唇舌】比喻言詞費了不少~,事還是沒辦成
【唇亡齒寒】嘴唇沒有了,牙齒露出就會感到寒冷
比喻彼此利害關系十分密切
唇(脣)chún⒈嘴邊緣呈紅色的部分嘴~
⒉⒊唇的康熙字典解釋唇【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畫:10畫,部外筆畫:7畫《唐韻》側鄰切《集韻》之人切,音眞
《說文》驚也
《廣韻》同?
又《集韻》船倫切,音脣
義同
又之刃切,音震
驚聲
《字彙》俗作口脣字,非
唇的說文解字解釋唇【卷二】【口部】驚也
從口辰聲
側鄰切說文解字注(唇)驚也
後人以震字爲之
從口
辰聲
側鄰切
十三部
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