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的信息
均的部首: 土
均的拼音: jūn
均的筆畫數(shù): 7
均的繁體字: 均
均的筆順: 一丨一ノフ丶一
均的解釋: 均的基本解釋1.平;勻;相等:平~
勢~力敵
2.副詞
都:~好
~已完成
3.古又同“韻(yùn)”
均的介紹〈形〉(形聲
從土,勻聲
“勻”亦兼表字義
合起來指土地分配均平
本義:均勻;公平)同本義均,平也
——《說文》乃均土地
——《周禮·小司徒》土均
——《周禮·序官·均人》大夫不均
——《詩·小雅·北山》而患不均
——《論語·季氏》蓋均無貧
性行淑均
——諸葛亮《出師表》霜露所均
——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有無不均
——清·方苞《獄中雜記》又如:均壹(公平專一);均浹(平均而普遍);均人(官名
周禮地官之屬
掌平均土地征役);均徧(公平周徧);均辨(公平);均平(均勻公平);均遍(均勻周遍);均種(指種植的間隔均勻適度)等同,相同德雖如舜,不免形均
——《荀子·君子》又如:均權(quán)(權(quán)勢相等);均科(同等之罪);均敵(猶對等);均禮(行對等之禮)〈動(dòng)〉使…同樣;平分我行法,當(dāng)?shù)荣F賤,均貧富
——《續(xù)資治通鑒》又如:均攤;均貧富調(diào)和,調(diào)節(jié)
如:均兩浙雜稅;均和(調(diào)和,協(xié)調(diào));均節(jié)(調(diào)節(jié));均適(調(diào)節(jié)適應(yīng))衡量,比較均之二策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又如:均工(按日計(jì)酬)〈副〉皆,都,全部均欲奮勇出城
——《廣東軍務(wù)記》均被火燒
又如:諸事均已辦妥〈名〉一種制造陶器所用的轉(zhuǎn)輪,又稱“陶旋輪”,后喻國政秉國之均
——《詩·小雅·節(jié)南山》猶立朝夕于運(yùn)均之上
——《管子·七法》[計(jì)數(shù)或計(jì)量的]單位,用以度量其他同類量的標(biāo)準(zhǔn)量,特指古代的一種重量單位,古代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夫先王之制鐘也,大不出均,重不過石
——《風(fēng)俗通義·鐘》輟舂哀國均
——《文選·任昉·出郡傅舍哭范仆射》令官作酒,以二千五百石為一均
——《漢書》中國水名
漢水支流之一,上、中游為河南淅河,至河南淅川縣與丹水合為均水,也稱“丹江”中國州名
今為湖北省均縣中國宋代瓷窯名,在今河南省禹縣均的釋意均(形聲
從土,勻聲
勻”亦兼表字義∠起來指土地分配均平
本義均勻;公平)同本義均,平也
--《說文》乃均土地
--《周禮·小司徒》土均
--《周禮·序官·均人》大夫不均
--《詩·小雅·北山》而患不均
--《論語·季氏》蓋均無貧
性行淑均
--諸葛亮《出師表》霜露所均
--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有無不均
--清·方苞《獄中雜記》又如均壹(公平專一);均浹(平均而普遍);均人(官名
周禮地官之屬
掌平均土地征役);均徧(公平周徧);均辨(公平);均平(均勻公平)均jūn⒈勻,平~勻
平~
~攤
勢~力敵
⒉同,都,全、皆~等∠家~安
~已做好
均yùn1.古代校正樂器音律的器具
2."韻"的古字
3.通"耘"
參見"均田"
均的康熙字典解釋均【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畫:7畫,部外筆畫:4畫《唐韻》居勻切《集韻》《韻會(huì)》《正韻》規(guī)倫切,音鈞
《說文》平也
《詩·小推》大夫不均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土均之法,均齊天下之政
《春官》軍禮有五二日大均之禮,恤衆(zhòng)也
又調(diào)也
《詩·小雅》六轡旣均
又徧也
《易·說卦》坤爲(wèi)均
《莊子·寓言篇》萬物皆種也
以不同形相禪,始卒循環(huán),莫得其倫,是謂天均
又天子設(shè)四代之學(xué),曰成均,見《禮·文王世子註》
又造瓦之具,旋轉(zhuǎn)者也
董仲舒曰:泥之在均,惟甄者之所爲(wèi)
又樂器
《禮·樂記》樂所以立均
《尚書疏》堂上之樂,皆受笙均
堂下之樂,皆受磬均
《後漢·律歷志》冬夏至,八音,聽五均
《註》均,長七尺,繫以絲,以節(jié)樂音
又均服,戎服也
《左傳·僖五年》均服振振
亦作袀
又地名
均,古麇國,在襄陽
《唐書·中宗紀(jì)》嗣聖元年,太后遷帝房州
又遷于均
又《集韻》王問切《正韻》禹慍切,音韻
《說文先訓(xùn)》古無韻字,均卽韻也
又與專切,音沿
《史記·夏本紀(jì)》均河海,通淮泗
《鄭元曰》均讀沿
又葉古頑切,音鰥
《韓愈·孟郊失子詩》問天生下人,薄厚胡不均
夫曰天地人,由來不相關(guān)
又通作鈞
《書·泰誓》厥罪惟鈞
又或作旬
《禮·內(nèi)則》旬而見
《周禮·地官》均人公旬用三日
《註》均古通旬
別作
均的說文解字解釋均【卷十三】【土部】平徧也
從土從勻,勻亦聲
居勻切說文解字注(均)平徧也
平者、語平舒也
引申?duì)?wèi)凡平舒之偁
徧者、帀也
平徧者、平而帀也
言無所不平也
小雅節(jié)南山傳曰
均、平也
古多叚旬爲(wèi)均
亦叚鈞爲(wèi)均
從土勻
勻者、帀也
故以會(huì)意
勻亦聲
小徐無勻亦二字
居勻切
十二部
均的古漢語解釋均jūn①<名>通“鈞”,制作陶器的轉(zhuǎn)輪
《管子·七法》:“不明于則,而欲出號令,就立朝夕于運(yùn)~之上
”②<形>均勻;平均
《季氏將伐顓臾》:“不患貧而患不~
”③<形>公平;公正
《出師表》:“將軍向?qū)?,性行淑?br>”④<動(dòng)>均勻地分布
《與陳伯之書》:“故知霜露所~,不育異類
”⑤<動(dòng)>權(quán)衡;衡量
《廉頗藺相如列傳》:“~之二策,寧許以負(fù)秦曲
”⑥<副>都;皆;全
《三元里抗英》:“~欲奮勇出城決戰(zhàn)
”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