垛的信息
垛的部首: 土
垛的拼音: duǒ,duò
垛的筆畫數(shù): 9
垛的繁體字: 垛
垛的筆順: 一丨一ノフ一丨ノ丶
垛的解釋: 垛的基本解釋[duǒ]墻體向外或向上突出的部分:門~子︱城~口
[duò]1.把分散的東西堆積起來:雨要來了,快把麥子~起來
2.莊稼、磚瓦等堆積成的堆:麥秸~︱磚~
垛的介紹1.垛[duò]2.垛[duǒ]垛[duò]〈名〉堆,成堆的東西又如:柴火垛;麥垛明代兵制名
明初定的垛兵法,把軍戶三家編為一垛,其中一戶為正,二戶為貼
按三丁抽一以應(yīng)軍役
正戶兵死,則由貼戶抽丁補(bǔ)充
永樂初,改正戶,貼戶輪次更代,周而復(fù)始
如:垛募;垛集;垛充(以垛兵法補(bǔ)充士卒)〈動〉整齊地堆起來
如:垛積(堆積);把木頭垛起來;把打好的稻草垛在老屋后面〈量〉表示散裝物品的成堆狀的堆的數(shù)量
如:一垛柴;兩垛磚另見duǒ垛[duǒ]〈名〉垛子;墻兩側(cè)或上頭伸出的部分垜,堂塾也
從土,朶聲
門堂之塾有左右
左右各有南向北向兩塾,今俗謂門兩邊伸出小墻曰垛頭
——《說文》又如:垛口;垛迭(建筑物突出的部分,指門兩旁伸出的墻);垛樓(軍官住的高樓)設(shè)置箭靶的小土墻羅灰修藥灶,筑垛閱弓垜
——唐·元稹《江邊四十韻》又如:箭垛另見duò垛的釋意垛垛子;墻兩側(cè)或上頭伸出的部分垜,堂塾也
從土,朶聲
門堂之塾有左右
左右各有南向北向兩塾,今俗謂門兩邊伸出小墻曰垛頭
--《說文》又如垛口;垛迭(建筑物突出的部分,指門兩旁伸出的墻);垛樓(軍官住的高樓)設(shè)置箭靶的小土墻羅灰修藥灶,筑垛閱弓垜
--唐·元稹《江邊四十韻》又如箭垛垜垛堆,成堆的東西又如柴火垛;麥垛明代兵制名垛duǒ用泥土、磚石壘成的掩蔽物城~
又見duò
垛duò①整齊地堆放將蘆葦~起來
②整齊地堆放好的堆糧~
又見duǒ
垛的康熙字典解釋垛【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畫:9畫,部外筆畫:6畫《廣韻》徒果切《集韻》都果切《韻會》杜果切,音
《說文》堂塾也
《玉篇》射垛也
《唐六典》武舉制有長垛馬射
又吳方言,左右個爲(wèi)垛頭
又山名
射垛山,在井陘東南
秦王翦伐趙,立射垛于此,因名
俗讀如妥
垛的說文解字解釋垜【卷十三】【土部】堂塾也
從土朵聲
丁果切說文解字注(垜)門堂孰也
門字孰字今補(bǔ)正
攷工記
門堂三之二
室三之一
鄭曰
門堂、門側(cè)之堂也
釋宮曰
門側(cè)之堂謂之塾
孫炎、郭樸皆曰
夾門堂也
堂無塾
門堂乃有塾
刪去門字、於制不可通矣
孰、經(jīng)典皆作塾
以孰加土、猶以孰加火耳
謂之孰者、白虎通云
所以必有塾何
欲以飾門因取其名
明臣下當(dāng)見於君
必孰思其事
是知其字
古作孰而已
後乃加之土也
謂之垛者何也
朵者、木下垂
門堂伸出於門之前後
略取其意
後代有朵殿
今俗謂門?邊伸出小牆曰垛頭
其遺語也
孰之制
於正堂之脩廣得三之二
其室於正堂之脩廣得三之一
北向堂者爲(wèi)孰
得堂脩廣三之一
南向者亦爲(wèi)孰
亦得堂脩廣三之一
故曰門堂三之二也
室三之一者、北向南向?孰之中共一室
室得堂脩廣亦三之一
與門之脩廣等
顧命曰
先路在左塾之前
次路在右塾之前
此謂北面之孰也
士虞禮
匕俎在西塾之西
絲衣
自堂徂基
毛傳云
基、門塾之基
此皆謂南面之孰也
士冠禮
筮與席所卦者具饌於西塾
此南面之塾也
擯者玄端負(fù)東塾
此北面之塾也
尙書大傳曰
上老平明坐於右塾
庶老坐於左塾
餘子畢出然後歸
夕亦如之
葢謂北面之塾也
食貨志
春將出民
里胥平旦坐於右塾
鄰長坐於左塾
葢謂南面之塾也
凡孰之可攷者如此
孰字依白虎通及崔豹古今注則正作孰、俗作塾皆可
近儒或曰當(dāng)作?
?之音義皆與孰迥隔
若後漢書劉縯傳
畫伯升像於塾
旦起射之
東觀記、賡漢書並作?
此乃所傳之異
不得云?卽塾字也
畫伯升於門牆之山頭而射之、故曰畫於塾
山頭者、俗語牆之冣高處也
據(jù)李賢引字林曰
塾、門側(cè)堂也
是知漢後多用塾字
此說文、字林之分古今也
從土
朵聲
丁果切
十七部
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