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的信息
安的部首: 宀
安的拼音: ān
安的筆畫數(shù): 6
安的繁體字: 安
安的筆順: 丶丶フフノ一
安的解釋: 安的基本解釋1.安定:心神不~
坐不~,立不穩(wěn)
2.使安定:~民
~神
~邦定國
3.對生活、工作等感到滿足合適:~于現(xiàn)狀(滿足于目前的狀況,不求進(jìn)步)
~之若素
4.平安;安全(跟“?!毕鄬Γ汗?br>治~
轉(zhuǎn)危為~
5.使有合適的位置:~插
~頓
6.安裝;設(shè)立:~門窗
~電燈
咱們村上~有線電視了
7.加上:~罪名
~個頭銜
8.存著;懷著(某種念頭,多指不好的):你~的什么心?9.姓
10.疑問代詞
11.問處所,跟“哪里”相同:而今~在?12.表示反問,跟“怎么、哪里”相同:不入虎穴,~得虎子?
~能若無其事?13.安培的簡稱
導(dǎo)體橫截面每秒通過的電量是1庫時,電流強度就是1安
安的介紹〈形〉(會意
從“女”在“宀”下,表示無危險
本義:安定;安全;安穩(wěn))同本義安,定也
——《爾雅》共給之為安
——《莊子·天地》好和不爭曰安
——《周書·謚法》心皆安下切上
——《儀禮·少牢禮》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
——《易·系辭下》居安思危
——《左傳·襄公十一年》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
——杜甫《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然后得一夕安寢
——宋·蘇洵《六國論》謝莊遂安
——清·徐珂《清稗類鈔·戰(zhàn)事類》
又如:安睡;安寢;安抵(平安地抵達(dá));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安枕(安安穩(wěn)穩(wěn)地睡覺);安帖(安定;平靜;妥帖);安席(安穩(wěn)地坐著;安靜入睡)安逸,安樂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論語·學(xué)而》
又如:安佚(安閑舒適);安堵(安居,不受騷擾);安坦(安心舒坦)安詳,從容不迫
如:安童(僮仆,小廝);安嫻(安詳文雅);安諦(安詳審慎);安矜(安祥穩(wěn)重);安俟(安心等待);安宜(穩(wěn)重)安寧毅良久稍安
——唐·李朝威《柳毅傳》
又如:安生(安寧);安豫(安寧快樂);安淳(安寧淳樸);安休緩慢安步以當(dāng)車
——《戰(zhàn)國策·齊策四》
又如:安步(緩步徐行);安行〈動〉使安定與魏質(zhì)以安其心
——《韓非子·存韓》可以為富安天下
——漢·賈誼《論積貯疏》安身立命
——明·李漁《閑情偶寄·種植部》
又如:安神(使心神安定);安國(安邦定國;安定的邦國);安民(安定人民生活);安邦(安定國家);安內(nèi)(安定內(nèi)部)安撫,安頓撫慰若備與彼協(xié)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
——司馬光《資治通鑒》
又如:安存(安撫存恤);安恤(安撫體恤);定人(安撫人民);安輯(安撫)安排;安置離山十里有王平安營
——《三國演義》
又如:安席(入座敬酒);安座(安席)安心
習(xí)慣、滿足于始而慚焉,久而安焉
——清·黃宗羲《原君》郊境之內(nèi),民不安業(yè)
——《三國志·司馬郎傳》
又如:安于現(xiàn)狀;安業(yè)(安于本業(yè));安命(順從命運安排)安裝今水大而急,不得安柱
——諸葛亮《與兄瑾言趙云燒赤崖閣書》
又如:安電燈;安刀把兒存著…心,懷有[某種不好意圖]
如: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副〉表示疑問,相當(dāng)于“豈”、“怎么”爾安敢輕吾射
——宋·歐陽修《歸田錄》安與項伯有故
——《史記·項羽本紀(jì)》〈名〉“安培”的簡稱用于外國語的音譯
如:安琪兒;安拉;安第斯山姓〈代〉誰;何;什么安忠?忠王
安信?信賞
安敢?敢去不善
——《孫臏兵法·纂卒》皮之不存,毛將安附?——《左傳·僖公十四年》吾谷為難,安始而可?——《國語·晉語》哪里,何處沛公安在?——《漢書·高帝紀(jì)》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即“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
)——《史記·魏公子列傳》安的釋意安〈形〉(會意
從女”在宀”下,表示無危險
本義安定;安全;安穩(wěn))同本義安,定也
--《爾雅》共給之為安
--《莊子·天地》好和不爭曰安
--《周書·謚法》心皆安下切上
--《儀禮·少牢禮》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
--《易·系辭下》居安思危
--《左傳·襄公十一年》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
--杜甫《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然后得一夕安寢
--宋·蘇洵《六國論》謝莊遂安
--清·徐珂《清稗類鈔·戰(zhàn)事類》
又如安睡;安寢;安抵(平安地抵達(dá));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安枕(安安穩(wěn)穩(wěn))⒈平靜,穩(wěn)定平~
~定團結(jié)
⒉使平靜,使穩(wěn)定~慰
~民
⒊處理,放置,裝設(shè)~排
~置
~裝
~機器人
⒋存著,懷著~心賴賬
⒌治理治~
~天下
⒍疑問詞
哪里?怎么而今~在?~能見死不救?⒎電流強度單位名稱,安培的簡稱,代號a
安的康熙字典解釋安【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畫:6畫,部外筆畫:3畫《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寒切,案平聲
《說文》靜也,從女,在宀下
《廣韻》徐也,止也
《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
《註》安安,自然性之也
《益稷》安汝止
《註》謂止於至善也
又寧也,定也
《書·臯陶謨》在知人,在安民
《齊語》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
又危之對也
《前漢·賈誼傳》置之安處則安,置之危處則危
又佚樂也
《禮·表記》君子莊敬日強,安肆日偸
《左傳·僖二十三年》懷與安實敗名
又《諡法》和好不爭曰安
又何也
《禮·檀弓》吾將安仰
《楚辭·天問》九天之際,安放安屬
又與焉同
《正字通》安之於焉,猶何之於曷,音別義通
又姓
《風(fēng)俗通》漢太守安成,唐安金藏
又安期,安平,俱複姓
又州名,春秋時鄖國,漢屬江夏郡,宋改爲(wèi)安州
又葉烏前切,音煙
《詩·大雅》執(zhí)訊連連,攸馘安安
又葉於眞切,音因
《蘇軾·李仲蒙哀辭》矯矯犖犖,自貴珍兮
欺世幻俗
內(nèi)弗安兮
安的說文解字解釋安【卷七】【宀部】靜也
從女在宀下
烏寒切說文解字注(安)竫也
竫各本作靜
今正
立部曰
竫者、亭安也
與此爲(wèi)轉(zhuǎn)注
靑部靜者、審也
非其義
方言曰
安、靜也
以許書律之
叚靜爲(wèi)竫耳
安亦用爲(wèi)語詞
從女在宀中
此與寍同意
烏寒切
十四部
安的古漢語解釋安ān①<形>安定;安穩(wěn);安寧;安全.《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風(fēng)雨不動~山
”《歸去來兮辭》:“審容膝之易~
”②<形>安適;安逸.《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樂也
”《琵琶行》:“予出官二年,恬然自~
”③<動>養(yǎng);奉養(yǎng).《曹劌論戰(zhàn)》:“衣食所~,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論語十則》:“老者~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④<動>撫慰;安撫.《孔雀東南飛》:“時時為~慰,久久莫相忘
”《赤壁之戰(zhàn)》:“若備與彼協(xié)心,上下齊同,則宜撫之~,與結(jié)盟好
”⑤<形>安心;習(xí)慣于.《柳敬亭傳》:“敬亭亦無所不~
”⑥<動>安置;安放.《失街亭》:“離山十里,有王平~營
”⑦<疑問副詞>怎么;哪里.《陳涉世家》:“燕雀~知鴻鵠之志哉?”⑧<疑問代詞>表處所.哪里;什么地方.《鴻門宴》:“沛公~在?”【安厝】1.安葬.《三國志·蜀書·先主甘皇后傳》:“園陵將成,~有期
”2.停靈待葬或淺埋以符改葬.《紅樓夢》:“且說賈政等送殯到了寺內(nèi),~畢,親友散去
”【安堵】安居;不受騷擾.《三圉志·魏書·鐘會傳》:“百姓士民,~舊業(yè)
”也作“案堵”“按堵”
安的謎語1.在一室之上,不在她之右(打一字)2.寧生裙釵無男兒(打一字)3.閨房女子蓋著頭(打一漢字)4.生日宴(打一漢字)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