寍顈
寍顈是由漢字"寍"(讀音:níng,nìng,部首:宀,筆畫數(shù):12)和漢字"顈"(讀音:jiǒng,部首:頁,筆畫數(shù):17)組成的漢字組合。
根據(jù)這兩個漢字的含義,寍顈可能表示:
- 寍(寍的基本解釋[níng]古同“寧”)和顈(顈的基本解釋1.古書上說的一種像苧麻的草)的組合意義
寍的信息
寍的部首: 宀
寍的拼音: níng,nìng
寍的筆畫數(shù): 12
寍的繁體字: 寍
寍的筆順: 丶丶フ丶フ丶丶丨フ丨丨一
寍的解釋: 寍的基本解釋[níng]古同“寧”
[nìng]古同“寧”
寍的康熙字典解釋寍【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9畫《玉篇》古文寧字
註詳十一畫
《說文》安也
從宀從心,在皿上
皿,人之飮食器,所以安人也
寍的說文解字解釋寍【卷七】【宀部】安也
從宀,心在皿上
人之飲食器,所以安人
奴丁切說文解字注(寍)安也
此安寧正字
今則寧行而寍廢矣
僞古文
萬邦咸寍
音義曰
寍、安也
說文安寧字如此
寧、願詞也
語甚分明
自衛(wèi)包改正文
李昉、陳鄂又改釋文
令人不可讀矣
從宀
心在皿上
會意
奴丁切
十一部
皿、逗
人之食飮器
所?安人也
故旣從宀
而又從心在皿上
寍
顈的信息
顈的部首: 頁
顈的拼音: jiǒng
顈的筆畫數(shù): 17
顈的繁體字: 顈
顈的筆順: ノフフフ丶丨ノ丶一ノ丨フ一一一ノ丶
顈的解釋: 顈的基本解釋1.古書上說的一種像苧麻的草
2.古通“褧”,用麻或輕紗制的單層披肩
顈的釋意顈yǔ1.四周凸起中間凹陷的頭頂
顈的康熙字典解釋顈【戌集下】【頁部】康熙筆畫:17畫,部外筆畫:8畫《廣韻》《集韻》胡典切
音峴
《廣韻》顈綴
又《廣韻》口迥切《集韻》犬迥切,音褧
《正字通》似苧,可績爲(wèi)布
《禮·雜記》如三年之喪,則旣顈其練祥皆行
《註》言今之喪,旣服顈,乃爲(wèi)前三年者,變除而練祥祭也
顈,草名,無葛之鄕,去麻則用顈
又《五音集韻》襌也
《儀禮·士昏禮》女從者畢袗玄,纚,筓被顈黼在其後
《註》顈,襌也
《疏》讀如詩云褧衣之褧,故爲(wèi)襌也
又《集韻》涓熒切,音扃
義同
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