寮捭是由漢字"寮"(讀音:liáo,部首:宀,筆畫數(shù):15)和漢字"捭"(讀音:bǎi,部首:扌,筆畫數(shù):11)組成的漢字組合。
根據(jù)這兩個(gè)漢字的含義,寮捭可能表示:
- 寮(寮的基本解釋小屋:茅~)和捭(捭的基本解釋分開(kāi):縱橫~闔)的組合意義
寮的信息
寮的部首: 宀
寮的拼音: liáo
寮的筆畫數(shù): 15
寮的繁體字: 寮
寮的筆順: 丶丶フ一ノ丶丶ノ丨フ一一丨ノ丶
寮的解釋: 寮的基本解釋小屋:茅~
竹~
茶~酒肆
寮的介紹〈名〉(形聲
從宀(mián),表示與房屋有關(guān),尞(liáo)聲
本義:小窗)同本義寮,穿也
——《說(shuō)文》寮,小窗也
——《蒼頡篇》交綺豁以疏寮
——張衡《西京賦》皦日籠光于綺寮
——左思《魏都賦》原來(lái)是大人家,有兩層窗寮,外面為窗,里面為寮
——《金瓶梅詞話》假借為“僚”
百官;官吏
后多作“僚”同官為寮,吾嘗同寮,敢不盡心乎?——《左傳·文公七年》今吾子之教官寮
——《國(guó)語(yǔ)·魯語(yǔ)》勿寮勿從
——《國(guó)語(yǔ)·晉語(yǔ)》又如:寮佐(僚屬佐吏);寮寀(百官
同僚寀);寮人(做官的人,官員);寮庶(百官,眾官);寮位(官位);寮吏(屬吏);寮司(各衙署長(zhǎng)官);寮屬(僚屬;屬官)小屋
如:草寮(小茅屋);僧寮(僧人居住的小屋);茶寮(茶舍);寮子(小屋)民族名
老撾國(guó)內(nèi)的主要民族
泰國(guó)北部及東北部也有寮人姓寮的釋意寮〈名〉(形聲
從宀,表示與房屋有關(guān),尞聲
本義小窗)同本義寮,穿也
--《說(shuō)文》寮,小窗也
--《蒼頡篇》交綺豁以疏寮
--張衡《西京賦》皦日籠光于綺寮
--左思《魏都賦》原來(lái)是大人家,有兩層窗寮,外面為窗,里面為寮
--《金瓶梅詞話》假借為僚”
百官;官吏◇多作僚”同官為寮,吾嘗同寮,敢不盡心乎?--《左傳·文公七年》今吾子之教官寮
--《國(guó)語(yǔ)·魯語(yǔ)》勿寮勿從
--《國(guó)語(yǔ)·晉語(yǔ)》又如寮佐(僚屬佐吏);寮寀(百官
同僚寀);寮人(做官的人,官員);寮庶(百官,眾官);寮liáo⒈小屋屋窄似僧~
⒉小窗
⒊通"僚"官~
同~
寮的康熙字典解釋寮【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畫:15畫,部外筆畫:12畫《廣韻》落簫切《集韻》《韻會(huì)》憐簫切《正韻》連條切,音聊
《爾雅·釋詁註》同官爲(wèi)寮
又官寮也
《書(shū)·酒誥》百寮庶尹
又《左傳·文七年》荀林父曰:吾嘗同寮,敢不盡心乎
又《正字通》寮,小窻也
楊愼曰:古人謂同官爲(wèi)寮,亦指齋署同窻爲(wèi)義
又通作僚
《書(shū)·臯陶謨》百僚師師
又葉凌如切,音閭
《傅毅·洛都賦》革服朔,正官寮
辨方位,摹八區(qū)
寮的說(shuō)文解字解釋僚【卷八】【人部】好皃
從人尞聲
力小切說(shuō)文解字注(僚)好皃
陳風(fēng)
皎人僚兮
傳曰
僚、好皃
此僚之本義也
自借爲(wèi)同寮字而本義廢矣
從人
尞聲
力小切
二部
寮的古漢語(yǔ)解釋寮liáo①<名>小窗
蕭綱《侍皇太子宴》:“煙生翠幕,日照綺~
”②<名>小屋
陸游《貧居》:“屋窄似僧~
”③<名>通“僚”
官;官職
《三國(guó)志·魏書(shū)·蘇則傳》:“與董昭同~
”【又】<名>特指一起做官的人
夏侯湛《東方朔畫贊》:“戲萬(wàn)乘若~友
”【又】屬官
《晉書(shū)·孟嘉傳》:“~佐畢集
”寮
捭的信息
捭的部首: 扌
捭的拼音: bǎi
捭的筆畫數(shù): 11
捭的繁體字: 捭
捭的筆順: 一丨一ノ丨フ一一ノ一丨
捭的解釋: 捭的基本解釋分開(kāi):縱橫~闔
捭的介紹〈動(dòng)〉(形聲
從手,卑聲
本義:兩手橫擊)兩手橫向?qū)ν馀該艮?兩手擊也
——《說(shuō)文》莫不衄銳挫芒,拉捭摧藏
——左思《吳都賦》通“擘”
掰開(kāi),分開(kāi)捭,開(kāi)也
——《廣雅》捭闔
捭之者
料其情也
——《鬼谷子》
注:“捭,撥動(dòng)也
”其燔黍捭豚
——《禮記·禮運(yùn)》捭的釋意捭(形聲
從手,卑聲
本義兩手橫擊)兩手橫向?qū)ν馀該艮?兩手擊也
--《說(shuō)文》莫不衄銳挫芒,拉捭摧藏
--左思《吳都賦》通擘”
掰開(kāi),分開(kāi)捭,開(kāi)也
--《廣雅》捭闔
捭之者
料其情也
--《鬼谷子》
注捭,撥動(dòng)也
”其燔黍捭豚
--《禮記·禮運(yùn)》捭bǎi兩手橫擊拉~摧藏
(左思《吳都賦》)②分開(kāi);掰開(kāi)
【捭闔】開(kāi)合
闔關(guān)閉
捭bò1.分開(kāi);撕裂
捭的康熙字典解釋捭【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8畫《唐韻》比買切《集韻》《韻會(huì)》《正韻》補(bǔ)買切,拜上聲
《說(shuō)文》兩手擊也
一曰擲也
《左思·吳都賦》莫不衂銳挫鋩,拉捭摧藏
《註》鳥(niǎo)獸莫不衂挫鋒鋩拉擲折挫之也
又與擺通
鬼谷子有捭闔篇,戰(zhàn)國(guó)時(shí)蘇秦學(xué)捭闔揣摩,捭之者開(kāi)也,闔之者閉也
又《集韻》部買切,排上聲
義同
又普未切,音睥
毀也
與同
又《韻會(huì)》《正韻》博厄切,音蘗
《禮·禮運(yùn)》燔黍捭豚
《疏》捭析豚肉,加於燒石之上而熟之
《釋文》或作擗
又作擘
捭的說(shuō)文解字解釋捭【卷十二】【手部】?jī)墒謸粢?br>從手卑聲
北買切說(shuō)文解字注(捭)?手擊也
謂左右?手橫開(kāi)旁擊也
引申之爲(wèi)鬼谷子之捭?
捭之者、開(kāi)也
?之者、閉也
禮記
燔黍捭豚
叚捭爲(wèi)擘字
從手
卑聲
北買切
十六部
捭的古漢語(yǔ)解釋捭bǎi①<動(dòng)>兩手橫擊
庾信《竹枝賦》:“拉虎~熊,予猶稚童
”②通“擺”,擺弄
盧仝《蝕》:“角插戟,尾~風(fēng)
”bòi通“擘”,分開(kāi);撕裂
《禮記·禮運(yùn)》:“其燔黍~豚
”【引】排去
《淮南子·要略訓(xùn)》:“外天地,~山川
”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