嵲髰
嵲髰是由漢字"嵲"(讀音:niè,部首:山,筆畫數(shù):13)和漢字"髰"(讀音:tì,部首:髟,筆畫數(shù):15)組成的漢字組合。
根據(jù)這兩個漢字的含義,嵲髰可能表示:
- 嵲(嵲的基本解釋1.〔嵽(dié)~〕見“嵽”)和髰(髰的基本解釋古同“鬄”,剃)的組合意義
嵲的信息
嵲的部首: 山
嵲的拼音: niè
嵲的筆畫數(shù): 13
嵲的繁體字: 嵲
嵲的筆順: 丨フ丨ノ丨フ一一一一丨ノ丶
嵲的解釋: 嵲的基本解釋1.〔嵽(dié)~〕見“嵽”
2.高聳險(xiǎn)峻的山:“或亂若抽筍,或~若注灸
”
髰的信息
髰的部首: 髟
髰的拼音: tì
髰的筆畫數(shù): 15
髰的繁體字: 髰
髰的筆順: 一丨一一一フ丶ノノノ一丨丨一フ
髰的解釋: 髰的基本解釋古同“鬄”,剃
髰的康熙字典解釋髰【亥集上】【髟部】康熙筆畫:15畫,部外筆畫:5畫《集韻》同鬄
又《字彙補(bǔ)》古文剃字
註詳?shù)恫科弋?br>髰的說文解字解釋鬄【卷九】【髟部】髲也
從髟易聲
髢,鬄或從也聲
先彳切
又,大計(jì)切說文解字注(鬄)髲也
庸風(fēng)
不?髢也
箋云
髢、髲也
不絜者不用髲爲(wèi)善
左傳
衞莊公見己氏之妻髮美
使髡之
以爲(wèi)呂姜髢
按鬄與義別
音亦有異
從髟
易聲
大計(jì)切
古音在十六部
從易爲(wèi)正
大徐又載先彳切
誤
(髢)鬄或從也聲
古易聲在十六部
也聲在十七部
合韻冣近
此字今音大計(jì)切
於也聲得之
地亦也聲
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