帬枿
帬枿是由漢字"帬"(讀音:qún,部首:巾,筆畫數(shù):10)和漢字"枿"(讀音:niè,部首:木,筆畫數(shù):9)組成的漢字組合。
根據(jù)這兩個(gè)漢字的含義,帬枿可能表示:
- 帬(帬的基本解釋同“裙”)和枿(枿的基本解釋同“蘗”)的組合意義
帬的信息
帬的部首: 巾
帬的拼音: qún
帬的筆畫數(shù): 10
帬的繁體字: 帬
帬的筆順: フ一一ノ丨フ一丨フ丨
帬的解釋: 帬的基本解釋同“裙”
帬的康熙字典解釋帬【寅集中】【巾部】康熙筆畫:10畫,部外筆畫:7畫《唐韻》《韻會(huì)》《正韻》渠云切《集韻》衢云切,音羣
《說文》下裳也
《釋名》下帬也
連接裾幅也
又緣帬,帬施緣也
《急就篇註》帬,下裳也
一名帔,一名襬
又《廣雅》繞袊,帔,帬也
《揚(yáng)子·方言》魏之閒謂帬爲(wèi)帔,繞袊謂之帬
又《韻會(huì)》中帬,親身衣也
《前漢·石奮傳》取親中帬厠牏,身自澣灑
《註》師古曰:中帬,若今中衣也
帬的說文解字解釋帬【卷七】【巾部】下裳也
從巾君聲
裠,帬或從衣
渠云切說文解字注(帬)繞領(lǐng)也
方言
繞袊謂之帬
廣雅本之
曰繞領(lǐng)
帔
帬也
袊領(lǐng)今古字
領(lǐng)者、劉熙云總領(lǐng)衣體爲(wèi)端首也
然則繞領(lǐng)者、圍繞於領(lǐng)
今男子?jì)D人披肩其遺意
劉熙曰
帔、披也
披之肩背
不及下也
葢古名帬
弘農(nóng)方言曰帔
若常則曰下帬
言帬之在下者
亦集眾幅爲(wèi)之
如帬之集眾幅被身也
如李善引梁典
任昉諸子冬月著葛巾、帔、練裙
自是上下三物
水經(jīng)注
淮南王廟
安及八士像皆羽扇、裙帔、巾壺、枕物一如常居
亦帬帔竝言
自釋名裙系下、帔系上
後人乃不知帔帬之別
擅改說文矣
從巾
君聲
渠云切
十三部
按此篆之解各本改爲(wèi)下裳也
無義
又移其次於常下帴上
今皆更正
(裠)帬或從衣
帬
枿的信息
枿的部首: 木
枿的拼音: niè
枿的筆畫數(shù): 9
枿的繁體字: 枿
枿的筆順: 一丨ノ丶一丨一ノ丨
枿的解釋: 枿的基本解釋同“蘗”
枿的釋意枿niè1.樹木砍伐后留下的根株
2.比喻余孽
3.引申為穩(wěn),不動(dòng)
參見"枿坐"
4.樹木砍伐后新芽萌生
5.泛指花木新芽萌生
6.樹木砍伐后又生的新芽或分枝
7.斬伐,討滅
8.謂向上昂起
枿的康熙字典解釋枿【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畫:9畫,部外筆畫:5畫同櫱
又《爾雅·釋詁》枿,餘也
《郭註》陳、鄭之閒曰枿,晉、衞之閒曰烈,皆伐木餘也
又《張衡·東京賦》山無槎枿
《註》斜曰槎,斬而復(fù)生曰枿
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