徂的信息
徂的部首: 彳
徂的拼音: cú
徂的筆畫數(shù): 8
徂的繁體字: 徂
徂的筆順: ノノ丨丨フ一一一
徂的解釋: 徂的基本解釋1.往;到:自西~東
2.過去;逝:歲月其~
3.開始:六月~暑
4.同“殂”
徂的介紹〈動(dòng)〉(形聲
從彳(chì)且聲
從“彳”,表示與行走有關(guān)
本義:往;去)同本義徂,往也
——《爾雅》汝徂征
——《書·大禹謨》胤后承王命徂征
——《書·胤征》自我徂爾
——《詩·衛(wèi)風(fēng)·氓》我征徂西
——《詩·小雅·小明》又如:徂川(流去的河水);徂徠(往復(fù));徂征(前往征討)及,至后先相繼,自夏徂秋
——李漁《閑情偶寄·種植部》自堂徂基,自羊徂牛
——《詩·周頌·絲衣》行,行走思無邪,思馬斯徂
——《詩·魯頌·駉》死亡二十有八載,放勛乃徂落,百姓如喪考妣
——《孟子·萬章上》于嗟徂兮,命之衰矣!——《史記·伯夷列傳》又如:徂歿(死亡);徂落(死亡)消逝
如:徂年(過去的年月);徂輝(落日的余輝;比喻逝去的歲月)徂的釋意徂(形聲
從彳且聲
從彳”,表示與行走有關(guān)
本義往;去)同本義徂,往也
--《爾雅》汝徂征
--《書·大禹謨》胤后承王命徂征
--《書·胤征》自我徂爾
--《詩·衛(wèi)風(fēng)·氓》我征徂西
--《詩·小雅·小明》又如徂川(流去的河水);徂徠(往復(fù));徂征(前往征討)及,至后先相繼,自夏徂秋
--李漁《閑情偶寄·種植部》自堂徂基,自羊徂牛
--《詩·周頌·絲衣》行,行走思無邪,思馬斯徂
--《詩·魯頌·駉》死亡二十有八載,放勛乃徂落,百姓如喪考妣
--《孟子·萬徂cú①〈動(dòng)〉往
自西~東
②〈動(dòng)〉去,過去
歲月其~
"③〈動(dòng)〉開始>"四月維夏六月~暑
"④〈動(dòng)〉死亡>詩曰∶"~謝易永久,松柏森已行
"徂的康熙字典解釋徂【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畫:8畫,部外筆畫:5畫〔古文〕《廣韻》昨胡切《集韻》叢租切,祚平聲
《爾雅·釋詁》往也
《書·大禹謨》惟時(shí)有苗弗率,汝徂征
《詩·豳風(fēng)》我徂東山
又《爾雅·釋詁》存也
《註》以徂爲(wèi)存,猶以亂爲(wèi)治,以曩爲(wèi)曏,以故爲(wèi)今
反覆旁通,美惡不嫌同名
又國名
《詩·大雅》侵阮徂共
《箋》阮也,徂也,共也,三國犯周,而文王伐之
◎按朱傳云:以侵阮,而往至於共也
與箋說異
又徂來,山名
《詩·魯頌》徂來之松
徂的古漢語解釋徂cú①<動(dòng)>往
《詩經(jīng)·大雅·桑柔》:“自西~來,靡所定所
”(靡:無
)②<動(dòng)>通“殂”,死亡
顏真卿等《登峴山觀李左相石尊聯(lián)句》崔宏句:“懷賢久~謝
”(謝:凋謝,這里指死亡
)【徂遷】1.遷移,變化
陸機(jī)《飲馬長城窟行》:“戎車無停軌,旌旆屢~
”2.消逝,流逝
劉希夷《巫山懷古》詩:“搖落殊未已,榮華倏~
”也指死亡
劉大櫆《祭族長嗣宗先生文》:“嗚呼!江西之劉,巷有朱輪,既其~,無復(fù)顯人
”【徂謝】1.死亡
徂,通“殂”
謝靈運(yùn)《廬陵王墓下作》:“~易永久,松柏森已行
”2.消逝;流逝
程鉅夫《和陶詩》:“年運(yùn)倏~,春秋焉能托
”徂
置的信息
置的部首: 罒
置的拼音: zhì
置的筆畫數(shù): 13
置的繁體字: 置
置的筆順: 丨フ丨丨一一丨丨フ一一一一
置的解釋: 置的基本解釋1.擱;放:安~
擱~
漠然~之
~之不理
~諸腦后
2.設(shè)立;布置:裝~
設(shè)~
3.購置:添~
~一些用具
置的介紹〈動(dòng)〉(會(huì)意
從網(wǎng)直,有亦聲
網(wǎng)直宜赦
本義:赦罪,釋放)同本義置,赦也
——《說文》見十置一
——《漢書·尹賞傳》
注:“放也
”高帝曰:“置之
”乃釋通之罪
——《史記·淮陰侯列傳》斬首捕虜,比三百石以上者皆殺之,無有所置
——《史記·吳王濞列傳》安放;擱;擺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
——《莊子·逍遙游》項(xiàng)王則受璧,置之坐上
——《史記·項(xiàng)羽本紀(jì)》置酒長安道,同心與我違
——王維《送綦母潛落第還鄉(xiāng)》又如:置錐之地(安身立足之地);置室(安置妻室;取妻);置酒(陳設(shè)酒筵);置社(古時(shí)大夫、士庶共同設(shè)置的供奉社神之所);置立(設(shè)立);安置;置措(措置);置散(安置在閑散的職位);置棋不定(弈棋時(shí)不知如何下子);置錐之地(安放錐子的地方
比喻極狹小的、賴以安身立命的地方);置手(插手)設(shè)置,建立,設(shè)立于是秦始征晉河?xùn)|;置官司馬
——《左傳·僖公十五年》置園邑三百家
——《漢書·霍光傳》置以為像兮
——《楚辭·屈原·九章》漢之所置傅相,方握其事
——漢·賈誼《漢安策》又如:置社(“周”時(shí)大夫與庶民所共設(shè)置的社稷神);置頓(設(shè)置供人停留和食宿的處所);置都(建都)豁免晉王歸晉陽,休兵行賞,命州縣舉賢才,黜貪殘,置租賦,撫孤窮
——明·李贄《史綱評(píng)要·后梁紀(jì)》廢棄;舍棄置大立少,亂之本也
——《晏子春秋·內(nèi)篇諫上》沛公則置車騎
——《史記·項(xiàng)羽本紀(jì)》又如:置之高閣(比喻棄置一旁,不睬不用);置后(古時(shí)大夫死后無子,為死者別置后嗣、暫為喪主之稱)擱置;放下;放在一邊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詩·魏風(fēng)·伐檀》且焉置土石
——《列子·湯問》又如:置閣(耽擱;遲延);置之不問(擱在一邊,不予過問);置之死地而后生(置于不戰(zhàn)則死的境地,然后方能奮勇戰(zhàn)斗,取勝得生)委托;交付
如:置質(zhì)(委質(zhì)
謂臣下向君主呈獻(xiàn)禮物,以示獻(xiàn)身);置重(側(cè)重;著重)購買;置辦鄭人有且置履者
——《韓非子》又如:置產(chǎn)(購置產(chǎn)業(yè));置田;置房子通“植”(zhí)
樹立凡試廬事置而搖之
——《周禮·考工記·廬人》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
——《禮記·祭義》〈名〉古代傳遞文書的驛站五十里而一置
——《韓非子·難勢》德之流行,速于置郵而傳命
——《孟子·公孫丑上》驛車;驛馬[post-chaise;post-horse]十里一置飛塵灰,五里一堠兵馬催
——蘇軾《荔枝嘆》又如:置郵(用馬車傳遞文書信息
亦謂傳遞文書信息的驛站)置的釋意置(會(huì)意
從網(wǎng)直,有亦聲
網(wǎng)直宜赦
本義赦罪,釋放)同本義置,赦也
--《說文》見十置一
--《漢書·尹賞傳》
注放也
”高帝曰置之
”乃釋通之罪
--《史記·淮陰侯列傳》斬首捕虜,比三百石以上者皆殺之,無有所置
--《史記·吳王濞列傳》安放;擱;擺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
--《莊子·逍遙游》項(xiàng)王則受璧,置之坐上
--《史記·項(xiàng)羽本紀(jì)》置酒長安道,同心與我違
--王維《送綦母潛落第還鄉(xiāng)》又如置錐之地(安身立足之地);置室(安置妻室;取妻);置酒(陳置(寘)zhì⒈擱,擺,設(shè),安放~若罔聞
~酒款待
~之不顧
~于屋內(nèi)
⒉棄,放棄棄~不用
⒊立,建立設(shè)~
裝~
~法度
⒋購買,增添購~
添~
~些家具
置的康熙字典解釋置【未集中】【網(wǎng)部】康熙筆畫:14畫,部外筆畫:8畫〔古文〕《廣韻》陟吏切《集韻》《韻會(huì)》竹吏切《正韻》知意切,音智
《說文》赦也
《註》徐鍇曰:從直,與罷同意
置之則去之也
又《玉篇》立也
《廣韻》設(shè)也
《書·說命》王置諸其左右
《周禮·天官·大宰》三曰廢置,以馭其吏
《註》退其不能者,舉賢而置之祿
《前漢·周勃傳》不知置辭
《註》師古曰:置,立也
又《玉篇》安置也
又《廣雅》郵置,關(guān)驛也
《前漢·曹參傳》取狐父祁善置
《註》師古曰:置,若今之驛也
又《集韻》直吏切,音?
樹也
周禮,凡試廬事,置而搖之
置的說文解字解釋置【卷七】【網(wǎng)部】赦也
從網(wǎng)、直
陟吏切〖注〗徐鍇曰:“從直,與罷同意
”說文解字注(置)赦也
?部曰
赦、置也
二字互訓(xùn)
置之本義爲(wèi)貰遣
轉(zhuǎn)之爲(wèi)建立
所謂變則通也
周禮
廢置以馭其吏
與廢對(duì)文
古借爲(wèi)植字
如攷工記置而搖之卽植而搖之、論語植其杖卽置其杖也
從網(wǎng)直
徐鍇曰
與罷同意
是也
直亦聲
陟吏切
一部
置的古漢語解釋置zhì①<動(dòng)>放棄
《鴻門宴》:“沛公則~車騎,脫身獨(dú)騎
”②<動(dòng)>放置;安放
《五人墓碑記》:“斷頭~城上,顏色不少變
”③<動(dòng)>放逐
《鄭伯克段于鄢》:“遂~姜氏于城潁
”④<動(dòng)>擺設(shè)
《信陵君竊符救趙》:“公子于是乃~酒大會(huì)賓客
”⑤<動(dòng)>設(shè)置
《過小孤山大孤山》:“南朝自武昌到京口,列~烽燧
”⑥<動(dòng)>置辦;購買
《蘇武傳》:“既至胸奴,~幣遺單于
”⑦<動(dòng)>釋放
《史記·吳王濞列傳》:“斬首盤虜,比三百石以上皆殺之,無有所~
”⑧<動(dòng)>關(guān)押
《獄中雜記》:“茍入獄,不問罪之有無,必械手足,~老監(jiān)
”【置郵】驛站
置的謎語1.目(打一字)2.東南西北無彎路(打一漢字)3.轉(zhuǎn)眼已到植樹節(jié)(打一字)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