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的信息
微的部首: 彳
微的拼音: wēi
微的筆畫數(shù): 13
微的繁體字: 微
微的筆順: ノノ丨丨フ丨一ノフノ一ノ丶
微的解釋: 微的基本解釋1.細(xì)??;輕微:細(xì)~
~風(fēng)
謹(jǐn)小慎~
相差甚~
2.(某些計(jì)量單位的)百萬分之一:~米
~安
~法
3.衰落:衰~
4.精深?yuàn)W妙:~妙
~言大義
5.稍微;略微:~感不適
面色~紅
微的介紹〈動(dòng)〉(會(huì)意
從彳(chì);--(wēi)聲
本義:隱秘地行走)同本義微,隱行也
——《說文》崔杼微逆光
——《左傳·襄公十九年》又如:微行(便裝出行,不想讓人知其尊貴的身分)藏匿,隱蔽其徒微之
——《左傳·哀公十六年》微而臧
——《禮記·學(xué)記》又如:微沒(隱沒);微奸(隱藏的邪惡);微陣(隱蔽的兵力);微情(隱藏而不顯露的感情);微意(隱藏之意);微道(隱蔽或偏僻的小路)伺察,偵察
如:微捕(伺察捕獲)衰微,衰落固以微矣
——宋·蘇軾《教戰(zhàn)守》又如:微缺(衰敗殘缺);微滅(衰敗滅絕)無,沒有
如:微時(shí)(尚未出名的時(shí)候)非,不是[no,not]雖微晉而已
——《禮記·檀弓下》微我無酒,以敖以游
——《詩·邶風(fēng)·柏舟》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左傳·僖公三十年》神農(nóng)黃帝,猶有可非,微獨(dú)舜湯
——《呂氏春秋·離俗》又如:微與(不應(yīng)該這樣);微獨(dú)(不單是,不僅僅)〈形〉微小;輕微微,小也
——《廣雅·釋詁二》葉公子高微小短瘠
——《荀子·非相》
注:“微,細(xì)也”
名微而眾寡
——《三國(guó)志·諸葛亮傳》微風(fēng)鼓浪
——宋·蘇軾《石鐘山記》微波入焉
嶺嶠微草
——宋·沈括《夢(mèng)溪筆談》又如:微恙(小病);微行(小徑;便裝出行);微雨(細(xì)雨);微蔑(指極微小的東西);微儀(謙辭
微不足道的禮物);微忱(一點(diǎn)兒誠(chéng)意;些須誠(chéng)心);微詞(隱約的譏喻);微力(微小的力量);微功(細(xì)小的功勞)卑賤虞舜側(cè)微
——《書·序》芻蕘之微
——清·劉開《問說》又如:微時(shí)(尚未出名的時(shí)候);微介(卑賤而耿直);微名(微賤之名);微門(卑微的門第)不明;昏暗
如:微光(微弱的光線);微明(微弱的光亮);微眇(眼瞎);微燈(暗淡的燈光)日月虧缺的日居月諸,胡迭而微
——《詩·邶風(fēng)·柏舟》秘密,偷偷微視其睡
——唐·柳宗元《童區(qū)寄傳》于此微缺
——清·袁枚《祭妹文》微聞?dòng)惺?br>——《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又如:微伺(暗中伺察);微攻(暗中侵害);微逆(暗中迎回);微知(暗中探悉);微隨(暗中跟隨);微察(暗中偵察);微謀(密謀);微諷(暗中諷喻);微驗(yàn)(暗中偵察);微扣(暗中詢問)精妙口多微辭
——《登徒子·好色賦》諸侯有能微妙以節(jié)
——《荀子·議兵》其辭微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副>稍微,稍稍但微頷之
——宋·歐陽修《歸田錄》土膏微潤(rùn)
——明·袁宏道《滿井游記》微笑默嘆
——《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婉貞微嘆
——清·徐珂《清稗類鈔·戰(zhàn)事類》又如:微聞(隱約聽到);微露(微微顯露)要沒有,要不是微斯人,吾誰與歸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名〉古單位名[wei,measureunit]古代極小的量度單位
一寸的百分之一,或一兩的百萬分之一忽,十微
微,十纖
——《察微算經(jīng)》角度、弧度的單位,一秒的六十分之一秘密之事夫田子將有大事,而我示之知微,我必危矣
——《韓非子》古諸侯國(guó)名殷代畿內(nèi)之封地帝乙長(zhǎng)子曰微子啟
——《史記》殷周時(shí)西南夷之國(guó)及庸、…微、…人
——《書·牧誓》微的釋意微〈動(dòng)〉(會(huì)意
從彳
本義隱秘地行走)同本義微,隱行也
--《說文》崔杼微逆光
--《左傳·襄公十九年》又如微行(便裝出行,不想讓人知其尊貴的身分)藏匿,隱蔽其徒微之
--《左傳·哀公十六年》微而臧
--《禮記·學(xué)記》又如微沒(隱沒);微奸(隱藏的邪惡);微陣(隱蔽的兵力);微情(隱藏而不顯露的感情);微意(隱藏之意);微道(隱蔽或偏僻的小路)伺察,偵察衰微,衰落固以微矣
--宋·蘇軾《教戰(zhàn)守》又如微缺(衰敗殘缺);微滅(衰敗滅絕)無,沒微wēi⒈細(xì),小~細(xì)
~生物
~乎其~
⒉少,稍稍~笑
稍~
~有所聞
⒊低下,衰落卑~
衰~
⒋精深,奧妙精~
~妙
⒌隱蔽,藏匿~行
~服出訪
⒍跟"單位量"連用時(shí),〈表〉該量的百萬分之一~米(百萬分之一米)
微的康熙字典解釋微【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10畫《唐韻》《集韻》《韻會(huì)》《正韻》無非切,音薇
《爾雅·釋詁》幽微也
《易·繫辭》知微知彰
《書·大禹謨》道心惟微
又《廣韻》微,妙也
《禮·禮運(yùn)》德產(chǎn)之致也精微
又《說文》隱行也
《史記·秦始皇紀(jì)》微行咸陽
又《廣韻》細(xì)也
《孟子》乃孔子,則欲以微罪行
又《玉篇》不明也
《詩·小雅》彼月而微,此日而微
又《韻會(huì)》衰也
《詩·小雅》式微式微
《箋》微乎微者也
《史記·杞世家》杞小微
又《韻會(huì)》賤也
《尚書序》虞舜側(cè)微
又《爾雅·釋詁》匿微也
《註》微謂逃藏也
《左傳·哀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縊,其徒微之
《註》微,匿也
又《爾雅·釋詁》蔽,微也
《晉語》公子重耳過曹,曹共公聞其駢脅,諜其將浴,設(shè)微薄而觀之
《註》微,蔽也
又殺也
《禮·檀弓》禮有微情者
《疏》微,殺也,言賢者喪親,必致滅性,故制使三日而食,哭踴有數(shù),以殺其內(nèi)情
又伺察也
《前漢·郭解傳》使人微知賊處
《註》微,伺問之也
又《爾雅·釋訓(xùn)》骭瘍爲(wèi)微
《註》骭,腳脛
瘍,瘡也
《詩·小雅》旣微且尰
又《韻會(huì)》非也
《詩·邶風(fēng)》微我無酒
又《韻會(huì)》無也
《禮·檀弓》齊餓者,不食嗟來之食
曾子曰:微與
《註》微,猶無也
又國(guó)名
《書·牧誓》微盧彭濮
《傳》微在巴蜀
又《爾雅·釋山》未及上翠微
《疏》未及頂上,在旁陂陀之處,山氣靑縹色,故曰翠微也
又紫微,太微,少微,星名
《晉書·天文志》紫微垣十五星在北斗
北一曰紫微,天帝之座也,天子之常居也
太微,天子庭也
五帝之座也,十二諸侯府也
少微,在太微西,士大夫之位也,明大而黃,則賢士舉也
又三微
《後漢·章帝紀(jì)》春秋於春每月書王者,重三正,愼三微也
《註》三微者,三正之始,萬物皆微,物色不同,故王者取法焉
十一月,時(shí)陽氣始施於黃泉之下,色皆赤,赤者陽氣,故周爲(wèi)天正,色尚赤
十二月,萬物始牙而色白,白者隂氣,故殷爲(wèi)地正,色尚白
十三月,萬物莩甲而出,其色皆黑,人得加功展業(yè),故夏爲(wèi)人正,色尚黑
又姓
《左傳·哀八年》微虎
《註》魯大夫
又微生,複姓
《論語》微生高
微的說文解字解釋微【卷二】【彳部】隱行也
從彳聲
《春秋傳》曰:“白公其徒微之
”無非切說文解字注(微)隱行也
訓(xùn)眇
微從彳、訓(xùn)隱行
叚借通用微而?不行
邶風(fēng)
微我無酒
又假微爲(wèi)非
從彳
聲
無非切
十五部
春秋傳曰
白公其徒微之
左傳哀十六年文
杜曰
微、匿也與釋詁匿微也互訓(xùn)
皆言隱、不言行
?之叚借字也
此偁傳說叚借
微的古漢語解釋微wēi①<形>隱蔽;不顯露
《左忠毅公逸事》:“從數(shù)騎出,~行入古寺
”②<形>深?yuàn)W;微妙
《屈原列傳》:“其辭~,其志潔
”③<形>小;微小;少
《石鐘山記》:“~風(fēng)鼓浪,水石相搏
”④<形>輕微
《庖丁解牛》:“動(dòng)刀甚~
”⑤<形>地位不高;沒有名望
《陳情表》:“今臣亡國(guó)賤俘,至~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
”⑥<副>偷偷地;悄悄地
《信陵君竊符救趙》:“故久立與其客語,~察公子
”⑦<副>稍微;略微
《賣油翁》:“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頷之
”⑧<副>隱約
《口技》:“~聞?dòng)惺笞髯魉魉?br>”⑨<副>無;沒有
《岳陽樓記》:“~斯人,吾誰與歸?”⑩<形>衰微;衰敗
《教戰(zhàn)守策》:“天下,而唐室固以~矣
”【微獨(dú)】不但;非但
【微服】帝王或官吏等為了隱瞞自己的身份而更換平民的服裝
微
軏的信息
軏的部首: 車
軏的拼音: yuè
軏的筆畫數(shù): 10
軏的繁體字: 軏
軏的筆順: 一丨フ一一一丨一ノフ
軏的解釋: 軏的基本解釋古代車上置于轅前端與車橫木銜接處的銷釘
軏的介紹〈名〉古代車轅與橫木相連接的銷釘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論語·為政》軏的釋意軏yuè1.古代車轅與橫木相連接的關(guān)鍵
2.牛馬拉車耕地時(shí)套在頸上的器具
形狀作人字形
軏的康熙字典解釋軏【酉集下】【車部】康熙筆畫:10畫,部外筆畫:3畫《廣韻》《集韻》《韻會(huì)》魚厥切,音月
《說文》車轅端持衡者
《論語》小車無軏
又《廣韻》《集韻》《正韻》五忽切,音兀
義同
《說文》本作?
今通用軏
軏的說文解字解釋?【卷十四】【車部】車轅耑持衡者
從車元聲
魚厥切〖注〗今軏字
說文解字注(?)車轅耑持衡者
衡者、橫木
長(zhǎng)六尺六寸
以施軶駕馬頸者也
持衡者曰?
則衡與轅耑相接之關(guān)鍵也
戴先生曰
大車鬲以駕牛
小車衡以駕馬
轅耑持鬲
其關(guān)鍵名輗
輈耑持衡
其關(guān)鍵名軏
輈轅所以引車
必施輗軏然後行
信之在人、亦交接相持之關(guān)鍵
故孔子以輗軏喻信
從車
元聲
魚厥切
元之入聲也
古音在十四十五部
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