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的信息
拙的部首: 扌
拙的拼音: zhuō
拙的筆畫數: 8
拙的繁體字: 拙
拙的筆順: 一丨一フ丨丨フ丨
拙的解釋: 拙的基本解釋1.笨:弄巧成~
2.謙辭
稱自己的文章、意見等:~作
~見
拙的介紹〈形〉(形聲
從手,出聲
本義:笨拙,不靈活)同本義拙,不巧也
——《說文》拙,鈍也
——《廣雅》不利于人謂之拙
——《墨子·貴義》予亦拙謀
——《書·盤庚》理弱而媒拙兮
——《離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老子》四十五章每動作而受嗤,言發(fā)口而違理者,拙人也
——《抱樸子》拙者不足
——《史記·貨殖列傳》理弱而媒兮,恐導言之不固
——《楚辭·離騷》漢家青史上,計拙是和親
——唐·戎昱《詠史》姐妹們雖拙,大家一處作伴,也可解些煩悶
——《紅樓夢》又如:性拙(生性笨拙);拙行(外行;不在行);拙誠(笨拙而真誠);拙鳩(相傳鳩鳥性笨拙,不善營巢,常占據他鳥的巢而棲息);拙薄(拙劣淺薄);拙守(安于愚拙,不取巧)我的
自謙之辭拙妻好乘鸞,嬌女愛飛鶴
——李白《題嵩山逸人元丹邱山居》這婦人便插口道:“這個叔叔,便是拙夫新認識的兄弟
”——《水滸全傳》又如:拙子(對人稱自己的兒子);拙分(謙稱自己的名分、職分);拙作(稱自己作品的謙詞);拙室(拙婦
稱自己妻子的謙詞);拙惡(謙稱自己的作品)粗劣黃金即為侈,白石又太拙
——陸龜蒙《酒樽》又如:拙易(粗陋膚淺);拙野(粗糙);拙率(粗率);拙淺(粗淺,淺陋);拙惡(粗劣)粗俗
如:拙夫(粗俗的男人,或指粗俗的丈夫);拙俗(粗俗)短淺
如:拙智(短見);拙目(眼光短淺的人);拙眼(眼光短淺的人)倒霉緬思桃源內,益嘆身世拙
——杜甫《北征》中了一個甚么舉人,就得了這個拙病
——《儒林外史》又如:運拙(命運不濟;命該倒霉)質樸無華巧詐不如拙誠
——《韓非子》又如:拙木(質樸);拙句(自然質樸的詩句)〈動〉不善于拙訥謝浮名
——謝靈運《初去郡》又如:拙生(拙于生計,不善謀生);拙政(拙于為政
亦用為謙詞);拙宦(不善于為官,仕途不順
多用以自謙);拙訥(才疏口拙,不善應對)窮盡;用盡計拙無衣食,途窮仗友生
——杜甫《客夜》屈抑;粗暴對待徑省其說,則以為不智而拙之
——《韓非子》拙的釋意拙(形聲
從手,出聲
本義笨拙,不靈活)同本義拙,不巧也
--《說文》拙,鈍也
--《廣雅》不利于人謂之拙
--《墨子·貴義》予亦拙謀
--《書·盤庚》理弱而媒拙兮
--《離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老子》四十五章每動作而受嗤,言發(fā)口而違理者,拙人也
--《抱樸子》拙者不足
--《史記·貨殖列傳》理弱而媒兮,恐導言之不固
--《楚辭·離騷》漢家青史上,計拙是和親
--唐·戎昱《詠史》姐妹們雖拙,大家一處作伴,也可解些煩悶
--《紅樓夢》又如性拙(生性拙zhuō⒈笨,不靈巧~嘴
笨~
勤能補~
人老了~手~腳
⒉謙詞~見
~筆
~著
拙的康熙字典解釋拙【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畫:9畫,部外筆畫:5畫〔古文〕?《唐韻》職悅切
《集韻》《韻會》《正韻》朱劣切,音梲
讀若專入聲
《說文》不巧也
《書·周官》作僞心勞日拙
《老子·道德經》大巧若拙
《戰(zhàn)國策》敎人而不能,則謂之拙
又《釋名》屈也
使物否屈,不爲用也
《史記·范睢傳》楚之鐵劒利,而倡優(yōu)拙
拙的說文解字解釋拙【卷十二】【手部】不巧也
從手出聲
職說切說文解字注(拙)不巧也
不能爲技巧也
從手
出聲
職說切
十五部
拙的古漢語解釋拙zhuō①<形>笨,與“巧”相對
《林黛玉進賈府》:“姊妹們雖~,大家一處伴著,亦可以解些煩悶
”②<名>本分
《歸園田居》:“開荒南野際,守~歸園田
”③<形>粗;劣
常表自謙,如“拙作”
【拙荊】舊時對別人稱自己妻子的謙詞
【拙目】見識淺陋;眼光短淺
【拙訥】缺少才能,不善說話
拙的謎語1.出手相助重上崗(打一字)2.手推兩座山(打一字)拙
盾的信息
盾的部首: 目
盾的拼音: dùn
盾的筆畫數: 9
盾的繁體字: 盾
盾的筆順: ノノ一丨丨フ一一一
盾的解釋: 盾的基本解釋1.盾牌,古代打仗時用來防護身體、遮擋刀箭等的牌形武器
2.盾形的東西:金~
銀~
3.貨幣名
蘇里南、印度尼西亞、越南等國的本位貨幣
盾的介紹〈名〉(象形
小篆字形
上面象盾形,下面是“目”,表示以盾蔽目(身體)
本義:盾牌)同本義掌五兵五盾
——《周禮·司兵》
注:“干櫓之屬
司戈盾、及舍設藩盾
”又如:盾威(指軍心士氣);盾矛(矛盾);盾櫓(古代防護兵器);盾鼻(盾牌的把手);盾墨(盾鼻上磨墨)盾形的物品[shield-shapedthing]
如:銀盾;金盾盾的釋意盾(象形
小篆字形
上面象盾形,下面是目”,表示以盾蔽目(身體)
本義盾牌)同本義掌五兵五盾
--《周禮·司兵》
注干櫓之屬
司戈盾、及舍設藩盾
”又如盾威(指軍心士氣);盾矛(矛盾);盾櫓(古代防護兵器);盾鼻(盾牌的把手);盾墨(盾鼻上磨墨)盾形的物品盾牌比喻推托的借口盾dùn①古代作戰(zhàn)時擋御刀箭的防身武器
②盾形的東西金~
④荷蘭、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的本位貨幣
盾yǔn1.見"中盾"
盾的康熙字典解釋盾【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畫:9畫,部外筆畫:4畫《唐韻》食尹切《集韻》《韻會》豎尹切,犉上聲
《說文》瞂也,所以捍身蔽目,象形
《釋名》遯也
跪其後,避以隱遯也
《詩·秦風》龍盾之合
《傳》盾,干也
畫龍於盾,合而載之,以蔽車也
《左傳·定八年》虞人以鈹盾夾之
《周禮·夏官》司兵掌五盾
《註》干櫓之屬
《齊語》管子曰:制輕罪,贖以鞼盾一戟
《註》綴革有文,如繪也
《管子·幼官篇》兵尚脅盾
《註》署之于脅,故名
《宋史·兵農志》楊偕獻所製神盾
《元史·世祖紀》馬八國進銅盾
又鉤盾,宦者近署
《前漢·昭帝紀》上耕于鉤盾弄田
又官名
《唐書·百官志》鉤盾署令二人,掌供薪炭,鵝鴨,蒲藺,陂池,藪澤之物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杓端外一星,爲盾天鋒
又國名
《魏書·世祖紀》頞盾國獻獅子
又言不相副曰矛盾
詳見矛字註
又《集韻》庾準切《正韻》羽敏切,音允
亦干也
又中盾,太子詹事之屬
《前漢·班固敘傳》數遣中盾,請問近臣
《師古曰》盾,讀曰允
今作中允
又《廣韻》徒損切《集韻》《韻會》杜本切《正韻》徒本切,豚上聲
人名
晉卿趙盾
《集韻》通作楯
別作,非
盾的說文解字解釋盾【卷四】【盾部】瞂也
所以捍身蔽目
象形
凡盾之屬皆從盾
食問切說文解字注(盾)瞂也
經典謂之干
戈部作?
所?捍身蔽目
用捍身、故謂之干
毛傳曰
干、捍也
用蔽目、故字從目
從目
各本少二字
今依玄應補
象形
鍇曰
?象盾形
按今鍇本或妄增廠聲二字
食閏切
十三部
廣韻食尹切
凡盾之屬皆從盾
盾的古漢語解釋盾dùn<名>盾牌
古代作戰(zhàn)時防衛(wèi)的兵器
《鴻門宴》:“噲即帶劍擁~入軍門
”《馮婉貞》:“操刀挾~,猱進鷙擊
”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