挴偝
挴偝是由漢字"挴"(讀音:měi,部首:扌,筆畫數(shù):10)和漢字"偝"(讀音:bèi,部首:亻,筆畫數(shù):11)組成的漢字組合。
根據(jù)這兩個(gè)漢字的含義,挴偝可能表示:
- 挴(挴的基本解釋1.慚愧)和偝(偝的基本解釋古同“背”)的組合意義
挴的信息
挴的部首: 扌
挴的拼音: měi
挴的筆畫數(shù): 10
挴的繁體字: 挴
挴的筆順: 一丨一ノ一フフ丶一丶
挴的解釋: 挴的基本解釋1.慚愧
2.貪
挴的釋意挴měi1.貪求
2.慚愧
3.遮蓋
挴的康熙字典解釋挴【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畫:11畫,部外筆畫:7畫《唐韻》武罪切《玉篇》莫攺切《集韻》母罪切,音每
《揚(yáng)子·方言》貪也
《史記·賈誼服賦》品庶馮生
《註》索隱曰:漢書作每生
按方言每字合從手旁,音謀攺反
《楚辭·天問(wèn)》王巧挴,夫何周流
挴
偝的信息
偝的部首: 亻
偝的拼音: bèi
偝的筆畫數(shù): 11
偝的繁體字: 偝
偝的筆順: ノ丨丨一一ノフ丨フ一一
偝的解釋: 偝的基本解釋古同“背”
偝的介紹〈動(dòng)〉背向著偝,向偝
——《廣韻》毋偝立
——《禮記·投壺》又如:偝立(背向站立)背棄;違反利祿先死者而后生者則民不偝
——《禮記·坊記》偝的釋意偝〈動(dòng)〉背向著偝,向偝
--《廣韻》毋偝立
--《禮記·投壺》又如偝立(背向站立)背棄;違反利祿先死者而后生者則民不偝
--《禮記·坊記》偝bèi1.背向著
2.背棄;違反
偝的康熙字典解釋偝【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畫:11畫,部外筆畫:9畫《廣韻》《集韻》蒲昧切,音佩
棄也
《禮·坊記》利祿先死者,而後生者,則民不偝
又《禮·投壺》毋偝立
《註》偝立,不正鄕前也
又《荀子·非相篇》鄕則不若,偝則謾之
或作倍
亦作背
偝的說(shuō)文解字解釋背【卷四】【肉部】也
從肉北聲
補(bǔ)妹切說(shuō)文解字注(背)脊也
?部曰
脊、背呂也
然則脊者、背之一端
背不止於脊
如髀者股外、股不止於髀也
云背脊也、股髀也
文法正同
周易
艮其背
不獲其身
從肉
北聲
補(bǔ)妹切
古音在一部
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