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莨
捆莨是由漢字"捆"(讀音:kǔn,部首:扌,筆畫(huà)數(shù):10)和漢字"莨"(讀音:làng,liáng,部首:艸,筆畫(huà)數(shù):10)組成的漢字組合。
根據(jù)這兩個(gè)漢字的含義,捆莨可能表示:
- 捆(捆的基本解釋1.用繩子等把東西纏緊打結(jié):~行李)和莨(莨的基本解釋[làng]〔莨菪〕二年生草本植物)的組合意義
捆的信息
捆的部首: 扌
捆的拼音: kǔn
捆的筆畫(huà)數(shù): 10
捆的繁體字: 捆
捆的筆順: 一丨一丨フ一丨ノ丶一
捆的解釋: 捆的基本解釋1.用繩子等把東西纏緊打結(jié):~行李
把麥子~起來(lái)
2.捆成的東西:秫秸~兒
3.用于捆起來(lái)的東西:一~柴火
捆的介紹〈動(dòng)〉(形聲
從手,困聲
本義:叩擊使牢)同本義皆衣褐、捆屨、織席以為食
——《孟子·滕文公》
趙歧注:“織屨欲使堅(jiān),故叩之也
”用繩、鏈或帶子系、拴、扎緊賈蓉忍不得便罵了幾句,叫人捆起來(lái)
——《紅樓夢(mèng)》又如:捆風(fēng)(扯謊說(shuō)瞎話);捆身子(內(nèi)衣);捆行李;捆谷草;捆住手腳;把書(shū)捆起來(lái)〈量〉捆扎在一起的東西,以便攜帶和搬運(yùn)
如:一捆柴禾捆的釋意捆(形聲
從手,困聲
本義叩擊使牢)同本義皆衣褐、捆屨、織席以為食
--《孟子·滕文公》
趙歧注織屨欲使堅(jiān),故叩之也
”用繩、鏈或帶子系、拴、扎緊賈蓉忍不得便罵了幾句,叫人捆起來(lái)
--《紅樓夢(mèng)》又如捆風(fēng)(扯謊說(shuō)瞎話);捆身子(內(nèi)衣);捆行李;捆谷草;捆住手腳;把書(shū)捆起來(lái)捆〈量〉捆扎在一起的東西,以便攜帶和搬運(yùn)捆(綑)kǔn⒈用繩索等纏緊、綁扎起來(lái)~起來(lái)
~結(jié)實(shí)
⒉量詞
指捆在一起的東西兩~書(shū)
四~木柴
捆kùn1.使之齊平
捆的康熙字典解釋捆【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畫(huà):11畫(huà),部外筆畫(huà):7畫(huà)《集韻》《韻會(huì)》《正韻》苦本切,音閫
齊等也
《孟子》捆屨織席
《註》捆猶叩?也
欲使堅(jiān),故叩之
《詩(shī)·大雅》室家之壼
《箋》壼之言捆也
《疏》捆逼而密緻也
又《集韻》苦悶切,音困
義同
《儀禮·大射儀》旣拾,取矢捆之
劉昌宗讀
或譌作梱
又胡昆切,音?
與?同
又《玉篇》取也,抒也,纂組也
捆的說(shuō)文解字解釋?【卷十二】【手部】手推之也
從手圂聲
戶骨切說(shuō)文解字注(?)手推之也
從手
圂聲
戶骨切
十三十五部
捆
莨的信息
莨的部首: 艸
莨的拼音: làng,liáng
莨的筆畫(huà)數(shù): 10
莨的繁體字: 莨
莨的筆順: 一丨丨丶フ一一フノ丶
莨的解釋: 莨的基本解釋[làng]〔莨菪〕二年生草本植物
全株有黏性腺毛,并有特殊臭氣,有毒
葉和種子可供藥用
菪(dàng)
[liáng]見(jiàn)〔薯莨〕莨的介紹1.莨[liáng]2.莨[làng]3.莨[láng]莨[liáng]——“薯莨”(shǔliáng):薯蕷科多年生纏繞藤本
地下具塊莖,內(nèi)含膠質(zhì),可作染料另見(jiàn)láng;làng莨[làng]另見(jiàn)láng;liáng莨[láng]〈名〉狼尾草[Chinesepenni-setum]
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
秋冬莖頂抽紫黑色具剛毛穗狀圓錐花序,形似狼尾
嫩時(shí)作飼料莨,莨草也
從草,良聲
——《說(shuō)文》其卑濕則生藏莨
——《史記·司馬相如傳》又如:莨尾(植物名
即狗尾草);莨莠(莨和莠,是兩種野草
常用以喻邪惡之人,或用以指雜草叢生的地方)另見(jiàn)làng;liáng莨的釋意莨〈名〉狼尾草莨,莨草也
從草,良聲
--《說(shuō)文》其卑濕則生藏莨
--《史記·司馬相如傳》又如莨尾(植物名
即狗尾草);莨莠(莨和莠,是兩種野草
常用以喻邪惡之人,或用以指雜草叢生的地方)莨菪--薯莨”薯蕷科多年生纏繞藤本
地下具塊莖,內(nèi)含膠質(zhì),可作染料莨làng[莨菪]也叫"天仙子"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
有毒,全株有粘性腺毛和特殊臭味,開(kāi)黃褐色或微紫色的花
根、莖、葉和種子都可供藥用
莨láng1.草名
生于低濕地,可作飼料
莨liáng1.見(jiàn)"薯莨"
莨的康熙字典解釋莨【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畫(huà):13畫(huà),部外筆畫(huà):7畫(huà)《唐韻》魯當(dāng)切《集韻》盧當(dāng)切,音郞
《說(shuō)文》草也
《司馬相如·子虛賦》其濕則生藏莨、蒹葭
《郭註》藏莨,草名
中牛馬芻
又去聲
莨菪
《本草》一名天仙子,一名行唐
其子服之令人狂浪放蕩,故名
《史記·倉(cāng)公傳》領(lǐng)以莨菪
莨的說(shuō)文解字解釋莨【卷一】【艸部】艸也
從艸良聲
魯當(dāng)切說(shuō)文解字注(莨)艸也
子虛賦
卑溼則生藏莨
漢書(shū)音義曰
莨、莨尾艸也
按釋艸曰
孟狼尾
狼與莨同音
狼尾似狗尾而麤壯者也
孟作盂者譌
從艸
良聲
魯當(dāng)切
十部
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