揞旓
揞旓是由漢字"揞"(讀音:ǎn,部首:扌,筆畫數(shù):12)和漢字"旓"(讀音:shāo,部首:方,筆畫數(shù):13)組成的漢字組合。
根據(jù)這兩個(gè)漢字的含義,揞旓可能表示:
- 揞(揞的基本解釋用手把藥面兒或其他粉末敷在傷口上:傷口上~上點(diǎn)兒消炎粉)和旓(旓的基本解釋旗幟上飄帶之類的裝飾物:“金~曳曳)的組合意義
揞的信息
揞的部首: 扌
揞的拼音: ǎn
揞的筆畫數(shù): 12
揞的繁體字: 揞
揞的筆順: 一丨一丶一丶ノ一丨フ一一
揞的解釋: 揞的基本解釋用手把藥面兒或其他粉末敷在傷口上:傷口上~上點(diǎn)兒消炎粉
揞的介紹〈動(dòng)〉掩藏
如:揞青育(捉迷藏);揞(遮掩)揩拭春衫雙袖漫漫將淚揞
——賈仲名《蕭淑蘭》用手把藥粉或其他粉末敷在傷口上
如:手上破了一小塊,用點(diǎn)牙粉把傷口揞上按;捂連忙揞住屁股
——清·張南莊《何典》揞的釋意揞〈動(dòng)〉掩藏
如揞青育(捉迷藏);揞(遮掩)揩拭春衫雙袖漫漫將淚揞
--賈仲名《蕭淑蘭》1、用手把藥粉或其他粉末敷在傷口上
如手上破了一小塊,用點(diǎn)牙粉把傷口揞上2、使用手指將藥粉等按在傷口上
揞的康熙字典解釋揞【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9畫《唐韻》《集韻》《韻會(huì)》《正韻》烏感切,庵上聲
藏也
手覆也
又《集韻》烏紺切,音暗
掩也
又古暗切,音紺
義同
又於咸切,黯平聲
《揚(yáng)子·方言》滅也
荊楚曰揞
又《唐韻》《集韻》《韻會(huì)》於陷切,音韽
吳人云拋也
《六書故》暗擲棄也
又《集韻》益涉切,音靨
挰也
揞
旓的信息
旓的部首: 方
旓的拼音: shāo
旓的筆畫數(shù): 13
旓的繁體字: 旓
旓的筆順: 丶一フノノ一丨丶ノ丨フ一一
旓的解釋: 旓的基本解釋旗幟上飄帶之類的裝飾物:“金~曳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