揳的信息
揳的部首: 扌
揳的拼音: xiē
揳的筆畫數(shù): 12
揳的繁體字: 揳
揳的筆順: 一丨一一一一丨フノ一ノ丶
揳的解釋: 揳的基本解釋把楔子、釘子等捶打到物體里面:榫子縫兒里~上個(gè)楔子
墻上~個(gè)釘子
往地里~根橛子
揳的介紹〈動(dòng)〉〈方〉∶同“楔”[driveanail,wedge,etc.intothewall]
把楔子、釘子等錘打到物體里面要往墻上揳釘子,比往木頭上揳個(gè)釘子花費(fèi)的力氣要大得多
——郭澄清《大刀記》又如:往墻上揳個(gè)釘子揳的康熙字典解釋揳【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9畫《唐韻》《正韻》先結(jié)切,音屑
?揳,不方正也
又撚也,塞也
互見?字註
又《集韻》《韻會(huì)》私列切,音薛
義同
又拭滅也
又《韻會(huì)》奚結(jié)切
與絜同
《荀子·非相篇》不揣長,不揳大
《註》約其大小也
又《集韻》《韻會(huì)》訖黠切
與戛同
擊持也
《史記·貨殖傳》趙女鄭姬,設(shè)形容,揳鳴琴
又與擊通
《後漢·申屠剛傳》尚書近臣至乃捶揳牽曳於前
揳的說文解字解釋絜【卷十三】【糸部】麻一耑也
從糸?聲
古屑切說文解字注(絜)麻一耑也
一耑猶一束也
耑、頭也
束之必齊其首
故曰耑
人部係下云
絜束也
是知絜爲(wèi)束也
束之必圍之
故引申之圍度曰絜
束之則不曼
故又引申?duì)?wèi)?淨(jìng)
俗作潔
經(jīng)典作絜
從糸
?聲
古?切
十五部
揳
捺的信息
捺的部首: 扌
捺的拼音: nà
捺的筆畫數(shù): 11
捺的繁體字: 捺
捺的筆順: 一丨一一ノ丶一一丨ノ丶
捺的解釋: 捺的基本解釋1.按;摁:~手印
2.忍耐;抑制:~著性子
勉強(qiáng)~住心頭的怒火
3.漢字的筆畫,向右斜下,近末端微有波折,形狀是“?”
捺的介紹〈動(dòng)〉(形聲
從手,奈聲
本義:用手重按)同本義先須捺后腳,然后勒前腰
——《游仙窟》又如:捺上花冠;捺頭向水下;捺印(蓋指?;驁D章);捺抉(用力擠壓);捺弮(向下彎曲如弓弩
形容禾穗豐碩)抑制
如:按捺(抑制興頭,掃興);捺硬(勉力抑制);勉強(qiáng)捺住心頭的怒火擱置;扣壓這事斷斷破不得,既承頭翁好心,千萬將呈子捺下
——《儒林外史》〈名〉漢字筆畫的一種,向右斜下,近末端微有波折
古又名“磔”[right-fallingstrokeinChinesecharacters]俗云捺,捺之祖磔法也,今人作捺多是
——《書法離鉤·八磔》捺的釋意捺〈動(dòng)〉(形聲
從手,奈聲
本義用手重按)同本義先須捺后腳,然后勒前腰
--《游仙窟》又如捺上花冠;捺頭向水下;捺印(蓋指模或圖章);捺抉(用力擠壓);捺弮(向下彎曲如弓弩
形容禾穗豐碩)抑制擱置;扣壓這事斷斷破不得,既承頭翁好心,千萬將呈子捺下
--《儒林外史》捺〈名〉漢字筆畫的一種,向右斜下,近末端微有波折
古又名磔”俗云捺,捺之祖磔法也,今捺nà⒈用手按
〈引〉抑制~住心中的怒火
⒉漢字筆畫,從上向右斜下(猓"八"字是一撇一~
捺的康熙字典解釋捺【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8畫《唐韻》奴曷切《集韻》《韻會(huì)》乃曷切,難入聲
手重按也
《字林》搦捎也
又書法有捺,古名磔
《書·法離鉤》微斜曰捺,人大等字是也
橫過曰波,之道等字是也
又《正韻》乃八切,義同
俗作?
捺的謎語1.一大一小用手按(打一漢字)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