搢的信息
搢的部首: 扌
搢的拼音: jìn
搢的筆畫數(shù): 13
搢的繁體字: 搢
搢的筆順: 一丨一一丨丨丶ノ一丨フ一一
搢的解釋: 搢的基本解釋1.插
2.振;搖
搢的介紹〈動〉(形聲
從手,晉聲
本義:插)同本義搢,插也
——《廣雅》搢三而挾一個
——《儀禮·鄉(xiāng)射禮》裨冕搢笏
——《禮記·樂記》無皮弁搢笏之服
——《淮南子·齊俗》又如:搢笏(插笏于腰間);搢撲(插撲于帶間
撲為教刑之具);搢版(插笏版于腰
引申指朝見)搖動,震動披甲帶劍,挺鈹搢鐸
——《國語·吳語》又如:搢鐸(響動金鐸);搢挺(振奮)〈名〉古人所佩的飾帶
如:搢(系佩玉于身
指居官);搢紳先生(古代穿儒服的讀書人)搢的釋意搢jìn⒈插~笏(笏〈古〉官僚上朝拿的手板)作為樂
⒉①〈古〉高級官吏的裝束
②〈古〉指官僚或做過官的人的代稱
搢的康熙字典解釋搢【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畫:14畫,部外筆畫:10畫《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卽刃切,音晉
《說文》插也
《禮·玉藻》天子搢珽
又《內(nèi)則》搢笏
《儀禮·鄉(xiāng)射禮》三耦皆執(zhí)弓,搢三而挾一個
《史記·封禪書》搢紳者不道
《前漢·郊祀志》作縉紳
又通作晉
《周禮·春官·典瑞王晉大圭註》晉讀爲(wèi)搢紳之搢
又振也
《吳語》挺鈹搢鐸
又《韻會》《正韻》作甸切,音薦
亦插也
又通作薦
《史記·封禪書註》鄭衆(zhòng)註周禮云:搢讀曰薦,則薦亦是進(jìn)
謂進(jìn)而置於紳帶之閒,故史記亦多作薦
又《集韻》子賤切,音箭
義同
又牋西切,音齏
義同
本作
搢的說文解字解釋搢【卷十二】【手部】插也
從手晉聲
搢紳前史皆作薦紳
即刃切搢的古漢語解釋搢jìn<動>插
《商君書·賞刑》:“~笏,作為樂
”搢
劫的信息
劫的部首: 力
劫的拼音: jié
劫的筆畫數(shù): 7
劫的繁體字: 劫
劫的筆順: 一丨一フ丶フノ
劫的解釋: 劫的基本解釋1.威逼;脅迫:~持
2.災(zāi)難:浩~
遭~
~后余生
[劫波之省,梵kalpa]劫的介紹〈名〉盜賊,劫匪
如:劫人(強(qiáng)盜);劫帥(盜賊的首領(lǐng));劫盜(強(qiáng)盜;劫賊);劫賊(強(qiáng)盜;土匪)佛教名詞
“劫波”(或“劫簸”)的略稱
意為極久遠(yuǎn)的時(shí)節(jié)
古印度傳說世界經(jīng)歷若干萬年毀滅一次,重新再開始,這樣一個周期叫做一“劫”
后人借指天災(zāi)人禍
如:劫灰(本為佛教所謂“劫火”之余灰,后多指戰(zhàn)亂后留下的殘跡);劫內(nèi)(在大難、厄運(yùn)之中);劫磨(災(zāi)難;折磨);劫花(凋謝之花)圍棋術(shù)語,爭奪某一從屬未定的棋眼陳木南正在暗歡喜,又被他生出一個劫來,打個不清,陳木南又要輸了
——《儒林外史》劫的釋意劫(會意
從力,去聲
本義以強(qiáng)力使對方欲去而不得)威脅;威逼劫,人欲去,以力脅止,曰劫
--《說文》劫之以眾
--《禮記·儒行》已珉欲以齊秦劫魏
--《戰(zhàn)國策·秦策》故口可劫而使墨云
--《荀子·解蔽》不可劫以死生
--《淮南子·精神》因以劫眾
--《漢書·高帝紀(jì)》積威所劫
--宋·蘇洵《六國論》又如劫殺(劫持并加以殺害);劫略(以威力脅迫于人);劫盟(以暴力逼人締結(jié)盟約);劫質(zhì)(挾持人質(zhì),借此勒索)搶奪;強(qiáng)取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bào)太子
--《戰(zhàn)國策劫(刦、刼)jié⒈強(qiáng)奪,掠取~奪
搶~
趁(乘)火打~
⒉威逼,要挾~持人質(zhì)
⒊災(zāi)難~難
遭~遇害
劫的康熙字典解釋劫【子集下】【力部】康熙筆畫:7畫,部外筆畫:5畫《唐韻》居怯切《集韻》《韻會》訖業(yè)切,音衱
《說文》欲去以力脅止曰劫
一曰以力去曰劫
《徐曰》會意
《玉篇》強(qiáng)取也
《正韻》奪也,勢脅也
《禮·儒行》劫之以衆(zhòng)
又《韻會》劫劫,猶汲汲也
《韓文》人皆劫劫
又《傅毅·舞賦》形態(tài)和神意協(xié),從容得志不劫
《註》言雍容不相廹也
又浩劫,宮殿大階級也
《杜甫·玉臺觀詩》浩劫因王造,平臺訪古遊
《韻會》通作刧
亦通作刦
劫的說文解字解釋劫【卷十三】【力部】人欲去,以力脅止曰劫
或曰以力止去曰劫
居怯切說文解字注(劫)人欲去?力脅止曰劫
脅猶迫也
俗作愶
古無其字
用脅而已
以力止人之去曰劫
不專謂盜
而盜禦人於國門之外亦劫也
太史公曰
劫人作姦
或曰?力去曰劫
用力而逃也
從力去
依韻會補(bǔ)此三字
二義皆力去也
此篆從力
而俗作刦、從刀
葢刀與力相淆之處固多矣
居怯切
八部
劫的古漢語解釋劫jié①<名>脅迫;威逼
《荊軻刺秦王》:“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之,必得約契以報(bào)太子
”②<動>搶劫;掠奪
《漢書·王尊傳》:“阻山橫行,剽~良民
”③<名>劫災(zāi);災(zāi)禍
佛教用語
《大日經(jīng)》:“周遍生圓光,如~災(zāi)猛焰
”④<名>梵語“劫波”的省稱,佛教稱世界由生成至毀滅的一個輪回為一劫
《紅樓夢》:“以不知過了幾世幾~
”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