搢的信息
搢的部首: 扌
搢的拼音: jìn
搢的筆畫數(shù): 13
搢的繁體字: 搢
搢的筆順: 一丨一一丨丨丶ノ一丨フ一一
搢的解釋: 搢的基本解釋1.插
2.振;搖
搢的介紹〈動(dòng)〉(形聲
從手,晉聲
本義:插)同本義搢,插也
——《廣雅》搢三而挾一個(gè)
——《儀禮·鄉(xiāng)射禮》裨冕搢笏
——《禮記·樂記》無皮弁搢笏之服
——《淮南子·齊俗》又如:搢笏(插笏于腰間);搢撲(插撲于帶間
撲為教刑之具);搢版(插笏版于腰
引申指朝見)搖動(dòng),震動(dòng)披甲帶劍,挺鈹搢鐸
——《國語·吳語》又如:搢鐸(響動(dòng)金鐸);搢挺(振奮)〈名〉古人所佩的飾帶
如:搢(系佩玉于身
指居官);搢紳先生(古代穿儒服的讀書人)搢的釋意搢jìn⒈插~笏(笏〈古〉官僚上朝拿的手板)作為樂
⒉①〈古〉高級(jí)官吏的裝束
②〈古〉指官僚或做過官的人的代稱
搢的康熙字典解釋搢【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畫:14畫,部外筆畫:10畫《唐韻》《集韻》《韻會(huì)》《正韻》卽刃切,音晉
《說文》插也
《禮·玉藻》天子搢珽
又《內(nèi)則》搢笏
《儀禮·鄉(xiāng)射禮》三耦皆執(zhí)弓,搢三而挾一個(gè)
《史記·封禪書》搢紳者不道
《前漢·郊祀志》作縉紳
又通作晉
《周禮·春官·典瑞王晉大圭註》晉讀爲(wèi)搢紳之搢
又振也
《吳語》挺鈹搢鐸
又《韻會(huì)》《正韻》作甸切,音薦
亦插也
又通作薦
《史記·封禪書註》鄭衆(zhòng)註周禮云:搢讀曰薦,則薦亦是進(jìn)
謂進(jìn)而置於紳帶之閒,故史記亦多作薦
又《集韻》子賤切,音箭
義同
又牋西切,音齏
義同
本作
搢的說文解字解釋搢【卷十二】【手部】插也
從手晉聲
搢紳前史皆作薦紳
即刃切搢的古漢語解釋搢jìn<動(dòng)>插
《商君書·賞刑》:“~笏,作為樂
”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