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源
摸源是由漢字"摸"(讀音:mō,部首:扌,筆畫數(shù):13)和漢字"源"(讀音:yuán,部首:氵,筆畫數(shù):13)組成的漢字組合。
根據(jù)這兩個漢字的含義,摸源可能表示:
- 摸(摸的基本解釋1.用手接觸一下(物體)或接觸后輕輕移動:我~了~他的臉,覺得有點兒發(fā)燒)和源(源的基本解釋1.水流起頭的地方:河~)的組合意義
摸的信息
摸的部首: 扌
摸的拼音: mō
摸的筆畫數(shù): 13
摸的繁體字: 摸
摸的筆順: 一丨一一丨丨丨フ一一一ノ丶
摸的解釋: 摸的基本解釋1.用手接觸一下(物體)或接觸后輕輕移動:我~了~他的臉,覺得有點兒發(fā)燒
2.用手探?。骸~
他在口袋里~了半天,~出一張紙條來
3.試著了解;試著做:~底
逐漸~出一套種水稻的經(jīng)驗來
4.在黑暗中行動;在認(rèn)不清的道路上行走:~到床邊開亮了燈
~了半夜才到家
摸的介紹〈動〉(形聲
從手,莫聲
本義:用手接觸或輕摩物體)同本義邕讀(曹娥碑),能手摸其文讀之
——《后漢書·蔡邕傳》又如:摸臉;摸摸她的手;這衣料摸著很軟;摸索(撫摩,以手接觸);摸挲(亦作“摸娑”
撫摩);摸牌(玩牌)用手探取摸地上刑械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又如:摸魚;從口袋里摸出一把鑰匙來在黑暗中行進
如:摸夜(摸黑夜行);摸營;摸椿(摸營
夜里偷襲敵人);摸黑偷
如:他一天到晚都想摸點錢暗中抓人
如:摸壯丁去了;摸個舌頭來通過試探而了解
如:摸量(估量,約摸);摸情況;摸索(試探,尋求)同“摹”
描摹;模仿;描繪;拓印余少時常有志乎茲事,得國本,絕人事而摸得之
——唐·韓愈《畫記》又如:摸寫(描寫,描繪;仿效);摸擬(模仿,仿效)另見mó摸的釋意摸(形聲
從手,莫聲
本義用手接觸或輕摩物體)同本義邕讀(曹娥碑),能手摸其文讀之
--《后漢書·蔡邕傳》又如摸臉;摸摸她的手;這衣料摸著很軟;摸索(撫摩,以手接觸);摸挲(亦作摸娑”
撫摩);摸牌(玩牌)用手探取摸地上刑械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又如摸魚;從口袋里摸出一把鑰匙來在黑暗中行進偷暗中抓人摸mō⒈用手觸及或撫摩~臉
~~很光滑
⒉用手探取~魚
從衣袋里~出兩張鈔票
⒊試探,了解~底
~清情況
⒋暗中行進~黑趕路
~營偷襲
⒌⒍同"摹"
仿效
⒎摸mó1.同"摹"
模仿;描繪;拓印
2.見"摸棱"
摸的康熙字典解釋摸【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畫:15畫,部外筆畫:11畫《唐韻》慕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末各切,音莫
摸索也捫也,手捉也
又《唐韻》《正韻》莫胡切《集韻》《韻會》蒙逋切,音模
與摹同
《唐書·李靖傳》靖五代孫彥芳,家故藏高祖太宗賜靖詔書數(shù)函,上之文宗,敕摸詔本,還賜彥芳
摸的說文解字解釋摹【卷十二】【手部】規(guī)也
從手莫聲
莫胡切說文解字注(?。┮?guī)也
規(guī)者、有法度也
以注度度之亦曰規(guī)
廣韻曰
摹者、以手摹也
楊雄傳
參摹而四分之
三摹九據(jù)
或手在旁作摸
今人謂之摸
讀入聲
實一字
摹與模義略同
韻會此下有謂所規(guī)倣也五字
葢庾儼黙注語之存者
倣當(dāng)作放
從手
聲
莫胡切
五部
摸
源的信息
源的部首: 氵
源的拼音: yuán
源的筆畫數(shù): 13
源的繁體字: 源
源的筆順: 丶丶一一ノノ丨フ一一丨ノ丶
源的解釋: 源的基本解釋1.水流起頭的地方:河~
泉~
發(fā)~
~遠流長
飲水思~
2.來源:貨~
資~
病~
3.姓
源的介紹〈名〉(形聲
從水,原聲
“原”有表義作用,指水源
本義:水源,源泉
字本作“原”)同本義或源也,或委也
——《禮記·學(xué)記》祈祀山川百源
——《禮記·月令》猶濁其源而求其清流
——《禮記·禮樂志》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又如:源委(指水的發(fā)源和歸宿
引申為事情的本末和底細);源理(水的本源和支流)來源;根源啟生人之耳目,窮法度之本源
——《舊唐書·儒學(xué)傳序》又如:源本(根本);源由(根由);源起(事物發(fā)生的根源)源的釋意源〈名〉(形聲
從水,原聲
原”有表義作用,指水源
本義水源,源泉
字本作原”)同本義或源也,或委也
--《禮記·學(xué)記》祈祀山川百源
--《禮記·月令》猶濁其源而求其清流
--《禮記·禮樂志》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又如源委(指水的發(fā)源和歸宿
引申為事情的本末和底細);源理(水的本源和支流)來源;根源啟生人之耳目,窮法度之本源
--《舊唐書·儒學(xué)傳序》又如源本(根本);源由(根由);源起(事物發(fā)生的根源)源yuán⒈水流開始流出的地方泉~∮~
涓涓~水
飲水思~
⒉事物的開始,根由起~
病~
萬物之~
⒊源的康熙字典解釋源【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畫:14畫,部外筆畫:10畫《廣韻》《集韻》《韻會》愚袁切,音元
《說文》水泉本也
《禮·月令》爲(wèi)民祈祀山川百源
《註》衆(zhòng)水始出爲(wèi)百源
又水名
《水經(jīng)注》沁水東與丹水合,水出上黨高都縣故城東北阜下,俗謂之源源水
又姓
《北魏書·源賀傳》禿髮傉檀之子賀入後魏,魏大武謂之曰:與卿同源,可爲(wèi)源氏
《韻會》本作厵,篆省作原
源的說文解字解釋【卷十一】【灥部】水泉夲也
從灥出廠下
原,篆文從泉
愚袁切〖注〗臣鉉等曰:今別作源,非是
文二重一說文解字注()水本也
各本作水泉本也
今刪正
月令百源注曰
衆(zhòng)水始所出爲(wèi)百源
單曰原
絫曰原泉
孟子原泉混混是也
從灥出廠下
廠者、山石之厓巖
會意
愚袁切
十四部
(厡)篆文從泉
此亦先二後上之例
以小篆作厡
知?乃古文、籒文也
後人以厡代高平曰?之?
而別製源字爲(wèi)本厡之厡
積非成是久矣
源的古漢語解釋源yuán①<名>水的源頭
《桃花源記》:“林盡水~,便得一山
”②<名>事物的起源
《原君》:“至廢孟子不立,非導(dǎo)~于小儒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