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俾
政俾是由漢字"政"(讀音:zhèng,部首:攵,筆畫數(shù):9)和漢字"俾"(讀音:bǐ,部首:亻,筆畫數(shù):10)組成的漢字組合。
根據(jù)這兩個(gè)漢字的含義,政俾可能表示:
- 政(政的基本解釋1.政治:~綱)和俾(俾的基本解釋使(達(dá)到某種效果):~眾周知)的組合意義
政的信息
政的部首: 攵
政的拼音: zhèng
政的筆畫數(shù): 9
政的繁體字: 政
政的筆順: 一丨一丨一ノ一ノ丶
政的解釋: 政的基本解釋1.政治:~綱
~工人員
2.政府:黨~軍民
3.國(guó)家某一部門主管的業(yè)務(wù):財(cái)~
郵~
4.指家庭或團(tuán)體的事務(wù):家~
?!?br>政的介紹1.政[zhèng]2.政[zhēng]政[zhèng]〈動(dòng)〉(會(huì)意兼形聲
從攴從正,正亦聲
攴(pū)敲擊
統(tǒng)治者靠皮鞭來(lái)推行其政治
“正”是光明正大
本義:匡正)同本義政,正也
——《說文》政者,有所改更匡正
——《論語(yǔ)·有政》馬注必從上之政下
——《墨子·天志上》俚句戲呈伯母大人粲政
——清·秋瑾《致琴文書》又如:正己主持政事蓋善政者,視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威德更興,文武迭用
——《后漢書》又如:政本(為政的根本);政主(執(zhí)政者);政官(掌管軍政的官員);政術(shù)(施政的方法);政要(施政要領(lǐng));政理(為政之道);政路(為政的途徑)〈名〉政治;政事其政不獲
——《詩(shī)·大雅·皇矣》
釋文:“政,政教也
”使帥其屬而掌邦政
——《周禮·夏官》荊國(guó)之為政
——《呂氏春秋·察今》論厚薄為之政
——《韓非子·五蠹》上下肅然,稱為政理
——《后漢書·張衡傳》元政紊弛
——明·高啟《書博雞者事》言時(shí)政者
——清·張廷玉《明史》沽名亂政
又如:政化(政治和教化);政地(處理政事的地方);政爭(zhēng)(政治斗爭(zhēng));政役(政事役使);政拙(拙于政事);政制(政治制度);政俗(政治與風(fēng)俗)國(guó)家某一部門主管的業(yè)務(wù)
如:民政;郵政;財(cái)政指家庭或團(tuán)體的事務(wù)
如:家政;校政政策;法令先王之政
——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袁有守多惠政
——明·高啟《書博雞者事》又如:政刑(政令和刑罰);政典(政策和制度);政條(政令);政道(施政的方略)官長(zhǎng);主事者政諸侯
——《墨子·非命上》以為大政
——《左傳·昭公十五年》周公作立政
——《書·立政》又如:學(xué)政;鹽政舊說做官一任為一政
如:歷官七政政權(quán)州吁果殺其君而奪之政
——《韓非子·內(nèi)儲(chǔ)說下》策略其次伐兵,下政攻城
——《孫子》朝廷;政府機(jī)關(guān)在其政府,與韓琦同心輔政
——脫脫《宋史》姓另見zhēng政[zhēng]〈動(dòng)〉通“征”(zhēng)征伐先為之政
——《管子·勢(shì)》吳政荊
——《韓非子·內(nèi)儲(chǔ)下》諸侯力政
——《大戴禮記·用兵》征稅寬政役
——《管子·小匡》相地而衰政
——《荀子·王制》庶民弛政
——《禮記·樂記》另見zhèng政的釋意政(會(huì)意兼形聲
從攴從正,正亦聲
攴敲擊
統(tǒng)治者靠皮鞭來(lái)推行其政治
正”是光明正大
本義匡正)同本義政,正也
--《說文》政者,有所改更匡正
--《論語(yǔ)·有政》馬注必從上之政下
--《墨子·天志上》俚句戲呈伯母大人粲政
--清·秋瑾《致琴文書》又如正己主持政事蓋善政者,視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威德更興,文武迭用
--《后漢書》又如政本(為政的根本);政主(執(zhí)政者);政官(掌管軍政的官員);政術(shù)(施政的方法);政要(施政要領(lǐng));政理(為政之道);政路(為政的途徑)政政治;政事政zhèng⒈政治,它是經(jīng)濟(jì)的集中表現(xiàn)
其實(shí)質(zhì)是一定階級(jí)奪取政權(quán)和鞏固政權(quán)的斗爭(zhēng)
它的表現(xiàn)形式為階級(jí)、政黨、社會(huì)團(tuán)體和個(gè)人在國(guó)內(nèi)及國(guó)際關(guān)系方面的活動(dòng)
⒉屬于政治的~黨
~策
~事
參~議~
⒊政府(國(guó)家行政機(jī)關(guān))的簡(jiǎn)稱擁~愛民
精兵簡(jiǎn)~
⒋指某些部門或單位主管的業(yè)務(wù)郵~
財(cái)~
民~
?!?br>⒌通"正"①正直,公正公~無(wú)私
②改正斧~
請(qǐng)指~
⒍⒎⒏⒐⒑政zhēng1.征伐;征討
2.賦稅
3.指徭役
政的康熙字典解釋政【卯集下】【攴部】康熙筆畫:8畫,部外筆畫:4畫《唐韻》《集韻》《韻會(huì)》《正韻》之盛切,音正
《說文》正也
《釋名》政,正也,下所取正也
《易·賁卦》君子以明庶政
《書·舜典》以齊七政
《傳》日月五星各異政
又《洪範(fàn)》農(nóng)用八政
《疏》食爲(wèi)八政之首,故以農(nóng)言之
《周禮·天官·大宰》建邦之六典,四曰政典,以平邦國(guó),以正百官,以均萬(wàn)民
《左傳·桓二年》政以正民
又《禮·王制》五十不從力政
《註》力政,城道之役也
又姓
《廣韻》出姓苑
又《集韻》《韻會(huì)》諸盈切,音征
賦也
通作征
《周禮·地官·均人》掌均地政
《註》政,讀爲(wèi)征
地政謂地守地職之稅也
《說文》從攴作政
政字原從攴作
政的說文解字解釋政【卷三】【攴部】正也
從攴從正,正亦聲
之盛切說文解字注(政)正也
論語(yǔ)
孔子曰
政者、正也
從攴正
正亦聲
之盛切
十一部
政的古漢語(yǔ)解釋政zhèng①<名>政治;政事
《岳陽(yáng)樓記》:“~通人和,百?gòu)U俱興
”②<名>政令;法令
《齊桓晉文之事》:“今王發(fā)~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③<名>策略;謀略
《謀攻》:“其次伐兵,下~攻城
”【政教】政令教化
政的謎語(yǔ)1.證言不足先放行(打一漢字)2.去掉前言后語(yǔ)(打一字)政
俾的信息
俾的部首: 亻
俾的拼音: bǐ
俾的筆畫數(shù): 10
俾的繁體字: 俾
俾的筆順: ノ丨ノ丨フ一一ノ一丨
俾的解釋: 俾的基本解釋使(達(dá)到某種效果):~眾周知
~有所悟
俾的介紹〈名〉(形聲
從人,卑聲
本義:門役)同本義俾,門侍人
——《說文》俾,職也
俾為門侍人
——《釋言》有能俾
——《書·堯典》罔不率俾
——《書·君》〈動(dòng)〉使,把俾爾單厚
——《詩(shī)·小雅·天?!焚乱部赏?br>——《詩(shī)·邶風(fēng)·日月》茍入獄,不問罪之有無(wú)…俾困苦不堪
——清·方苞《獄中雜記》又囑學(xué)使俾入邑庠
——《聊齋志異·促織》又如:俾夜作晝(把夜晚當(dāng)作白天,形容夜以繼日地工作);俾晝作夜(把白晝當(dāng)成夜晚,形容不分晝夜地尋歡作樂)俾的釋意俾(形聲
從人,卑聲
本義門役)同本義俾,門侍人
--《說文》俾,職也
俾為門侍人
--《釋言》有能俾
--《書·堯典》罔不率俾
--《書·君》俾使,把俾爾單厚
--《詩(shī)·小雅·天?!焚乱部赏?br>--《詩(shī)·邶風(fēng)·日月》茍入獄,不問罪之有無(wú)…俾困苦不堪
--清·方苞《獄中雜記》又囑學(xué)使俾入邑庠
--《聊齋志異·促織》又如俾夜作晝(把夜晚當(dāng)作白天,形容夜以繼日地工作);俾晝作夜(把白晝當(dāng)成夜晚,形容不分晝夜地尋歡作樂)俾倪俾倪廣三尺俾bǐ①使
②通"比"
從
俾的康熙字典解釋俾【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畫:10畫,部外筆畫:8畫《唐韻》幷弭切《韻會(huì)》補(bǔ)弭切,音髀
《說文》益也
一曰俾門,侍人
《爾雅·釋詁》俾,使也
《書·大禹謨》俾予從欲以治
《詩(shī)·魯頌》俾爾昌而熾
又《廣韻》從也
《書·武成》罔不率俾
又《爾雅·釋言》俾,職也
《註》使共職也
又《集韻》賔彌切,音卑
漢安定郡安俾縣
又毗至切,鼻去聲
俾倪,衺視貌
通作睥睨
《史記·信陵君傳》侯生下,見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與城上女牆
埤堄作僻倪,音通義別
俾的說文解字解釋俾【卷八】【人部】益也
從人卑聲
一曰俾,門侍人
并弭切說文解字注(俾)益也
俾與埤朇裨音義皆同
今裨行而埤朇俾皆廢矣
經(jīng)傳之俾皆訓(xùn)使也
無(wú)異解
葢卽益義之引伸
釋詁
俾、從也
釋言
俾、職也
亦皆引伸之義
手部挾下曰
俾持
亦部?下曰
蔽人俾?
古或假卑爲(wèi)俾
從人
卑聲
幷弭切
十六部
一曰俾、門侍人
未聞
或曰
如寢門之內(nèi)豎
是閽寺之屬
近得陽(yáng)湖莊氏述祖說
門侍人當(dāng)是鬥持人之誤
挾下曰
俾持也
正用此義
按此條得此挍正
可謂渙然冰釋矣
俾的古漢語(yǔ)解釋俾bǐ<動(dòng)>使
《獄中雜記》:“置老監(jiān),~困苦不可忍
”bì<名>同“裨”,益處;裨益
王維《送高判官?gòu)能姼昂游餍颉罚骸爸\夫起予,哲士~我
”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