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的信息
敕的部首: 攵
敕的拼音: chì
敕的筆畫數(shù): 11
敕的繁體字: 敕
敕的筆順: 一丨フ一丨ノ丶ノ一ノ丶
敕的解釋: 敕的基本解釋皇帝的詔令:宣~
~命
~封
~撰
敕的介紹〈動(dòng)〉(形聲
從攴(pū),束聲
本義:告誡,囑咐)同本義敕,誡也
——《說文》敕天之命
——《虞書》又如:敕曉(告戒曉諭);敕諭天下(朝廷告諭全國);敕戒(警戒,教誡)通“飭”
整治;整飭既匡既敕
——《詩·小雅·楚茨》君子以明罰勅法
——《易·噬嗑》敕身齊戒
——《漢書·禮樂志》懼余身之未敕
——《后漢書·張衡傳》又如:敕法(整飭法令);敕設(shè)(整飭周備)委任,任命
如:敕目(任命官員的名單)皇帝下命令
如:敕賜(皇帝命令賜與);敕許(敕命準(zhǔn)許)〈名〉皇帝,帝王自上命下之詞(漢時(shí)凡尊長或官長告誡子孫或僚屬,皆稱敕
南北朝以后專指皇帝詔書)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白居易《賣炭翁》又如:敕書(皇帝行文給臣僚的文書);敕命(皇帝頒賜爵位或物品的詔命);敕符(書有皇帝命令的憑證)敕的釋意敕(形聲
從攴,束聲
本義告誡,囑咐)同本義敕,誡也
--《說文》敕天之命
--《虞書》又如敕曉(告戒曉諭);敕諭天下(朝廷告諭全國);敕戒(警戒,教誡)通飭”
整治;整飭既匡既敕
--《詩·小雅·楚茨》君子以明罰勅法
--《易·噬嗑》敕身齊戒
--《漢書·禮樂志》懼余身之未敕
--《后漢書·張衡傳》又如敕法(整飭法令);敕設(shè)(整飭周備)委任,任命皇帝下命令敕皇敕chì舊指皇帝的詔令;手~、~封
敕(勅)chì⒈告誡,囑咐
特指皇帝的命令或詔書
⒉通"飭"
整頓,整治
敕的康熙字典解釋敕【卯集下】【攴部】康熙筆畫:11畫,部外筆畫:7畫《廣韻》恥力切《集韻》《韻會(huì)》蓄力切,音勅
《說文》試也
《爾雅·釋詁》敕勞
《註》敕者,相約敕也
亦爲(wèi)勞苦
《釋名》敕,飭也,使自警飭,不敢廢慢也
《史記·樂書》余每讀虞書,至於君臣相敕
《後漢·安帝紀(jì)》能敕身率下
《韓非子·主道篇》賢者敕其才,君因而任之
又《後漢·光武紀(jì)註》漢制度曰:帝之下書有四
一曰策書,二曰制書,三曰詔書,四曰誡敕
誡敕者,謂敕刺史太守
《正字通》宋敕或用之於獎(jiǎng)諭,非敕初意
明制,差遣諸臣,予敕行事,備載職守,申以勉詞
凡褒嘉責(zé)讓,用敕,詞皆散文
六品以下官贈(zèng)封稱敕命,始用四六
又《博雅》理也,謹(jǐn)也,語也,進(jìn)也
《小爾雅》正也
《廣韻》固也,急也
又《說文》臿地曰敕
《說文》從攴作敕
《玉篇》本作勑,今相承皆作勅
互詳力部勅字註
敕字原從攴作
敕的說文解字解釋敕【卷三】【攴部】誡也
臿地曰敕
從攴束聲
恥力切說文解字注(敕)誡也
言部曰
誡、敕也
二字互訓(xùn)
小雅毛傳曰
敕、固也
此謂敕卽飭之假借
飭、致堅(jiān)也
後人用勑爲(wèi)敕
力部勑、勞也
洛代切
又或從力作勅
一曰二字今補(bǔ)
臿地曰敕
此別一義
凡植物地中謂之菑
或作倳事剚?
側(cè)吏初吏二切
敕與初吏一切正同部雙聲也
臿者今之插字
漢人衹作臿
從攴束
各本有聲
誤
今刪
攴而收束之
二義皆於此會(huì)意
非束聲也
恥力切
一部
敕的古漢語解釋敕chì①<動(dòng)>告誡;告諭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jì)》:“公~諸將:‘關(guān)西兵精悍,堅(jiān)壁勿與戰(zhàn)
’”②<名>君王的詔命,詔令
《賣炭翁》:“手把文書口稱~,回車叱牛牽向北
”③<動(dòng)>整頓;整治
《韓非子·主道》:“賢者~其才,君因而任之
”【又】<形>同“飭”
嚴(yán)謹(jǐn)
《誡史子嚴(yán)敦書》:“效伯高不得,猶為謹(jǐn)~之士
”【敕戒】警告,儆戒
【敕勒】我國古代北方民族名
【敕厲】告戒勉勵(lì)
【敕命】1.命令,多指天命或帝王的詔令
《釋名·釋書契》:“符,付也
書所~于上,付使傳行之也
”2.皇帝封贈(zèng)的詔令
《清會(huì)典事例·中書科·建置》:“六品以下授以~
”【敕使】傳達(dá)皇帝詔書的使者
杜甫《巴西聞收京闕送班司馬入京》二首之一:“劍外春天遠(yuǎn),巴西~稀
”【敕授】唐代封授六品以下的官稱敕授
【敕書】唐代皇帝寫給大臣僚屬表示慰問或訓(xùn)誡的文字
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