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的信息
旁的部首: 方
旁的拼音: páng,bàng
旁的筆畫數(shù): 10
旁的繁體字: 旁
旁的筆順: 丶一丶ノ丶フ丶一フノ
旁的解釋: 旁的基本解釋[páng]1.左右兩側(cè):~邊
~側(cè)
~門
~出
~聽
~若無人
2.其他,另外:~人
~的話
觸類~通
責(zé)無~貸
~證
~白(戲劇角色背著臺上其他劇中人對觀眾說的話)
~落
3.廣,廣泛:~征博引
4.邪、偏:~門左道
5.漢字形體中常常出現(xiàn)的某些組成部分:偏~
豎心~兒
[bàng]古同“傍”,靠
旁的介紹1.旁[bàng]2.旁[páng]旁[bàng]〈動〉(古通“傍”)依傍;依附匈奴大發(fā)十余萬騎,南旁塞至符奚廬山
——《漢書·趙充國傳》又如:旁沿(依附沿襲);旁緣(依仗)靠近吾靈尚依依旁汝也
——清·林覺民《與妻書》引渭穿渠起長安,旁南山下,至河三百余里
——《漢書》四時之內(nèi),飄風(fēng)怒吹,或西發(fā)西洋,或東起北海,旁午交扇,無時而息
——〔英〕赫胥黎著、嚴(yán)復(fù)譯《天演論》又如:旁午(將近中午);旁車(靠近車子)依照;仿效揚(yáng)雄又旁《離騷》作重一篇,名曰《廣騷》;又旁《惜誦》以下至《懷沙》一卷,名曰《畔牢愁》
——《漢書》通“謗”
誹謗不窺密,不旁狎,不道舊故
——《禮記·少儀》另見páng旁[páng]〈形〉(形聲
從二闕,方聲
本義:大;廣)同本義旁,溥也
——《說文》旁,廣也
——《廣雅》旁求俊彥
——《書·太甲上》
傳:“旁,非一方
”群后旁戾
——張衡《東京賦》又旁震八鄙
陶冶大爐,旁薄群生
——《漢書·揚(yáng)雄傳》將旁礴萬物以為一世蘄乎亂
——《莊子·逍遙游》雜能旁魄而無用
——《荀子·性惡》
注:“旁魄,廣博也
”又如:旁暢(廣通博曉);旁行(廣泛流傳);旁收(廣泛收羅);旁求(四處征求;廣泛搜求);旁施(廣施);旁開(廣開);旁薄(旁礴、旁魄
廣博;無際;廣被充塞);旁羅(遍布);旁矚(遍視);旁靡(普及);旁羅(遍及);旁雪(普遍洗雪);旁通(遍通)橫
如:旁午(縱橫交錯);旁行(橫寫);旁行書(橫寫的文字);旁穿(橫穿);旁師(橫向?qū)W習(xí));旁貫(橫貫)別的,其他的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為之文也
——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又如:旁入(其他收入);旁言(他人的話);旁省(別的宮廷);旁推(由此及彼地推論);旁訟(訴訟涉及他人);旁寄(別有寄托);旁貸(謂推卸他人)〈名〉旁邊
古同“傍”旁,猶邊也,側(cè)也
——《玉篇》其旁可以圉風(fēng)寒,上可以圉雪霜露
——《墨子·節(jié)用中》旁天子而立于堂上
——《逸周書·王會》士旁三揖
——《禮記·喪大記》遂旁設(shè)一虛坐,置琵琶于其上
——宋·王儻《唐語林·雅量》斫其正,養(yǎng)其旁條
——清·龔自珍《病梅館記》又如:兩旁(左右兩邊);旁首(旁邊);旁訓(xùn)(正文旁邊附注的釋義或音讀);旁生(旁邊生長);旁立(在旁邊侍立);旁仄(近側(cè);左右)附近天之中央亦高四旁六萬里
——《周髀算經(jīng)》又如:四旁(前后左右很近的地方);近旁(附近;旁邊);旁民(附近之民);旁谷(附近的山谷);旁近;旁郡(附近的州郡);旁座(指鄰座的人)四面
如:旁戾(從四方而至);旁射(猶四射);旁溢(向四面八方流去);旁午(四面八方;到處)漢字的偏旁
如:形旁,聲旁〈動〉輔助,輔佐日有志極而無旁,終老獨(dú)以離異兮
——《楚辭·屈原·九章》
注:“旁,輔也
”另見bàng旁的釋意旁bang(古通傍”)依傍;依附匈奴大發(fā)十余萬騎,南旁塞至符奚廬山
--《漢書·趙充國傳》又如旁沿(依附沿襲);旁緣(依仗)靠近吾靈尚依依旁汝也
--清·林覺民《與妻書》引渭穿渠起長安,旁南山下,至河三百余里
--《漢書》四時之內(nèi),飄風(fēng)怒吹,或西發(fā)西洋,或東起北海,旁午交扇,無時而息
--〔英〕赫胥黎著、嚴(yán)復(fù)譯《天演論》又如旁午(將近中午);旁車(靠近車子)依照;仿效揚(yáng)雄又旁《離騷》作重一篇,名曰《廣騷》;又旁《惜誦》以下至《懷沙》一卷,名曰《畔牢愁》
--《漢書旁páng⒈邊,側(cè)~邊
兩~
~觀者清
⒉另外,其他~人
~證
⒊歪的~門左道
⒋廣泛,普遍~征博引
⒌〈古〉又同"傍"
旁bàng1.依附;靠近
2.依照,仿效
旁bēng1.見"旁旁"
旁péng1.見"旁勃"
旁的康熙字典解釋旁【卯集下】【方部】康熙筆畫:10畫,部外筆畫:6畫〔古文〕?《廣韻》步光切《集韻》《韻會》蒲光切,音螃
?隷作旁
《博雅》旁,大也
廣也
《釋名》在邊曰旁
《玉篇》猶側(cè)也
非一方也
《易?乾卦》旁通情也
《書?太甲》旁求俊彥
《爾雅?釋宮》二達(dá)謂之岐旁
《註》岐旁,岐道旁出
又《集韻》晡橫切,音
騯騯,馬盛貌
或省作旁
《詩?鄭風(fēng)》駟介旁旁
《疏》北山傳云:旁旁然不得已,則此言旁旁亦爲(wèi)不得已之義
《朱傳》旁旁,馳驅(qū)不息之貌
音崩
葉補(bǔ)岡反
又《韻會》《正韻》蒲浪切,音傍
《前漢?霍光傳》使者旁午
《註》如淳曰:旁午,分布也
師古曰:一縱一模爲(wèi)旁午
猶言交橫也
又《莊子?齊物論》旁日月
《註》依也
又《集韻》鋪郞切,音滂
旁礴,混同也
又《集韻》蒲庚切,音彭
旁勃,白蒿也
兔食之,壽八百歲
旁的說文解字解釋?【卷一】【丄部】溥也
從二,闕;方聲
?,古文?
,亦古文?
雱,籒文
步光切〖注〗旁
說文解字注(旁)溥也
司馬相如封禪文曰
?魄四塞
張揖曰
?、衍也
廣雅曰
?、大也
按?讀如?
與溥雙聲
後人訓(xùn)側(cè)
其義偏矣
從
闕
闕謂從?之說未聞也
李陽冰曰
?象?達(dá)之形也
按自序云
其於所不知
葢闕如也
凡言闕者
或謂形、或謂音、或謂義
分別讀之
方聲
凡徐氏鉉鍇本不同、各從其長者
如此處鍇作方聲闕
闕字在方聲下
於未聞從?之說不瞭
故不從之是也
後不悉注
步光切
十部
()古文?
以許說推之
亦小篆從二、古文從一也
()亦古文?
李斯改一爲(wèi)二
則爲(wèi)小篆
(雱)籒文
詩
雨雪其雱
故訓(xùn)傳曰
雱、盛皃
卽此字也
籒文從雨
衆(zhòng)多如雨意也
毛云盛、與許云溥正合
今人不知?雱同字
音讀各殊
古形古音古義皆廢矣
旁的古漢語解釋旁páng①<名>旁邊;側(cè)面
《陳涉世家》:“又間令吳廣之次所~叢祠中
”②<形>偏斜;不正;邪
《病梅館記》:“斫其正,養(yǎng)其~條
”③<副>廣泛;普遍
《尚書·說命》:“~招俊乂列于庶位
”④<代>別的;其他的
《獄中雜記》:“~四室則無之
”bàng<動>依傍;靠近
《與妻書》:“吾靈尚依依~汝也,汝不必以無侶悲
”【旁羅】遍布
【旁洽】普遍霑潤
【旁求】廣求;各方征尋
【旁通】廣通
【旁午】⒈交錯
⒉事務(wù)紛雜
【旁坐】一人犯法,罪及他人
旁
忌的信息
忌的部首: 心
忌的拼音: jì
忌的筆畫數(shù): 7
忌的繁體字: 忌
忌的筆順: フ一フ丶フ丶丶
忌的解釋: 忌的基本解釋1.忌妒:~刻
猜~
2.怕:顧~
~憚
3.認(rèn)為不適宜而避免:~嘴
~生冷
4.戒除:~煙
~酒
忌的介紹〈動〉(形聲
從心,己聲
本義:憎恨)同本義忌,憎惡也
——《說文》而忌處者
——《國語·晉語》不克不忌
——《大戴禮記·衛(wèi)將軍文子》子將助天為虐,不忌其不祥乎?——《國語·越語》又如:忌惡(憎惡壞人壞事);忌憤(怨憤,嫉恨)嫉妒操雖稱美,心甚忌之
——《三國演義》又如:忌前(妒嫉賢才);忌婦(妒婦,善妒的妻子);忌克(忌妒他人才能而想超過他);忌才(嫉妒他人的才華或才能)禁忌;忌諱公室卑則忌直言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忌怒,則能害己
——《韓非子·說疑》又如:忌三房(迷信者認(rèn)為生病的人忌進(jìn)新房、產(chǎn)房和靈房);忌作(唐宋習(xí)俗謂春、秋社日停做針線);忌針(陰歷正月忌動針線);忌憚兒(忌諱害怕)顧忌貪吏害民無所忌
——白居易《采詩官》又如:忌畏(畏懼害怕);忌憚?wù)跀r(顧慮遮掩);忌器(有所顧忌)〈名〉先輩去世的日子,古時每逢這一天,家人忌飲酒作樂,所以叫“忌日”
如:死忌;忌時(迷信指禁忌的時日);忌諱(先王的死日與名字);忌日;忌月(舊稱父母死亡的月份)忌的釋意忌(形聲
從心,己聲
本義憎恨)同本義忌,憎惡也
--《說文》而忌處者
--《國語·晉語》不克不忌
--《大戴禮記·衛(wèi)將軍文子》子將助天為虐,不忌其不祥乎?--《國語·越語》又如忌惡(憎惡壞人壞事);忌憤(怨憤,嫉恨)嫉妒操雖稱美,心甚忌之
--《三國演義》又如忌前(妒嫉賢才);忌婦(妒婦,善妒的妻子);忌克(忌妒他人才能而想超過他);忌才(嫉妒他人的才華或才能)禁忌;忌諱公室卑則忌直言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忌怒,則能害己
--《韓非子·說忌jì⒈嫉妒,憎恨妒~
~能
~才
⒉怕,顧慮,畏懼~憚
顧~♂行無~
⒊禁,戒~煙
~嘴饞
~吃生冷
⒋①由于風(fēng)俗、習(xí)慣等原因,對某些事物或言行采取回避或隱避
②對某些能產(chǎn)生不利后果的事,力求避免
"忌諱"、"禁忌"也省作"忌"童言無~
故兵法~之
忌的康熙字典解釋忌【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畫:7畫,部外筆畫:3畫〔古文〕坖《唐韻》《集韻》《韻會》渠記切《正韻》奇寄切,音惎
《說文》憎惡也
《增韻》嫉也
《詩·周南·小星箋》以色曰妒,以行曰忌
又《廣韻》忌諱也
《周禮·春官·小史》詔王之忌諱
《疏》謂告王以先王之忌諱也
又《地官·誦訓(xùn)》掌道方慝,以詔辟忌
《註》不避其忌,則其方以爲(wèi)茍于言語也
又憚也
《左傳·昭六年》民知有辟,則不忌于上
又怨也
《晉語》小人忌而不思
《註》怨也
又戒也
《書·呂》敬忌罔有擇言在身
《註》忌之言戒也
又敬也
《左傳·昭元年》非羇何忌
《註》言不敬羇客,當(dāng)誰敬哉
又忌日,親喪日也
《禮·祭義》君子有終身之喪,忌日之謂也
又姓
《風(fēng)俗通》周公忌父之後,以王父字爲(wèi)氏
又龍忌,謂禁火日也
《後漢·周舉傳》有龍忌之禁
又《集韻》居利切《正韻》吉器切,音懻
語助辭
《詩·鄭風(fēng)》叔善射忌
又《五音集韻》巨己切,音芑,亦戒也
《詩·大雅》維此聖人,瞻言百里
維彼愚人,覆狂以喜
匪言不能,胡斯畏忌
《說文》己心爲(wèi)忌
會意
忌的說文解字解釋忌【卷十】【心部】憎惡也
從心己聲
渠記切說文解字注(忌)憎惡也
從心
己聲
渠記切
一部
忌的古漢語解釋忌jì①<動>憎恨;厭惡
《譚嗣同》:“而西后及賊臣~益甚,未及十日而變已起
”②<動>忌妒;嫉妒
《楊修之死》:“操雖稱美,心甚~之
”③<動>顧忌;畏懼
《赤壁之戰(zhàn)》:“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徒~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
”④<動>忌諱;禁忌
《赤壁之戰(zhàn)》:“此所謂‘強(qiáng)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故兵法~之
”⑤<動>禁止
《莊子·則陽》:“未生不可~,已死不可阻
”⑥<名>父母去世之日
《左傳·昭公三年》:“及郊,遇懿伯之~,敬子不入
”⑦<語氣詞>
《尚書·秦誓》:“惟古之謀人,則曰未就予~
”忌的謎語1.記在心上口難開(打一字)2.記一半忘一半(打一漢字)3.一邊記一邊忘(打一字)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