旻的信息
旻的部首: 日
旻的拼音: mín
旻的筆畫數(shù): 8
旻的繁體字: 旻
旻的筆順: 丨フ一一丶一ノ丶
旻的解釋: 旻的基本解釋1.秋天
2.天;天空:蒼~
~天
旻的介紹〈名〉(形聲
從日,文聲
本義:秋天)同本義旻,秋天也
——《說文》欽若旻天
——《書·堯典》號(hào)泣于旻天
——《孟子·舜往于田》旻無疾威
——《詩·小雅·雨無止》不吊旻天
——《書·多士》旻天兮清朗
——王逸《哀歲》又如:旻宇(秋天);旻序(秋為旻天,故稱秋季為“旻序”);旻云(秋天的云)天空茫茫大塊,悠悠高旻
——陶淵明《自祭文》又如:天旻;旻天(泛指天);旻穹(蒼天);旻蒼(蒼天,上蒼)通“閔”
憂患化未期月,遘此竺旻
——漢·《平與令薛君碑》旻的康熙字典解釋旻【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畫:8畫,部外筆畫:4畫《廣韻》武巾切《集韻》《韻會(huì)》眉貧切,音珉
《說文》秋天也
《爾雅·釋天》秋爲(wèi)旻天
《註》旻猶愍也,愍萬物彫落
《疏》秋,萬物成熟,皆有文章,故曰旻天
《釋名》旻,閔也
物就枯落,可閔傷也
《書·大禹謨》日號(hào)泣于旻天于父母
《傳》仁覆愍下,故曰旻天
《詩·小雅》旻天疾威
《集韻》或作閔
通作
旻的說文解字解釋旻【卷七】【日部】秋天也
從日文聲
《虞書》曰:“仁閔覆下,則稱旻天
”武巾切說文解字注(旻)秋天也
此爾雅釋天及歐陽尙書說也
釋天曰
春爲(wèi)昊天
夏爲(wèi)蒼天
秋爲(wèi)旻天
冬爲(wèi)上天
許、鄭本如是
孫炎、郭樸本乃作春蒼夏昊
從日
文聲
武巾切
十三部
虞書說
說各本作曰
今依韻會(huì)訂
虞書說三字當(dāng)作唐書說曰四字
古文堯典欽若昊天說也
仁覆閔下則偁旻天
覆閔各本作閔覆
誤
今依玉篇、廣韻皆作仁覆愍下謂之旻天訂
此古尙書說也
與毛詩王風(fēng)傳同
五經(jīng)異義天號(hào)
今尙書歐陽說
堯典欽若昊天
春曰昊天
夏曰蒼天
秋曰旻天
冬曰上天
緫爲(wèi)皇天
爾雅亦云
古尙書、毛詩說
天有五號(hào)
各用所宜稱之
尊而君之則曰皇天
元?dú)鈴V大則稱昊天
仁覆愍下則稱旻天
自天監(jiān)下則稱上天
據(jù)遠(yuǎn)視之蒼蒼然則稱蒼天
許君曰
謹(jǐn)按堯典
羲和以昊天緫勑以四時(shí)
故昊天不獨(dú)昊春也
左傳
夏四月孔丘卒
稱曰旻天不弔
非秋也
玄之聞也
爾雅者、孔子門人所作
以釋六藝之言
葢不誤也
春氣博施
故以廣大言之
夏氣高明
故以遠(yuǎn)言之
秋氣或生或殺
故以閔下言之
冬氣閉藏而淸察
故以監(jiān)下言之
皇天者、至尊之號(hào)也
六藝之中諸稱天者
以情所求言之耳
非必於其時(shí)稱之
浩浩昊天
求天之博施
蒼天蒼天
求天之高明
旻天不弔
求天之生殺當(dāng)其宜
上天同雲(yún)
求天之所爲(wèi)當(dāng)順其時(shí)也
此之求天
猶人之說事各從其主耳
若察於是
則堯命羲和欽若昊天
孔丘卒稱旻天不弔
無可怪爾
按許作五經(jīng)異義
不從爾雅從毛詩
造說文兼載二說
而先爾雅於毛
與鄭說無不合
葢異義早成
說文後出
不待鄭之駁正
而巳權(quán)衡悉當(dāng)
觀此及社下姓下皆與異義不同
與鄭說相合
可證
旻的古漢語解釋旻mín①<名>天;天空
陶潛《自祭文》:“茫茫大塊,悠悠高~
”②<名>秋季的天空
杜甫《寄薛三郎中》:“高秋卻束帶,鼓枻視清~
”旻的謎語1.日文(打一漢字)旻
未的信息
未的部首: 木
未的拼音: wèi
未的筆畫數(shù): 5
未的繁體字: 未
未的筆順: 一一丨ノ丶
未的解釋: 未的基本解釋1.副詞
1.不:~便
~知可否
2.沒;沒有:~見此人
2.地支的第八位
3.未時(shí),舊式記時(shí)法,相當(dāng)于十三點(diǎn)到十五點(diǎn)
未的介紹〈副〉(象形
基本義:沒有;不
“未”字否定過去,不否定將來,與“不”有別
但有時(shí)候也當(dāng)“不”字講)相當(dāng)于“沒有”、“不曾”、“尚未”未,無也
——《小爾雅·廣詁》未由也已
——《論語·子罕》未之難矣
——《論語·憲問》吾與鄭人未有成也
——《公羊傳·隱公六年》吾未有言之
——《呂氏春秋·開春》未果
——晉·陶淵明《桃花源記》有孫母未去
——唐·杜甫《石壕吏》未百步則返
——明·袁宏道《滿井游記》將舒未舒
又如:未際(未發(fā)跡);未的(未必,不一定);未從(未曾,尚未);未傅(未成年的人);未遑(來不及,沒有閑暇);未遇(未得到賞識(shí)和重用;未發(fā)跡);未賓(沒有歸順);未集(未能完成);未臻(未到圓滿的地步);未極(無窮遠(yuǎn)處;未到盡頭;沒有停止);未意之志(沒有完成的志向);未第(科舉考試中未中);未萌(事情發(fā)生之前)(“未”字否定過去,“不”字否定將來,但有時(shí)候未也當(dāng)不講)不眾賓未拾取矢
——《儀禮·鄉(xiāng)射禮》
注:“未,猶不也
”未若復(fù)吾賦不幸
——唐·柳宗元《捕蛇者說》未為簡(jiǎn)易
——宋·沈括《夢(mèng)溪筆談·活板》游人雖未盛
——明·袁宏道《滿井游記》猶未能也
——清·彭端淑《為學(xué)一首示子侄》又如:未消(不必,不要);未一(不再一一去詳細(xì)敘述);未敢茍同;未知可否;未審(不知);未的(不確實(shí),不確切);未足(不足,不能);未如(不如);未妨(不妨);未若(不如);未孚(不算大信,不是至誠(chéng));未足輕重(無關(guān)緊要,不值得重視);未應(yīng)(不曾,不須);未為不可(不是不可以);未逮(不及;沒有達(dá)到)否——用在句末,表示疑問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名〉滋味
后作“味”未,味也
六月滋味也
五行,木老于未,象木重枝葉也
——《說文》地支的第八[number8induodecimalcycle]未還于此
——唐·李朝威《柳毅傳》與天干相配,用以紀(jì)年
如1967年為農(nóng)歷丁未年用以紀(jì)月,即農(nóng)歷六月用以紀(jì)時(shí),叫“未刻”
即午后十三時(shí)至十五時(shí)兩馬相交,斗了一百余合,自從辰牌直殺到未刻
——《英烈傳》五行屬土丑、未,亦土也
——《論衡》十二生肖屬羊未禽羊
——《論衡》將來凡刑人之本,禁暴惡惡,且征其未也
——《荀子》未的釋意未(象形
基本義沒有;不
未”字否定過去,不否定將來,與不”有別
但有時(shí)候也當(dāng)不”字講)相當(dāng)于沒有”、不曾”、尚未”未,無也
--《小爾雅·廣詁》未由也已
--《論語·子罕》未之難矣
--《論語·憲問》吾與鄭人未有成也
--《公羊傳·隱公六年》吾未有言之
--《呂氏春秋·開春》未果
--晉·陶淵明《桃花源記》有孫母未去
--唐·杜甫《石壕吏》未百步則返
--明·袁宏道《滿井游記》將舒未舒
又如未際(未發(fā)跡);未的(未必,不一定);未從(未曾,尚未wèi⒈沒有,不曾~經(jīng)許可
聞所~聞
⒉不~知
~可厚非
⒊在句末〈表〉疑問可以言~(可以說了嗎)?⒋地支第八位
也作次序第八
⒌⒍未的康熙字典解釋未【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畫:5畫,部外筆畫:1畫《唐韻》《集韻》《類篇》《韻會(huì)》《正韻》無沸切,音味
《說文》未,味也
六月,百果滋味已具,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之形
《爾雅·釋天》太歲在未曰協(xié)洽
《禮·月令註》季夏者,斗建未之辰也
又《前漢·律歷志》昧薆於未
《釋名》未,昧也
日中則昃,向幽昧也
又《玉篇》未猶不也,未有不,卽有也
又未央,複姓
見《李淳風(fēng)·乙巳占》
未的說文解字解釋未【卷十四】【未部】味也
六月,滋味也
五行,木老於未
象木重枝葉也
凡未之屬皆從未
無沸切文一說文解字注(未)味也
口部曰
味者、滋味也
六月滋味也
韻會(huì)引作六月之辰也
律書曰
未者、言萬物皆成
有滋味也
淮南天文訓(xùn)曰
未者、昧也
律曆志曰
昧薆於未
釋名曰
未、昧也
日中則昃
向幽昧也
廣雅釋言曰
未、味也
許說與史記同
五行木老於未
天文訓(xùn)曰
木生於亥
壯於卯
死於未
此卽昧薆之說也
象木重枝葉也
老則枝葉重?
故其字象之
無沸切
十五部
凡未之屬皆從未
未的古漢語解釋未wèi①<副>沒有;不曾
《廉頗藺相如列傳》:“計(jì)~定,求人可使報(bào)秦者
”②<副>不
《捕蛇者說》:“~若復(fù)吾賦不幸之甚也
”③<副>用在句尾表疑問,相當(dāng)于“否”、“沒有”
《書博雞者事》:“是足以報(bào)使君~耶?”④<名>地支的第八位,古代用以記日子
《登山記》:“是月丁~,與知府朱孝純子穎由南麓登
”⑤<名>十二時(shí)辰之一,相當(dāng)于下午一至三點(diǎn)
【未亡人】舊時(shí)寡婦自稱
未的謎語1.來字兩眼兒被刺瞎(打一字)2.一棒敲開天(打一漢字)3.改腳本(打一字)4.去一半,來一半(打一漢字)5.本末倒置(打一漢字)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