昉簬
昉簬是由漢字"昉"(讀音:fǎng,部首:日,筆畫數(shù):8)和漢字"簬"(讀音:lù,部首:竹,筆畫數(shù):19)組成的漢字組合。
根據(jù)這兩個(gè)漢字的含義,昉簬可能表示:
- 昉(昉的基本解釋1.明亮)和簬(簬的基本解釋〔箘~〕見“箘”)的組合意義
昉的信息
昉的部首: 日
昉的拼音: fǎng
昉的筆畫數(shù): 8
昉的繁體字: 昉
昉的筆順: 丨フ一一丶一フノ
昉的解釋: 昉的基本解釋1.明亮
2.起始
昉的介紹〈名〉日初明昉,明也
——《說文新附》〈動(dòng)〉起始呼黑為青,莫究所昉
——清·譚嗣同《學(xué)篇》昉的康熙字典解釋昉【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畫:8畫,部外筆畫:4畫〔古文〕昞《唐韻》分兩切《集韻》《韻會(huì)》甫兩切《正韻》妃兩切,音仿
《說文》明也
又《玉篇》適也
《公羊傳·隱二年》始滅昉於此乎
《註》昉,適也
齊人語
昉的說文解字解釋昉【卷七】【日部】明也
從日方聲
分兩切昉
簬的信息
簬的部首: 竹
簬的拼音: lù
簬的筆畫數(shù): 19
簬的繁體字: 簬
簬的筆順: ノ一丶ノ一丶丨フ一丨一丨一ノフ丶丨フ一
簬的解釋: 簬的基本解釋〔箘~〕見“箘”
簬的釋意簬lù1.箘簬
竹名,質(zhì)堅(jiān)勁,可制箭桿
簬的康熙字典解釋簬【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畫:18畫,部外筆畫:12畫〔古文〕簵《廣韻》洛故切《集韻》《韻會(huì)》《正韻》魯故切,音路
美竹
中作箭
《戰(zhàn)國策》趙襄子居晉陽,患無矢
張孟談曰:公宮之垣,皆以荻蒿苫楚廧之,請(qǐng)發(fā)而用之,則箘簵之勁不能過也
《註》簬卽簵
《韻會(huì)》或作
簬的說文解字解釋簬【卷五】【竹部】箘簬也
從竹路聲
《夏書》曰:“惟箘簬楛
”簵,古文簬從輅
洛故切說文解字注(簬)箘簬也
從竹
路聲
洛故切
五部
夏書曰
惟箘簬枯
禹貢文
枯各本作楛
今依木部正
(簵)古文簬
從輅
當(dāng)作簬或從輅
轉(zhuǎn)寫之誤也
篇、韻皆云簵同簬
今尙書、史記皆作簵
若古文四聲韻云簵古文
卽取諸誤本說文也
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