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的信息
易的部首: 日
易的拼音: yì
易的筆畫數(shù): 8
易的繁體字: 易
易的筆順: 丨フ一一ノフノノ
易的解釋: 易的基本解釋1.做起來不費事的;容易(跟“難”相對):簡~
輕~
~如反掌
顯而~見
得來不~
2.平和:平~近人
3.輕視
4.改變;變換:變~
~名
移風(fēng)~俗
不~之論
5.交換:貿(mào)~
交~
~貨協(xié)定
以物~物
6.姓
易的介紹〈動〉(象形
本義:蜥易)換,交換寒暑易節(jié)
——《列子·湯問》寡人欲以百里之地易安陵
——《戰(zhàn)國策·魏策》以大易小
弗敢易
易寡人之璧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楚人圍宋,易子而食
——《左傳·哀公八年》移風(fēng)易俗
——李斯《諫逐客書》貴人過而見之,易之以百金,獻諸朝
——明·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又如:易筋經(jīng)(講武術(shù)的書,托名南朝梁代達摩和尚所作);易簀(換竹席
比喻行將死亡);易貨(交換貨物);易地(互換所處的地位;交換土地);易身(換位)改變,更改獄詞無易
——清·方苞《獄中雜記》又如:易字(改換名字);易簀(更換竹席);易轍(改變行車道路);易心(改變心志;改變想法);易初(改變初衷);易革(改革,變革);易節(jié)(改變氣節(jié)操守)替代上古穴居而野處,后世圣人易之以宮室
——《易·系辭下》北都政變,以暴易暴者數(shù)矣!——章炳麟《致段祺瑞書》又如:易代(更換朝代)蔓延;傳播絕其本根,勿能使能殖,畏其易也
——《東觀漢記》又如:易種(蔓延其種)治,整治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
——《孟子》輕視
含有“不以為意”的意思易慢之心入之矣
——《禮記·樂記》
注:“易,輕易也
”是于圣人也,胥易技兿
——《莊子·應(yīng)帝王》
釋文引崔注:“易,相輕易也
”易者使傾
——《易·系辭下》
注;“易,慢易也
”吏民慢易之
——《漢書·王嘉傳》寄偽兒啼,恐栗,為兒狀
賊易之,對飲酒,醉
——唐·柳宗元《童區(qū)寄傳》是以古之易財,非仁也,財多也
——《韓非子·五蠹》〈形〉容易
與“難”相對貴貨而易土
——《國語·晉語七》不莊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
——《禮記·樂記》物幽興易愜,事勝趣彌濃
——唐·岑參《秋夜宿仙游寺南》事有難易
——清·彭端淑《為學(xué)一首示子侄》學(xué)有難易
又如:易與(容易對付);易可(容易);易人(可以輕易對付的人);易易(極容易);易如反掌簡易,簡省欒范易行以誘之
——《左傳》平坦羈堅轡,附易路
——《文選·枚乘·七發(fā)》又如:易野(平坦的原野);易道(平路);易地(平地)平易
如:易直(平易正直)和藹
如:易恬(和悅恬淡);易中(和悅其心)〈名〉古代指陰陽變代消長的現(xiàn)象王者乘時,圣人乘易
——《管子》古代卜筮書,包括《連山》、《歸藏》、《周易》,合稱三易《周易》的簡稱《易》,書名也
其卦本伏羲所畫,有交易、變易之義,故謂之《易》
——朱熹《周易本義序》本之易
——唐·柳宗元《柳河?xùn)|集》又如:《易》之八像(《易經(jīng)》中用八種符號(八卦)代表八種自然界中的現(xiàn)象)古代占卜官名昔者圣人建陰陽天土之情,立以為《易》,易抱龜南面,天子卷冕北面
——《禮記》卜筮之象,古代以示吉兇禍福卜易、談星、看相…晚生都略知道一二
——《儒林外史》彈奏弦樂器拽法之一,即中指向外,撥動琴弦通“埸”
邊界觀國之治亂臧否,至于疆易而端已見矣
——《荀子·富國》六五,喪羊于易,無悔
——《易·大壯》殖于疆易
——《漢書·食貨志上》吾易久遠
——《漢書·禮樂志》州名
治所在今河北省易縣易水的簡稱
在現(xiàn)在河北省西部,發(fā)源于易縣,在定興縣匯入南拒馬河秦兵旦暮渡易水
——《戰(zhàn)國策·燕策》易,出代州,經(jīng)保定之易州、安州至高陽,下與曹、徐、滋、沙諸河合
——明·徐向志《讀書札記》姓易的釋意易(象形
本義蜥易)換,交換寒暑易節(jié)
--《列子·湯問》寡人欲以百里之地易安陵
--《戰(zhàn)國策·魏策》以大易小
弗敢易
易寡人之璧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楚人圍宋,易子而食
--《左傳·哀公八年》移風(fēng)易俗
--李斯《諫逐客書》貴人過而見之,易之以百金,獻諸朝
--明·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又如易筋經(jīng)(講武術(shù)的書,托名南朝梁代達摩和尚所作);易簀(換竹席
比喻行將死亡);易貨(交換貨物);易地(互換所處的地位;交換土地);易身(換位)改變,更改獄詞無易
--清·方苞《易yì⒈好辦,不費力容~
~如反掌
明白~知
簡便~行
⒉平和平~近民
⒊改變,變換移風(fēng)~俗
⒋換,交易以物~物
國際貿(mào)~
⒌輕視高祖(劉邦)為亭長,素~諸吏(素向來)
⒍治,整治~田土
易的康熙字典解釋易【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畫:8畫,部外筆畫:4畫《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亦
《說文》蜥易,蝘蜓,守宮也
象形
祕書說:日月爲(wèi)易,象隂陽也
《易·繫辭》《易》者,象也
《疏》《易》卦者,爲(wèi)萬物之形象
《又》生生之謂易
《註》隂陽轉(zhuǎn)易,以成化生
《疏》隂陽變轉(zhuǎn)
《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灋: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
《註》易者,揲蓍變易之?dāng)?shù),可占者也
《孔穎達·周易正義》夫易者,變化之總名,改換之殊稱
《朱子·周易本義》《易》,書名也
其卦本伏羲所畫,有交易、變易之義,故謂之《易》
又《易·乾卦》不易乎世
《註》不爲(wèi)世所移易也
又《易·繫辭》日中爲(wèi)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
《公羊傳·宣十二年》交易爲(wèi)言
《註》交易,猶往來也
又《書·堯典》平在朔易
《傳》謂歲改易
又《禮·祭義》易抱龜南面
《疏》占易之官也
又《史記·項羽紀》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shù)里
《註》正義曰:開張易舊處
又姓
《姓氏急就篇》易氏,易牙之後
又水名
《水經(jīng)》易水出涿郡故安縣閻鄕西山
又州名
《廣韻》趙分晉得中山,秦爲(wèi)上谷郡,漢置涿郡,隋爲(wèi)易州,因水名之
又《廣韻》《集韻》《韻會》以豉切《正韻》以智切,音異
《易·繫辭》乾以易知
《疏》《易》謂《易略》
又《易·繫辭》辭有險易
《註》之泰則其辭易,之否則其辭險
《疏》易,說易也
又《禮·檀弓》易墓非古也
《註》易謂芟治草木
《孟子》易其田疇
《註》易,治也
又《禮·祭義》外貌斯須不莊不敬,而慢易之心入之矣
又《公羊傳·文十二年》俾君子易怠
《註》易怠,猶輕惰也
又《公羊傳·宣六年》是子之易也
《註》易,猶省也
又《論語》喪,與其易也,寧戚
《何晏註》和易也
《朱傳》易,治也
又《爾雅·釋詁》平、均、夷、弟,易也
《註》皆謂易直
《疏》易者,不難也
又《莊子·刻意篇》聖人休休焉,則平易矣
又《史記·禮書》能慮勿易
《註》易,謂輕易也
又《韻補》葉余支切
《詩·小雅》爾還而入,我心易也
還而不入,否難知也
易的說文解字解釋易【卷九】【易部】蜥易,蝘蜓,守宮也,象形
《祕書》說:日月爲(wèi)易,象陰陽也
一曰從勿
凡易之屬皆從易
羊益切文一說文解字注(易)蜥易、蝘蜓、守宮也
蟲部蜥下曰
蜥易也
蝘下曰
在壁曰蝘蜓
在艸曰蜥易
釋魚曰
榮螈、蜥蜴
蜥蜴、蝘蜓
蝘蜓、守宮也
郭云
轉(zhuǎn)相解
博異語、別四名也
方言曰
守宮、秦晉西夏謂之守宮
或謂之蠦
或謂之蜥蜴
其在澤中者謂之易蜴
南楚謂之蛇醫(yī)
或謂之蠑螈
東齊海岱謂之螔?
北燕謂之祝蜒
桂林之中守宮大者而能鳴
謂之蛤解
按許舉其三者、略也
易本蜥易
語言假借而難易之義出焉
鄭氏贊易曰
易之爲(wèi)名也
一言而函三義
簡易一也
變易二也
不易三也
按易彖二字皆古以語言假借立名
如象卽像似之像也
故許先言本義
而後引祕書說
云祕書者、明其未必然也
象形
上象首、下象四足
尾甚微、故不象
羊益切
十六部
古無去入之分
亦以豉切
今俗書蜥易字多作蜴
非也
按方言
蜥易、其在澤中者謂之易蜴
郭云
蜴音析
是可證蜴卽蜥字
非羊益切
小雅
胡爲(wèi)虺蜴
毛傳曰
蜴、螈也
釋文
蜴星歴反
字又作蜥
說文引詩正作蜥
毛語正與方言合
方言
易蜴、南楚謂之蛇醫(yī)
或謂之蠑螈
謂在澤中者也
螈卽蟲部之蚖字
蛇醫(yī)也
陸璣云
蜴一名蠑螈
水蜴也
或謂之蛇醫(yī)
如蜥易
然則蜥易者統(tǒng)名
倒言易蜥及單言蜥者、別其在澤中者言也
祕書說曰
日月爲(wèi)易
祕書謂緯書
目部亦云
祕書瞋從戌
按參同契曰
日月爲(wèi)易
剛?cè)嵯喈?dāng)
陸氏德明引虞翻注參同契云
字從日下月
象侌昜也
謂上從日象陽
下從月象陰
緯書說字多言形而非其義
此雖近理
要非六書之本
然下體亦非月也
一曰從勿
又一說從旗勿之勿
皆字形之別說也
凡易之屬皆從易
易的古漢語解釋易yì①<動>交換
《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以十五城請~寡人之璧
”《論積貯疏》:“罷夫羸老~子而咬其骨
”②<動>改變;變換
《涉江》:“陰陽~位,時不當(dāng)兮
”③<形>容易,與“難”相對
《滕王閣序》:“馮唐~老,李廣難封
”《為學(xué)》:“天下事有難~乎?”④<動>輕視
《童區(qū)寄傳》:“賊~之,對飲酒,醉
”⑤<形>平坦
《李愬雪夜入蔡州》:“由是賊中險~遠近虛實盡知之
”易的謎語1.不要太陽并不難(打一字)易
祖的信息
祖的部首: 礻
祖的拼音: zǔ
祖的筆畫數(shù): 9
祖的繁體字: 祖
祖的筆順: 丶フ丨丶丨フ一一一
祖的解釋: 祖的基本解釋1.祖父,稱父親的父親,也用來稱祖父一輩的親屬:~孫三代
外~
2.祖宗
泛指祖父以上的先代:高~
遠~
3.事業(yè)或派別的創(chuàng)始人:鼻~
~師爺
祖的介紹〈名〉(形聲
從示,且(jǔ)
從“示”與祭祀、宗廟有關(guān)
本義:祖廟)同本義祖,始廟也
——《說文》
段注:“始兼二義,新廟為始,遠廟亦為始
”左祖右社
——《周禮·考工記·匠人》受終于文祖
——《書·舜典》孔傳:“文祖者,堯文德之祖廟
”啟乃下,武王善之,封之于宋,立其祖
——《荀子·成相》又如:祖禰(祖禰廟
祖廟與父廟)祖父吾祖死于是
——唐·柳宗元《捕蛇者說》與吾祖居者
吾祖太常公
——明·歸有光《項脊軒志》祖宗;祖先;自祖父以上各輩尊長祖考來格
——《書·益稷》故先祖基之,子孫成之
——《鹽鐵論·結(jié)和》無念爾祖
——《詩·大雅·文王》又如:祖積(祖宗遺傳下來);祖貫(祖輩居住之處;祖籍);祖隴(祖?zhèn)鞯耐恋?;祖烈(祖宗的功業(yè));祖家(同一祖先的家族);祖訓(xùn)(祖先的遺訓(xùn);祖父的訓(xùn)戒)祖師
指言行、功業(yè)為后世所宗仰者[thefounder;thefounderofaschooloflearning,acraft,etc.]第一祖摩訶迦葉
——《景德傳燈錄》又如:祖心,祖意(祖師的心意);祖印(祖師法印);祖位(祖師);祖系(祖師世系)帝王的廟號
從漢代開始,凡創(chuàng)業(yè)的國君死,其廟號稱為“祖”
如漢稱劉邦為漢高祖,唐稱李淵為唐高祖蓋聞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
——《史記·孝文帝本紀》初,開始
亦指事物的本源浮游乎萬物之祖
——《莊子·山木》又如:祖始(本源;起源);祖源(水流的源頭);祖帖(最早的法帖);祖本(書籍、碑帖最先的刻本或拓本)根本;根據(jù)
亦指嫁接時作根株用的花木
如:祖花(嫁接時作根株用的花木)姓〈動〉效法;承襲皆祖屈原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又如:祖式(效法;仿效);祖用(仿效使用);祖法(效法);祖效(仿效;效法);祖尚(效法);祖襲(效法,因襲)崇尚
如:祖尚(崇尚效法)熟悉祖識地德
——《國語·魯語》又如:祖識(熟習(xí)知悉)出行時祭祀路神
引申為餞行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
——《戰(zhàn)國策·燕策》又如:祖道,祖韨(古人出行時祭祀路神);祖別(祖餞送別);祖行(餞別將病逝者;餞行)死者將葬時之祭
泛指為死者作祭
如:祖日(為死者設(shè)祭尊之日);祖泣(祭奠哭泣);祖暢(古代喪葬,于出殯前設(shè)奠所用的郁暢酒);祖臘(祖為古代祭祀五帝五神于明棠,以祖宗配食的祭名;臘是年終祭祀祖先的大祭)祖的釋意祖(形聲
從示,且
從示”與祭祀、宗廟有關(guān)
本義祖廟)同本義祖,始廟也
--《說文》
段注始兼二義,新廟為始,遠廟亦為始
”左祖右社
--《周禮·考工記·匠人》受終于文祖
--《書·舜典》孔傳文祖者,堯文德之祖廟
”啟乃下,武王善之,封之于宋,立其祖
--《荀子·成相》又如祖禰(祖禰廟
祖廟與父廟)祖父吾祖死于是
--唐·柳宗元《捕蛇者說》與吾祖居者
吾祖太常公
--明·歸有光《項脊軒志》祖宗;祖先;自祖父以上各輩尊長祖zǔ⒈父母的上一輩~母
外~父
伯~母
〈引〉先代的通稱~宗
~先
~~輩輩
⒉初,開始~師
始~
鼻~
萬物之~
⒊〈古〉出行時祭路神的迷信活動
〈引〉餞行~餞
⒋效法
⒌祖jiē1.見"祖厲"
祖的康熙字典解釋祖【午集下】【示部】康熙筆畫:10畫,部外筆畫:5畫〔古文〕《唐韻》則古切《集韻》《韻會》總古切《正韻》總五切,音組
《玉篇》父之父也
又先祖,始祖,通謂之祖
《詩·小雅》似續(xù)妣祖
《禮·喪服小記》別子爲(wèi)祖
又《說文》始廟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左祖右社
又《廣韻》始也,上也,本也
《禮·中庸》祖述堯舜
《仲尼燕居》如此則無以祖洽於衆(zhòng)
《前漢·食貨志》舜命后稷,以黎民祖饑
《孟康註》謂黎民始饑也
又法也
《禮·鄕飮酒義》亨狗於東方,祖陽氣之發(fā)於東方也
又習(xí)也
《魯語》祖識地德
又祭道神曰祖
共工之子曰修,好遠遊,舟車所至,靡不窮覽,故祀以爲(wèi)祖神
祖者,徂也
《詩·大雅》仲山甫出祖
《註》祖,將行犯軷之祭也
《左傳·昭七年》公將往,夢襄公祖
又姓
祖已之後,出范陽
又《集韻》咨邪切,音
《前漢·地理志》安定郡有祖厲縣
又神名
《山海經(jīng)》祖狀之尸
《註》音如柤棃之柤
又葉阻渚切,音樹
《張衡·東京賦》敺以就役,惟力是視
百姓弗能忍,是用息肩於大漢,而欣戴高祖
祖的說文解字解釋祖【卷一】【示部】始廟也
從示且聲
則古切〖注〗,古文
說文解字注(祖)始廟也
始兼兩義
新廟爲(wèi)始
遠廟亦爲(wèi)始
故祔祪皆曰祖也
釋詁曰
祖、始也
詩毛傳曰
祖、爲(wèi)也
皆引伸之義
如初爲(wèi)衣始、引伸爲(wèi)凡始也
從示
且聲
則古切
五部
祖的古漢語解釋祖zǔ①<名>祖廟;宗廟
《尚書·舜典》:“受終于文~
”②<名>祖先
桓寬《鹽鐵論·結(jié)合》:“故先~基之,子孫成之
”③<名>祖父
《捕蛇者說》:“吾~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六國論》:“思厥先~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
”④<名>開始
《察變》:“此區(qū)區(qū)一小草耳,若跡其~始,遠及洪荒
”⑤<動>效法
《屈原列傳》:“然皆~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
”⑥<動>出行時祭祀路神
《荊軻刺秦王》:“至易水上,既~,取道
”【祖本】書籍或者碑帖最早的刻本或拓本
【祖考】祖先
【祖師】一派學(xué)術(shù)、技藝、宗教的創(chuàng)始人
【祖述】闡述前人的行為學(xué)說,并加以效法
【祖送】餞行;送行
【祖席】送別的宴席
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