曷的信息
曷的部首: 曰
曷的拼音: hé
曷的筆畫數(shù): 9
曷的繁體字: 曷
曷的筆順: 丨フ一一ノフノ丶フ
曷的解釋: 曷的基本解釋文言疑問代詞
誰;什么:藐藐孤女,~依~恃?
~為不去?曷的介紹〈代〉何,什么曷,何也
——《說文》嗚呼!曷歸?——《五·五子之歌》汝曷弗告朕?——《書·盤庚上》曷云能來?——《詩·邶風(fēng)·雄雉》曷至哉?——《詩·王風(fēng)·君子于役》亦曷故哉?——明·張溥《五人墓碑記》又如:曷故(何故);曷勝(何勝);曷嘗(何嘗)何日,何時(shí)
如:曷歸(何日回)〈副〉怎么;為什么曷不委心任去留
——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又如:曷為(為何;為什么);曷苦(怎么樣;怎樣)為什么不,何不?——常含有勸告的意思此地不久必大亂,不可留也,曷避之?——清·王士禛《池北偶談》加強(qiáng)反問語氣,相當(dāng)于“豈”,“難道”禮云禮云,曷其然哉?——《后漢書》曷的釋意曷〈代〉何,什么曷,何也
--《說文》嗚呼!曷歸?--《五·五子之歌》汝曷弗告朕?--《書·盤庚上》曷云能來?--《詩·邶風(fēng)·雄雉》曷至哉?--《詩·王風(fēng)·君子于役》亦曷故哉?--明·張溥《五人墓碑記》又如曷故(何故);曷勝(何勝);曷嘗(何嘗)何日,何時(shí)曷〈副〉怎么;為什么曷不委心任去留
--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又如曷為(為何;為什么);曷苦(怎么樣;怎樣)為什么不,何不?--超有勸告的意思此地不久必大亂,不可留也,曷避之?--清·王士秅曷hé⒈文言疑問詞
義同"何"
有"什么"、"怎么"、"為什么"等意思
⒉通"盍"∥不
曷è1.逮;及
2.通"遏"
止
曷的康熙字典解釋曷【辰集上】【曰部】康熙筆畫:9畫,部外筆畫:5畫《唐韻》胡葛切《集韻》《韻會(huì)》《正韻》何葛切,音褐
《說文》何也
《易·損卦》曷之用
《註》曷,辭也
曷之用,言何用豐爲(wèi)也
《五經(jīng)文字》作曷者譌
又《爾雅·釋詁》曷,止也
又《玉篇》逐也,盍也
又《集韻》許葛切,音
相恐怯也
又阿葛切,音遏
逮也
又丘葛切,音喝
與?同
又與蝎同
《史記·蔡澤傳》先生曷鼻巨肩
《註》索隱曰:曷鼻,謂鼻如蝎蟲也
曷字從匂,不從匃作
曷的說文解字解釋曷【卷五】【曰部】何也
從曰匃聲
胡葛切說文解字注(曷)何也
雙聲也
詩有言曷者
如曷不肅雝
箋云
曷、何也
有言害者
如害澣害不
傳云
害、何也
害者、曷之假借字
詩書多以害爲(wèi)曷
釋詁
曷、止也
此以曷爲(wèi)遏
釋言曰
曷、盍也
此亦假借
凡言何不者、急言之但云曷也
從曰
匃聲
胡葛切
十五部
曷的古漢語解釋曷hé①<代>什么
《五人墓碑記》:“蹈死不顧,亦~故哉
”②<代>怎么;為什么
《歸去來兮辭》:“寓形宇內(nèi)復(fù)幾時(shí),~不委心任去留
”③<代>通“盍”,何不,為什么不
《詩經(jīng)·有杕之杜》:“中心好之,~飲食之
”④<副>豈;難道
《荀子·強(qiáng)國(guó)》:“~若是而可以持國(guó)乎?”曷
脩的信息
脩的部首: 月
脩的拼音: xiū
脩的筆畫數(shù): 10
脩的繁體字: 脩
脩的筆順: ノ丨丨ノフ丶丨フ一一
脩的解釋: 脩的基本解釋1.舊時(shí)送給老師的酬金(原義為干肉,古時(shí)弟子用來送給老師做見面禮):~金
束~
2.同“修”
脩的介紹〈名〉(形聲
從肉,攸(yōu)聲
本義:干肉)同本義(加姜桂等香料,捶制而成)脩,脯也
——《說文》三問皆脩
——《周禮·掌客》取糗與腶脩
——《儀禮·有司徹》棗栗段脩
——《禮記·昏義》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論語·述而》凡肉脩之頒賜,皆掌之
——《周禮·天官》又如:脩脯(干肉);脩脡(即束脩,十條干肉)
又指用香料制成的干肉析言之,則薄析曰輔,捶而施姜桂曰段脩
——《說文解字注》指學(xué)生致教師的酬金小兒跟隨肄業(yè),以房資作為脩金
——《鏡花緣》又如:脩脯(付給教師的酬金);脩金(送給老師的酬金)通“羞”
美味的食品祀五帝,則掌百官之誓戒,與其具脩
——《周禮·大宰》脩,爵無數(shù)
——《禮記·鄉(xiāng)飲酒義》〈形〉高;長(zhǎng)脩,長(zhǎng)也
——《小爾雅》四牡脩廣
——《詩·小雅·六月》頸脩七寸
——《禮記·投壺》則及其大脩也
——《考工記·弓人》
注:“猶久也
”朱儒問徑天高于脩人
——《淮南子·說山》
注:“長(zhǎng)人也
”又如:脩垌(遙遠(yuǎn)的田野);脩眉(遠(yuǎn)山);脩路(長(zhǎng)路;遠(yuǎn)道);脩途(長(zhǎng)途,遠(yuǎn)路);脩隔(遙遠(yuǎn)而阻隔);脩久(長(zhǎng)久);脩長(zhǎng)(長(zhǎng)遠(yuǎn))美好老冉冉其將至兮,恐脩名之不立
——屈原《離騷》又如:脩名(美好的名聲);脩美(美好);脩脩(修長(zhǎng)美好貌);脩善(行善);脩態(tài)(美好的姿態(tài))〈動(dòng)〉假借為“修”
興建;興修鄭人脩城
——《左傳》脩井也
——《易·象傳》又如:脩文(興修文德);脩營(yíng)(修建,營(yíng)建);脩業(yè)(建立功業(yè))修理;整修脩我長(zhǎng)矛
——《詩·秦風(fēng)·無衣》脩我甲兵
脩我矛戟
又如:脩同(修通);脩完(修繕完備);脩奉(修繕供奉);脩理(端謹(jǐn)整飭;整理;整修)治理與其具脩
——《周禮·太宰》
注:“埽除糞灑
”則為主睹懛除
——《周禮·山虞》
注:“治道路場(chǎng)壇
”又如:脩平(治理);脩理(整治);脩復(fù)(整治而恢復(fù)之);脩領(lǐng)(猶言治理);脩繕(治理)修養(yǎng)[self-cultivate]聿脩厥德
——《詩·大雅·文王》又如:脩己(自我修養(yǎng));脩行(修養(yǎng)德行);脩潔,脩志(培養(yǎng)高尚的志向)遵循
如:脩正(遵循正道);脩古(遵循古道);脩奉(送循奉行);脩述(循守繼述)學(xué)習(xí);研習(xí)屬脩士
——《荀子·禮論》
注:“士之進(jìn)脩者,謂上上也
”又如:脩習(xí)(學(xué)習(xí);研習(xí)崇尚);脩學(xué)(研習(xí)學(xué)業(yè);治學(xué));脩蕩(學(xué)習(xí)宣揚(yáng))脩的釋意脩(形聲
從肉,攸聲
本義干肉)同本義(加姜桂等香料,捶制而成)脩,脯也
--《說文》三問皆脩
--《周禮·掌客》取糗與腶脩
--《儀禮·有司徹》棗栗段脩
--《禮記·昏義》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論語·述而》凡肉脩之頒賜,皆掌之
--《周禮·天官》又如脩脯(干肉);脩脡(即束脩,十條干肉)
又指用香料制成的干肉析言之,則薄析曰輔,捶而施姜桂曰段脩
--《說文解字注》指學(xué)生致教師的酬金小兒跟隨肄業(yè),以房資作為脩金
--《鏡花緣》又如脩脯(付脩xiū⒈干肉
〈古〉弟子用來送給老師的見面禮束~(一束干肉)◇來指送給老師的酬金~金
⒉同"修"
脩的康熙字典解釋脩【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7畫《唐韻》息流切《集韻》《韻會(huì)》《正韻》思留切,音羞
《說文》脯也
《正字通》肉條,割而乾之也
《釋名》縮也
臘脯乾燥而縮
《周禮·天官·膳夫》凡肉脩之頒賜皆掌之
《註》脩,脯也
又《內(nèi)饔》凡掌共羞脩膴胖骨鱐,以待共膳
《註》脩,鍛脯也
《左傳·莊二十四年》女贄不過榛栗棗脩
《註》脩,脯也
《釋文》鍛脯加薑桂曰脩
又治也,習(xí)也
《書·說命》爾交脩子
《疏》令其交更脩治己也
《詩·大雅》脩爾車馬
《禮·禮運(yùn)》講信脩睦
又《韻會(huì)》長(zhǎng)也
《詩·小雅》四牡脩廣
《傳》脩,長(zhǎng)也
又《大雅》孔脩且張
《屈原·離騷》路曼曼其脩遠(yuǎn)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註》長(zhǎng)也
又掃除也
《周禮·天官》掌百官之誓戒,與其具脩
《註》脩,掃除糞酒
《禮·祭義》宮室旣脩
《註》脩,設(shè),謂除及黝堊
又備也
《周語》脩其簠簋
《註》備也
又久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目不荼,則及其大脩也,筋代之受病
《註》脩,猶久也
又儆也
《魯語》吾冀而朝夕脩我
《註》儆也
又乾也
《詩·王風(fēng)》中谷有蓷,暵其脩矣
《傳》脩,且乾也
又《爾雅·釋樂》徒鼓鍾謂之脩
又草名
《山海經(jīng)》賈超之山,其中多龍脩
《註》郭曰:龍須也
似莞而細(xì),生山石穴中
又魚名
《山海經(jīng)》橐山,橐水出焉,其中多脩辟之魚
又姓
《韻會(huì)》漢有屯騎校尉脩炳
又人名
《屈原·離騷》吾令蹇脩以爲(wèi)理
《註》蹇脩,伏羲氏之臣也
又《正韻》云九切,音有
《周禮·春官·鬯人》廟用脩
《註》脩,器名,漆尊也
鄭康成曰:脩讀爲(wèi)卣
又《集韻》他彫切,音祧
縣名,在信都
周亞夫封邑
《前漢·恩澤侯表序》孝景將侯王氏,脩侯犯色
《註》脩,讀曰條
又《類篇》思邀切,音宵
脩脩,羽敝也
《正字通》說文脩,脯也
修,飾也
分爲(wèi)二
今脩修通
脩的說文解字解釋脩【卷四】【肉部】脯也
從肉攸聲
息流切說文解字注(脩)脯也
膳夫大鄭注曰
脩、脯也
按此統(tǒng)言之
析言之則薄析曰脯
捶而施薑桂曰段脩
後鄭注內(nèi)饔云脩、鍛脯也是也
曲禮疏云
脯訓(xùn)始
始作卽成也
脩訓(xùn)治
治之乃成
修治之謂捶而施薑桂
經(jīng)傳多假脩爲(wèi)修治字
從肉
攸聲
息流切
三部
脩的古漢語解釋脩xiū①<名>干肉
《周禮·天官·膳夫》:“凡肉~之頒賜,皆掌之
”②<動(dòng)>通“修”
修飾;裝飾
《楚辭·九辯》:“今~飾而窺鏡兮
”③<動(dòng)>通“修”
研究;學(xué)習(xí)
《三國(guó)志·吳書·呂蒙傳》:“蒙少不~書傳
”④<動(dòng)>通“修”
治理;整治
諸葛亮《草廬對(duì)》:“內(nèi)~政理
”【引】修建
《鹽鐵論·備胡》:“~城郭
”⑤<形>通“修”
高,長(zhǎng)
《戰(zhàn)國(guó)策·齊策一》:“鄒忌~八尺有余
”⑥<形>通“修”
善;美好
《離騷》:“恐~名之不立
”【辨】修,脩
見“修”
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