朌瀠
朌瀠是由漢字"朌"(讀音:bān,fén,部首:月,筆畫數(shù):8)和漢字"瀠"(讀音:yíng,部首:氵,筆畫數(shù):19)組成的漢字組合。
根據(jù)這兩個漢字的含義,朌瀠可能表示:
- 朌(朌的基本解釋[bān]1.頒賜;賦與)和瀠(瀠的基本解釋〔~洄〕水流迴旋)的組合意義
朌的信息
朌的部首: 月
朌的拼音: bān,fén
朌的筆畫數(shù): 8
朌的繁體字: 朌
朌的筆順: ノフ一一ノ丶フノ
朌的解釋: 朌的基本解釋[bān]1.頒賜;賦與
2.發(fā)布
[fén]1.頭大的樣子
2.眾多
朌的康熙字典解釋朌【辰集上】【月部】康熙筆畫:7畫,部外筆畫:3畫《集韻》逋還切,音班
頒通作朌
《儀禮·聘禮》朌肉及廋車
《註》朌,猶賦也
《禮·王制》名山大澤不以朌
《註》朌,讀爲班
朌的說文解字解釋頒【卷九】【頁部】大頭也
從頁分聲
一曰鬢也
《詩》曰:“有頒其首
”布還切說文解字注(頒)大頭也
小雅魚藻曰
魚在在藻
有頒其首
傳曰
頒、大首皃
苕之華
羘羊墳首
傳曰
墳、大也
此假墳爲頒也
孟子
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
此假頒爲?也
周禮
匪頒之式
鄭司農(nóng)云
匪、分也
頒讀爲班布之班
謂班賜也
此假頒爲班也
從
分聲
布還切
按古音在十三部
符分切
一曰鬢也
鬢者、頰髮也
引伸之頰亦曰頒
玉藻
笏、大夫以魚須文竹
鄭云
文猶飾也
大夫、士飾竹以爲笏
按須乃頒之誤
故釋文音班
崔靈恩作魚班
知唐初故作頒
須無音班之理
魚頒者、謂魚頰骨
考工記注曰之而、頰也是也
詩曰
有頒其首
證前一義
朌
瀠的信息
瀠的部首: 氵
瀠的拼音: yíng
瀠的筆畫數(shù): 19
瀠的繁體字: 瀠
瀠的筆順: 丶丶一丶ノノ丶丶ノノ丶丶フフフ丶丨ノ丶
瀠的解釋: 瀠的基本解釋〔~洄〕水流迴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