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的信息
柔的部首: 木
柔的拼音: róu
柔的筆畫數(shù): 9
柔的繁體字: 柔
柔的筆順: フ丶フ丨ノ一丨ノ丶
柔的解釋: 柔的基本解釋1.軟(跟“剛”相對):~軟
~韌
~枝嫩葉
2.使變軟:~麻
3.柔和(跟“剛”相對):~情
溫~
她的性子很~
4.姓
柔的介紹1.柔[Róu]2.柔[róu]柔[Róu]〈名〉通“輮”
車輪的外周椎車無柔
——《鹽鐵論·散不足》漢代侯國名
治所在今山東省臨沂地區(qū)境內(nèi)柔[róu]〈形〉(形聲
從木,矛聲
本義:樹木可曲可直)同本義柔,木曲直也
——《說文》
段注:“凡木曲者可直,直者可曲,曰柔
”荏染柔木
——《詩·小雅·小弁》又如:柔木(柔軟而又堅韌的木)柔弱;細(xì)嫩柔,弱也
——《廣雅》爰求柔桑
——《詩·豳風(fēng)·七月》薇亦柔止
——《詩·小雅·采微》柔弱者,生之徒也
——《說苑·敬慎》柔弱者,道之要也
——《淮南子·原道》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fēng)
——明·袁宏道《滿井游記》又如:柔枝嫩葉;柔條(嫩枝);柔紅(柔嫩的花);柔莩(幼芽附著的種子薄膜);柔荏(草木枝葉柔韌);柔桑(嫩桑葉);柔稚(幼嫩)柔軟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
——李清照《點(diǎn)絳唇》又如:柔滑如荑(柔荑);柔穰(柔軟的穰草);柔暖(柔軟溫暖);柔腴(柔軟豐滿);柔鈍(柔軟而不鋒利);柔毳(柔軟的皮毛);柔革(柔軟的皮革)柔和;溫和柔而立
——《書·皋陶謨》
鄭注:“性行和柔
”柔而正
——《禮記·樂記》其聲和以柔
——《史記·樂書》然則柔風(fēng)甘雨乃至
——《管子·四時》士不偏不黨,柔而堅
——《呂氏春秋·士容》柔色以溫之
——《禮記·內(nèi)則》又如:柔謹(jǐn)(溫和恭謹(jǐn));柔緩(溫和寬厚);柔調(diào)(溫和地調(diào)治);柔愿(溫和樸實(shí));柔慈(溫和仁慈);柔雅(溫和文雅);柔黃(嫩黃);柔良(柔順善良);柔明(柔順而聰明);柔合(柔順彌合);柔訥(柔順而不直言);柔謙(柔和謙遜);柔嘉(柔和美善);柔雌(柔和);柔仁(柔和而仁慈);柔心(性情柔和);柔奸(表面柔和而內(nèi)心奸詐);柔氣(氣質(zhì)柔和的人)溫柔柔情綽態(tài),媚于語言
——曹植《洛神賦》又如:柔媚嬌俏(溫柔和順,嫵媚俏麗);柔婉(溫柔);柔閑(溫柔、嫻淑);柔娥(溫柔的美女);柔善(性格溫柔的善良之人);柔情俠骨(溫柔的情態(tài),俠義的性格);柔淑(溫柔賢淑);柔惡(外似溫柔內(nèi)心惡劣的人);柔惠(溫順柔和);柔習(xí)(溫順馴服);柔慎(溫順謹(jǐn)慎);柔煦(馴順)軟弱;柔弱蚤見而心柔懦
——《韓非子·亡征》又如:柔膚弱體(柔弱的身體);柔蔓(柔弱的藤蔓);柔靡(柔弱委靡);柔筋脆骨(柔弱的筋骨);柔柯(柔弱的枝條);柔脆(柔弱,軟弱);柔橈(柔弱苗條)柔美
如:柔妍(嬌柔秀麗);柔艷(柔美的花);柔纖(柔美纖巧);柔顏(柔嫩的容顏);柔情綽態(tài)(柔美的情態(tài));柔鄉(xiāng)(女色迷人之境);柔握(柔美的手)〈動〉安撫或平息,尤其通過讓步柔遠(yuǎn)能邇
——《書·舜典》懷柔百神
——《詩·周頌·時邁》又如:柔遠(yuǎn)(安撫遠(yuǎn)人或遠(yuǎn)方邦國);柔遠(yuǎn)能邇(懷柔遠(yuǎn)方,優(yōu)撫近地);柔軟綏懷(安撫外方歸順者);柔遠(yuǎn)鎮(zhèn)邇(安撫遠(yuǎn)方,安定內(nèi)地)通過加工使變軟柔其肉
——《禮記·內(nèi)則》又如:柔麻;柔融(溶化使柔軟)潤澤祝融亦能昭顯天地之光明,以生柔嘉材者也
——《國語·鄭語》厲利劍者,必以柔砥
——《淮南子·說山》靈之圣之,歲殷澤柔
——南朝·梁·江淹《迎送神升歌》柔的釋意柔(形聲
從木,矛聲
本義樹木可曲可直)同本義柔,木曲直也
--《說文》
段注凡木曲者可直,直者可曲,曰柔
”荏染柔木
--《詩·小雅·小弁》又如柔木(柔軟而又堅韌的木)柔弱;細(xì)嫩柔,弱也
--《廣雅》爰求柔桑
--《詩·豳風(fēng)·七月》薇亦柔止
--《詩·小雅·采微》柔弱者,生之徒也
--《說苑·敬慎》柔弱者,道之要也
--《淮南子·原道》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fēng)
--明·袁宏道《滿井游記》又如柔枝嫩葉;柔條(嫩枝);柔紅(柔嫩的花);柔莩(幼芽附著的種子薄膜);柔荏柔róu⒈軟,嫩~軟
~枝
⒉溫和,跟"剛"相對~和
~順
溫~
柔的康熙字典解釋柔【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畫:9畫,部外筆畫:5畫《唐韻》耳由切《集韻》《韻會》《正韻》而由切,受平聲
《說文》木曲直也
又柔者剛之反
《易·說卦》立地之道,曰柔與剛
《書·洪範(fàn)》沈潛剛克,高明柔克
《老子·道德經(jīng)》豈非以其柔耶
又安也
《書·舜典》柔遠(yuǎn)能邇
又服也
《左傳·僖二十八年》我得天,楚伏其罪,我且柔之矣
又草木新生曰柔
《詩·小雅》薇亦柔止
又國名
《前漢·地理志》屬瑯邪郡
俗作,非
柔的說文解字解釋柔【卷六】【木部】木曲直也
從木矛聲
耳由切說文解字注(柔)木曲直也
洪範(fàn)曰
木曰曲直
凡木曲者可直、直者可曲曰柔
考工記多言揉
許作煣
云屈申木也
必木有可曲可直之性、而後以火屈之申之
此柔與煣之分別次弟也
詩荏染柔木
則謂生木
柔之引伸爲(wèi)凡耎弱之偁、凡撫安之偁
從木
矛聲
耳由切
三部
柔的古漢語解釋柔róu①<形>草木始生;稚嫩
《詩經(jīng)·豳風(fēng)·七月》:“遵彼微行,爰求~桑
”②<形>柔軟;柔弱
《后漢書·光武帝紀(jì)》:“吾理天下,亦欲以~道行
”③<形>和;順
《管子·四時》:“然則~風(fēng)甘雨乃至,百姓乃壽
”④<動>安撫
《國語·齊語》:“寬惠~民,弗若也
”【柔翰】毛筆
【柔嘉】溫柔而美善
【柔遠(yuǎn)】安撫遠(yuǎn)方的民族,使歸順
【柔則】以柔順為準(zhǔn)則
古代女子的道德準(zhǔn)則
柔的謎語1.木制的矛(打一字)柔
鬷的信息
鬷的部首: 鬲
鬷的拼音: zōng
鬷的筆畫數(shù): 19
鬷的繁體字: 鬷
鬷的筆順: 一丨フ一丨フ丶ノ一丨ノ丶フ丨ノ丶ノフ丶
鬷的解釋: 鬷的基本解釋1.古代的一種釜
2.古通“總”,聚集:“~六校之飛將
”3.姓
鬷的釋意鬷zōng1.釜的一種
2.通"奏"
奏進(jìn)
參見"鬷假"
3.通"總"
會聚
4.姓
春秋有鬷蔑
見《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鬷的康熙字典解釋鬷【亥集上】【鬲部】康熙筆畫:19畫,部外筆畫:9畫《唐韻》子紅切《集韻》《韻會》祖叢切,音葼
《說文》釜屬也
又《詩·風(fēng)》越以鬷邁
《傳》鬷,數(shù)也
《疏》鬷謂麻縷,毎數(shù)一升而用繩紀(jì)之,故鬷爲(wèi)數(shù)也
又《詩·商頌》鬷假無言
《傳》總也
○按《中庸》引《詩》作奏假
又地名
《後漢·郡國志》隮隂郡定陶有三鬷亭
《註》湯伐三鬷
又姓
《左傳·昭二十九年》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實(shí),甚好龍,以服事帝舜
帝賜之姓曰董氏,曰豢龍,封諸鬷川,鬷夷氏其後也
又《廣韻》作孔切《集韻》《正韻》祖動切,音摠
草名
《爾雅·釋草》素華軌鬷
又《集韻》作弄切,音糉
漢侯國名
○按《前漢·王子侯年表》作鬷,音悾
又子弄反,又子公反
鬷的說文解字解釋鬷【卷三】【鬲部】釜屬
從鬲?聲
子紅切說文解字注(鬷)鬴屬
廣雅
鐈鬲鬷也
陳風(fēng)
越以鬷邁
商頌
鬷假無言
毛曰
鬷、數(shù)也
又曰
鬷、緫也
數(shù)讀如數(shù)罟之?dāng)?shù)
數(shù)罟、豳風(fēng)作緵罟
魚麗作緫罟
然則二傳皆謂鬷者、緫之假借字也
從鬲
?聲
子紅切
九部
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