栭揵
栭揵是由漢字"栭"(讀音:ér,部首:木,筆畫數(shù):10)和漢字"揵"(讀音:jiàn,qián,jiǎn,部首:扌,筆畫數(shù):11)組成的漢字組合。
根據(jù)這兩個漢字的含義,栭揵可能表示:
- 栭(栭的基本解釋1.斗拱)和揵(揵的基本解釋[jiàn]1.連接:“淮陽包陳以南~之江)的組合意義
栭的信息
栭的部首: 木
栭的拼音: ér
栭的筆畫數(shù): 10
栭的繁體字: 栭
栭的筆順: 一丨ノ丶一ノ丨フ丨丨
栭的解釋: 栭的基本解釋1.斗拱
2.朽木上生的蕈類
揵的信息
揵的部首: 扌
揵的拼音: jiàn,qián,jiǎn
揵的筆畫數(shù): 11
揵的繁體字: 揵
揵的筆順: 一丨一フ一一一一丨フ丶
揵的解釋: 揵的基本解釋[jiàn]1.連接:“淮陽包陳以南~之江
”2.古同“楗”,堵塞河堤決口所用的竹木等材料:“塞瓠子決河,……而下淇園之竹以為~
”[qián]1.用肩扛
2.舉,揚:“~鰭掉尾,振鱗奮翼
”3.豎立:“~六枳而為籬兮
”4.拔癩
[jiǎn]難
揵的康熙字典解釋揵【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9畫《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渠焉切,音乾
舉也
以肩舉物也
《後漢·輿服志》揵弓韣九鞬
又《集韻》渠言切,健平聲
亦舉也
《詩·小雅·卷髮如蠆箋》蠆尾末揵然
《司馬相如·上林賦》揵鰭掉尾,振鱗奮翼
又《韻會》丘言切,音?
又《集韻》《韻會》巨偃切,健上聲
義同
又閉也
與楗通
《莊子·庚桑楚》外韄者不可繁而捉,將內(nèi)揵
內(nèi)韄者不可繆而捉,將外揵
《註》韄,縛也
揵,閉塞也
《前漢·溝洫志》塞瓠子決河,下淇園之竹以爲(wèi)揵
《註》樹竹塞水決之口,稍稍布插按樹之,水稍弱,補令密,謂之揵,以草塞其衷,乃以土塡之
又立封界也
或曰接也
《前漢·賈誼傳》梁起於新郪以北,著之河淮陽,包以南,揵之江
《註》揵謂立封界也
或曰接也
又堅也
《張衡·思賦》左靑琱以揵芝,右素威以司鉦
又《唐韻》居偃切《集韻》紀(jì)偃切,建上聲
亦舉也
又難也
又《前漢·賈誼傳註》師古曰:鉅偃反
又《集韻》《韻會》九件切,音蹇
義同
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