棹裰
棹裰是由漢字"棹"(讀音:zhào,zhuō,部首:木,筆畫數(shù):12)和漢字"裰"(讀音:duō,部首:衤,筆畫數(shù):13)組成的漢字組合。
根據(jù)這兩個(gè)漢字的含義,棹裰可能表示:
- 棹(棹的基本解釋[zhào]1.劃船的一種工具,形狀和槳差不多)和裰(裰的基本解釋1.縫補(bǔ)(破衣):補(bǔ)~)的組合意義
棹的信息
棹的部首: 木
棹的拼音: zhào,zhuō
棹的筆畫數(shù): 12
棹的繁體字: 棹
棹的筆順: 一丨ノ丶丨一丨フ一一一丨
棹的解釋: 棹的基本解釋[zhào]1.劃船的一種工具,形狀和槳差不多
2.劃船:“或命巾車,或~孤舟”
3.船:~夫(船家)
歸~
[zhuō]同“桌”
棹的介紹1.棹[zhào]棹[zhào]〈名〉(形聲
從木,卓聲
本義:長的船槳)同本義桂棹兮蘭枻
——《楚辭·九歌·湘君》又如:棹竿(竹竿制作的船槳)泛指船槳短棹沿洄野興濃
——陸游《泛舟》又如:短棹(短把的船槳)指船發(fā)戰(zhàn)棹東下
——《宋史·太祖本紀(jì)》春歌弄明月,歸棹落花前
——徐彥伯《采蓮曲》又如:棹夫(船夫);棹郎(船夫);棹楫(船槳);棹影(船影)〈動〉劃[船]或命巾車,或棹孤舟
——晉·陶潛《歸去來兮辭》又如:棹船(劃船);棹力(船槳劃水之力);棹舟(劃船);棹卒(操棹行船的兵士)棹的釋意棹(形聲
從木,卓聲
本義長的船槳)同本義桂棹兮蘭枻
--《楚辭·九歌·湘君》又如棹竿(竹竿制作的船槳)泛指船槳短棹沿洄野興濃
--陸游《泛舟》又如短棹(短把的船槳)指船發(fā)戰(zhàn)棹東下
--《宋史·太祖本紀(jì)》春歌弄明月,歸棹落花前
--徐彥伯《采蓮曲》又如棹夫(船夫);棹郎(船夫);棹楫(船槳);棹影(船影)棹劃或命巾車,或棹孤舟
--晉·陶潛《歸去來兮辭》又如棹船(劃船);棹力(船槳劃水之力);棹舟(劃船);棹卒(操棹行船的兵士)棹(櫂)zhào劃船的用具,形狀像槳
〈引〉船,〈方〉劃(船)歸~
~舟
棹zhuō1.木名
2.同"桌"
桌子
棹的康熙字典解釋棹【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8畫《唐韻》同櫂
《謝靈運(yùn)·登臨海嶠詩》鶩棹逐驚流
又《類篇》直角切
《正字通》倚卓也
《楊億·談苑》咸平景德中,主家造檀香倚卓
又木名
《南方草木狀》棹樹榦葉俱似椿,以其葉鬻汁漬果,呼爲(wèi)棹汁
若以棹汁雜彘肉食者,爲(wèi)雷震
出高涼郡
棹的古漢語解釋棹zhào①<名>劃船用長漿
屈原《湘君》:“桂~兮蘭枻
”②<名>船
韓愈《答柳州食蝦蟆詩》:“哀哉思慮深,未見許回~
”③<動>用漿劃船
《歸去來兮辭》:“或命巾車,或~孤舟
”棹
裰的信息
裰的部首: 衤
裰的拼音: duō
裰的筆畫數(shù): 13
裰的繁體字: 裰
裰的筆順: 丶フ丨ノ丶フ丶フ丶フ丶フ丶
裰的解釋: 裰的基本解釋1.縫補(bǔ)(破衣):補(bǔ)~
2.見〔直裰〕裰的介紹〈動〉縫補(bǔ)裰,補(bǔ)綴破衣也
——《廣韻》裰的釋意裰縫補(bǔ)裰,補(bǔ)綴破衣也
--《廣韻》裰duō①縫補(bǔ)(破衣)補(bǔ)~
②直裰
古代長袍便服
也指僧袍、道袍
裰的康熙字典解釋裰【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畫:14畫,部外筆畫:8畫《唐韻》丁括切《集韻》都括切,音掇
補(bǔ)裰破衣也
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