楂刓
楂刓是由漢字"楂"(讀音:zhā,chá,部首:木,筆畫(huà)數(shù):13)和漢字"刓"(讀音:wán,部首:刂,筆畫(huà)數(shù):6)組成的漢字組合。
根據(jù)這兩個(gè)漢字的含義,楂刓可能表示:
- 楂(楂的基本解釋[zhā]見(jiàn)〔山楂〕[chá]同“茬”)和刓(刓的基本解釋1.削去棱角:~方以為圓)的組合意義
楂的信息
楂的部首: 木
楂的拼音: zhā,chá
楂的筆畫(huà)數(shù): 13
楂的繁體字: 楂
楂的筆順: 一丨ノ丶一丨ノ丶丨フ一一一
楂的解釋: 楂的基本解釋[zhā]見(jiàn)〔山楂〕[chá]同“茬”
楂的介紹1.楂[chá]2.楂[zhā]楂[chá]〈名〉水中木筏窮岸有盤(pán)楂
——何遜《度連圻》同“槎”另見(jiàn)zhā楂[zhā]〈名〉果木名,指薔薇科山楂、野山楂一類(lèi)的植物
果實(shí)紅色、味酸,可食,也可入藥云山得伴松檜老,霜雪自困楂梨粗
——宋·蘇軾《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另見(jiàn)chá楂的釋意楂水中木筏窮岸有盤(pán)楂
--何遜《度連圻》同槎”zha楂果木名云山得伴松檜老,霜雪自困楂梨粗
--宋·蘇軾《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楂(樝)zh?、雹惨?jiàn)茬(楂)
楂chá1.木筏
2.樹(shù)木砍伐后殘留的根株
3.指農(nóng)作物收割后遺留的根莖
4.樹(shù)的杈枝
5.短而硬的頭發(fā)或胡子
多指剪落的﹑剪而未盡的或剛長(zhǎng)出來(lái)的
6.量詞
猶遍﹑次
楂的康熙字典解釋楂【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畫(huà):13畫(huà),部外筆畫(huà):9畫(huà)《唐韻》《集韻》《韻會(huì)》《正韻》鋤加切
同查
詳查、槎註
又楂楂,鵲聲
《韓愈·雜詩(shī)》鵲鳴聲楂楂
又果名
與柤同
《柳宗元·贈(zèng)劉禹錫張署詩(shī)》傖父饋酸楂
又《韻會(huì)》引歐陽(yáng)氏曰:張騫乗槎,乃此楂字
亦通作查
楂的說(shuō)文解字解釋柤【卷六】【木部】木閑
從木且聲
側(cè)加切說(shuō)文解字注(柤)木閑也
門(mén)部曰
閑、闌也
廣雅曰
柤樘柱距也
距當(dāng)作歫、止也
從木
且聲
側(cè)加切
按當(dāng)依廣雅士加切
古音在五部
楂的謎語(yǔ)1.村前寨后轉(zhuǎn)一天(打一字)楂
刓的信息
刓的部首: 刂
刓的拼音: wán
刓的筆畫(huà)數(shù): 6
刓的繁體字: 刓
刓的筆順: 一一ノフ丨丨
刓的解釋: 刓的基本解釋1.削去棱角:~方以為圓
2.(用刀子等)挖;刻
刓的介紹〈動(dòng)〉(形聲
從刀,元聲
本義:削去棱角)同本義刓,斷也
——《廣雅·釋詁一》刻印刓而不能授
——《史記·酈生賈陸傳》刻印刓忽不能予
——《漢書(shū)·韓信傳》又如:刓剔(削剃)磨損
如:刓隱(因磨損而模糊不清);刓缺(磨損殘缺);刓鈍(磨損鈍弊);刓弊(磨損)雕琢刓方以為圓兮
——《楚辭·懷沙》又如:刓飾(雕琢修飾);刓鑿(雕鑿);刓刻(刻削;研磨)殘缺,凋敝
如:刓困(凋敝疲困);刓弱(殘損疲弱);刓繆(損壞錯(cuò)亂)玩忽
如:刓弛(玩忽廢弛);刓脫(玩忽疏略);刓瀆(玩忽輕慢)挖,剜
如:刓其目刓的釋意刓wán1.削去棱角
2.引申為圓
3.磨損;殘缺
4.雕鏤,鑿刻
5.剜,挖去
6.陡峭如刀削貌
7.通"玩"
摩挲
8.地名
在今陜西省澄城縣南,大荔縣東北
見(jiàn)《左傳.文公四年》
刓的康熙字典解釋刓【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畫(huà):6畫(huà),部外筆畫(huà):4畫(huà)《唐韻》五丸切《集韻》《韻會(huì)》《正韻》吾官切,音岏
《說(shuō)文》剸也
從刀,元聲
一曰齊也
《徐曰》印刓弊
《前漢·韓信傳》刻印刓忍不能予
《註》蘇林曰:刓音刓角之刓,與摶同
手弄角訛,不忍授也
《玉篇》削也
《廣韻》圓削也
《六書(shū)故》削去廉隅也
《楚辭·九章》刓方以爲(wèi)圓
又《集韻》或作?
亦作園
《莊子·齊物論》五者園而幾向方矣
《註》角泯鑠也
又通作玩
《前漢·酈食其傳》爲(wèi)人刻印,玩而不能授
《註》師古曰:韓信傳作刓,此作玩,義各通
又《韻補(bǔ)》葉虞袁切,音元
《白居易詩(shī)》危石疊四五,嵬剞且刓
造物者何意,惟在嵓東偏
刓的說(shuō)文解字解釋刓【卷四】【刀部】剸也
從刀元聲
一曰齊也
五丸切說(shuō)文解字注(刓)剸也
剸當(dāng)作團(tuán)
團(tuán)圜也
通俗文曰
曰剸
非其訓(xùn)也
且許書(shū)本無(wú)剸字
韓信傳
刻印刓忍不能予
蘇林曰
刓音刓角之刓
與摶同
手弄角訛
不忍授也
按正文當(dāng)本是同酈食其傳作玩
故蘇以手弄角訛釋之
訛當(dāng)作鈋
見(jiàn)金部
刓、齊物論作園
從刀
元聲
五丸切
十四部
一曰齊也
刓的古漢語(yǔ)解釋刓wán①<動(dòng)>削成圓形
屈原《九章·懷沙》:“~方以為圜兮,常度未替
”【引】削刻
蘇舜欽《檢書(shū)》:“器成必~琢
”【又】圓形
《新唐書(shū)·李靖?jìng)鳌罚骸八n于闐玉帶十三胯,七方六~
”②<動(dòng)>通“玩”
摩挲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為人刻印,~而不能授
”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