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徼是由漢字"楠"(讀音:nán,部首:木,筆畫數(shù):13)和漢字"徼"(讀音:jiǎo,jiào,部首:彳,筆畫數(shù):16)組成的漢字組合。
根據(jù)這兩個(gè)漢字的含義,楠徼可能表示:
- 楠(楠的基本解釋1.常綠喬木,葉子橢圓形或長(zhǎng)披針形,表面光滑,背面有軟毛,花小,綠色,漿果藍(lán)黑色)和徼(徼的基本解釋[jiǎo]1.求)的組合意義
楠的信息
楠的部首: 木
楠的拼音: nán
楠的筆畫數(shù): 13
楠的繁體字: 楠
楠的筆順: 一丨ノ丶一丨丨フ丶ノ一一丨
楠的解釋: 楠的基本解釋1.常綠喬木,葉子橢圓形或長(zhǎng)披針形,表面光滑,背面有軟毛,花小,綠色,漿果藍(lán)黑色
木材是貴重的建筑材料,也可供造船用
生長(zhǎng)在貴州、四川等地
2.這種植物的木材
楠的釋意楠〈名〉(形聲
從木,南聲
本義楠木)同本義時(shí)珍曰南方之木,故字從南
--《本草綱目》文梓榝楠
--《墨子·公輸》江南出楠梓
--《史記·貨殖列傳》楠(柟、枏)nán楠的康熙字典解釋楠【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9畫本作枏
詳枏字註
楠的說文解字解釋枏【卷六】【木部】梅也
從木冄聲
汝閻切說文解字注(枏)梅也
從木
冄聲
汝閻切
七部
楠
徼的信息
徼的部首: 彳
徼的拼音: jiǎo,jiào
徼的筆畫數(shù): 16
徼的繁體字: 徼
徼的筆順: ノノ丨ノ丨フ一一丶一フノノ一ノ丶
徼的解釋: 徼的基本解釋[jiǎo]1.求
2.“僥(jiǎo)”的異體字
[jiào]1.邊界
2.巡視
徼的介紹1.徼[jiào]2.徼[jiāo]3.徼[jiǎo]4.徼[yāo]徼[jiào]〈動(dòng)〉巡查幾為巡徼所陵迫死
——文天祥《指南錄后序》又如:徼循(巡查);徼道(巡邏警戒的道路);徼候(巡察守候);徼捕(巡捕)激發(fā),激勵(lì)今王誠(chéng)發(fā)士卒佐之以徼其志,重寶以說其心,卑辭以尊其禮,其伐齊必也
——《史記》〈名〉邊界,邊境復(fù)尋金沙江,極于牦徼外
——錢謙益《徐霞客傳》又如:徼人(邊民);繳外(邊界外;國(guó)外);徼亭(邊境哨所);徼塞(邊塞);徼障(邊境;邊塞)另見jiāo;jiǎo;yāo徼[jiāo]〈動(dòng)〉竊取,抄襲徼,抄也
——《廣韻》惡徼以為知者
——《論語》
孔注:“抄也
”揭發(fā)
如:徼駮(謂揭發(fā)、批駁);徼訐(揭人隱私)另見jiǎo;jiào;yāo徼[jiǎo]〈動(dòng)〉通“僥”
貪求不止寡君愿徼福于周公魯公
——《左傳·文公二年》患其徼一時(shí)之權(quán)
——《史記·匈奴列傳》又如:徼伺(窺視希冀);徼冀(希求);徼覬(非分希冀);徼進(jìn)(猶僥進(jìn)
非分求進(jìn))通“繳”
糾纏,徼繞不明
如:徼繞(纏繞;錯(cuò)綜)另見jiāo;jiào;yāo徼[yāo]〈動(dòng)〉通“邀”招致弗使血食,吾欲與之徼天之衷
——《國(guó)語》又如:徼怨(招怨);徼禍(招致禍害);徼亂(謂招致禍亂)求取乃義士且以徼其名,貪夫且以求其賞爾
——漢·王符《潛夫論》又如:徼天(求天賜福
猶言天佑);徼名(謀求名聲);徼功(猶求功);徼求;徼利(謀利,求利)遮攔,截?fù)?br>如:徼劫(攔截);徼極(謂伺其疲困而攔截)另見jiāo;jiǎo;jiào徼的釋意徼〈動(dòng)〉竊取,抄襲徼,抄也
--《廣韻》惡徼以為知者
--《論語》
孔注抄也
”揭發(fā)徼〈動(dòng)〉通僥”
貪求不止寡君愿徼福于周公魯公
--《左傳·文公二年》患其徼一時(shí)之權(quán)
--《史記·匈奴列傳》又如徼伺(窺視希冀);徼冀(希求);徼覬(非分希冀);徼進(jìn)(猶僥進(jìn)
非分求進(jìn))通繳”
糾纏,徼繞不明徼〈動(dòng)〉巡查幾為巡徼所陵迫死
--文天祥《指南錄后徼jiǎo⒈求
⒉⒊見jiào;yāo
徼jiào⒈邊界邊~
⒉巡察~巡
⒊見jiǎo;yāo
徼jiāo1.抄襲
2.激發(fā)
3.揭發(fā)
參見"僥訐"﹑"僥駁"
徼的康熙字典解釋徼【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畫:16畫,部外筆畫:13畫《廣韻》古弔切《集韻》吉弔切,音叫
《說文》循也
《前漢·百官表》中尉,秦官,掌徼循京師
《註》師古曰:徼,遮繞也
又《韻會(huì)》邏卒曰游徼
《後漢·臧宮傳》少爲(wèi)縣亭長(zhǎng)游徼
《註》每鄕有游徼,掌循禁姦盜也
又《玉篇》邊徼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南至?牱爲(wèi)徼
《註》徼,塞也
以木柵水,爲(wèi)蠻夷界
又《廣韻》小道也
《班固·西都賦》徼道綺錯(cuò)
又《韻會(huì)》一曰徼妙
《老子·道德經(jīng)》常有欲以觀其徼
又《唐韻》古堯切《集韻》堅(jiān)堯切,叫平聲
《玉篇》要也,求也
《左傳·昭三年》徼福於太公
《註》徼,要也
《禮·中庸》小人行險(xiǎn)以徼幸
《疏》徼求榮幸也
又《廣韻》抄也
《論語》惡徼以爲(wèi)知者
《註》徼,抄也
抄人之意,以爲(wèi)已有
又《集韻》伊消切,音邀
遮也
《司馬相如·子虛賦》徼受詘
《註》司馬彪云:徼,遮也
,倦也,謂遮其倦者
徼的說文解字解釋徼【卷二】【彳部】循也
從彳敫聲
古堯切說文解字注(徼)循也
百官表曰
中尉掌徼循京師
如淳曰
所謂游徼循禁僃盜賊也
按引伸爲(wèi)徼求、爲(wèi)邊徼
今人分平去
古無是也
從彳
敫聲
古堯切
二部
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