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的信息
殊的部首: 歹
殊的拼音: shū
殊的筆畫數(shù): 10
殊的繁體字: 殊
殊的筆順: 一ノフ丶ノ一一丨ノ丶
殊的解釋: 殊的基本解釋1.不同:~途同歸
2.副詞
很;極:~佳
~堪告慰
3.突出;特別:~勛
4.死
“殊死”二字常連用:~死戰(zhàn)
殊的介紹〈動〉(形聲
從攴(è),朱聲
小篆字形
攴,分解后剩下的骨頭
隸變?yōu)椤按酢?br>本義:斬首,斷其首身而死)同本義殊,死也
——《說文》
漢令曰:蠻夷長有罪當殊之
其赦天下殊死以下
——《漢書·高帝紀》
注:“斬刑也
”今世殊死者相枕也
——《莊子·在宥》引申為死太子即自剄,不殊
——《史記·淮南王劉安列傳》又如:不殊(不死)斷絕殊,斷也
——《廣雅》斷其后之木而弗殊
——《左傳·昭公二十三年》分開;離開官而衣食之,殊身而后止,此之謂養(yǎng)疾
——《管子》分;區(qū)別法家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于法
——《史記·太史公自序》超過母氏年殊七十
——《后漢書·梁統(tǒng)傳》〈形〉異;不同而萬殊為一
——《淮南子·本經(jīng)》
注:“異也
”始皇既沒,余威震于殊俗
——漢·賈誼《過秦論》又如:殊等(指人或事物的不同等級);殊方(異域;他鄉(xiāng));殊文(不同形體的文字);殊文別語(不同的文字與語言);殊類(不同的類別);殊禮(不同的禮制);殊稱(不同的名稱;特殊的名稱);殊心(異心
不同的志趣、認識和思想感情);殊目(不同的名稱);殊俗(不同的風俗習慣)特異;出眾;突出坐中數(shù)千人,皆言夫婿殊
——《樂府詩集·陌上?!酚秩?殊觀(奇觀;異觀);殊庭(異域
指神仙居住的地方);殊勝(特異;絕佳);殊鄉(xiāng)(異鄉(xiāng)
多指仙鄉(xiāng));殊形(奇異的形狀);殊奇(奇特);殊相(奇異的狀貌);殊翁(文采奇特的雁頸毛)特別,獨特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
——諸葛亮《出師表》又如:殊覺(特別覺得);殊禮(特殊的禮遇);殊渴(特別渴望);殊遇(特殊的待遇;破格重用);殊獎(特別的獎勵);殊選(破格選用);殊賞(特別的賞賜);殊態(tài)(特殊的姿態(tài));殊量(特殊的才能
即大器);殊容(特殊的容貌)殊恩(特別的恩惠)〈副〉很;甚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步,日三四里
——《戰(zhàn)國策·趙策》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古法采草藥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當
——宋·沈括《夢溪筆談》又如:殊難相信;殊久殊的釋意殊(形聲
從攴,朱聲
小篆字形
攴,分解后剩下的骨頭
隸變?yōu)榇酢?br>本義斬首,斷其首身而死)同本義殊,死也
--《說文》『令曰蠻夷長有罪當殊之
其赦天下殊死以下
--《漢書·高帝紀》
注斬刑也
”今世殊死者相枕也
--《莊子·在宥》引申為死太子即自剄,不殊
--《史記·淮南王劉安列傳》又如不殊(不死)斷絕殊,斷也
--《廣雅》斷其后之木而弗殊
--《左傳·昭公二十三年》分開;離開官而衣食之,殊身而后止,此之謂養(yǎng)疾
--《管子》分;區(qū)別殊shū⒈死,斷,絕不~
~死搏斗
⒉不同,特別特~
~效
同歸~途
⒊很,非常~喜
~為不安
⒋殊的康熙字典解釋殊【辰集下】【歹部】康熙筆畫:10畫,部外筆畫:6畫《唐韻》市朱切《集韻》《韻會》慵朱切《正韻》尚朱切,音殳
《說文》死也
漢令曰:蠻夷長有罪,當殊之
《莊子·在宥篇》殊死者相望也
《註》廣雅曰:殊,斷也
司馬云決也
一曰誅也
《字林》云死也
《前漢·宣帝詔》赦殊死以下
又絕也
《前漢·宣帝詔》骨肉之親,粲而不殊
《師古註》粲,明也
殊,絕也
明於仁恩,不離絕也
《前漢·韓信傳》軍皆殊死戰(zhàn)
《師古註》殊,絕也
謂決意必死
又斷絕也
《左傳·昭二十三年》斷其後之木而弗殊
又傷而未絕也
《史記·蘇秦傳》齊大夫與蘇秦爭寵,使人刺蘇秦,不死,殊而走
又別也,異也
《易·繫辭》天下同歸而殊塗
《禮·大傳》殊號,異器械
又過也
《後漢·梁竦傳》母氏年殊七十
《註》殊,猶過也
又語詞
《詩·魏風》殊異乎公路
又殊庭,蓬萊仙人庭也
《前漢·郊祀志》將以望祀蓬萊之屬,幾至殊庭
又葉時流切,音酬
《陳琳詩》沈淪衆(zhòng)庶閒,與世無有殊
紆鬱懷傷結,舒展有何由
殊的說文解字解釋殊【卷四】【歺部】死也
從歺朱聲
漢令曰:“蠻夷長有罪,當殊之
”市朱切說文解字注(殊)死也
凡漢詔云殊死者、皆謂死罪也
死罪者首身分離
故曰殊死
引伸爲殊異
從
朱聲
市朱切
四部
一曰也
各本無此四字
依左傳釋文補
與死本無二義
許以字從?
故以死爲正義
凡物之爲別一義
左傳曰
武城人塞其前
其後之木而弗殊
邾師過之
乃推而蹷之
史蘇秦列傳
刺蘇秦不死
殊而走
按弗殊者
謂不絕也
不死殊而走者、謂人雖未死
創(chuàng)巳決裂也
皆之說也
宣帝詔曰
骨肉之親
粲而不殊
凡言殊異、殊絕皆引伸之義
殳部曰
以杖殊人
謂隔遠敵仇不得近
亦是義
漢令曰
蠻夷長有罪當殊之
按殊之者、絕之也
所謂別異蠻夷
此舉漢令證義
而裴駰以來皆謂殊之爲誅死
夫蠻夷有罪
非能必執(zhí)而殺之也
而顧箸爲令哉
今鍇本作當殊之市
多市字
此由張次立以鉉本改鍇本
誤以鉉本市朱切市字系殊之下
其可笑有如此者
殊的古漢語解釋殊shū①<動>斷;絕
《左傳·昭公二十三年》:“武城人塞其前,斷其后之木弗~
”②<動>死
《史記·淮南王劉安傳》:“太子即自剄,不~
”③<形>特別;特殊
《出師表》:“蓋追先帝之~遇,欲報之陛下也
”④<形>不同;差異
《過秦論》:“始皇既沒,余威震于~俗
”⑤<副>很;非常
《廉頗藺相如列傳》:“而君畏匿之,恐懼~甚
”殊
秀的信息
秀的部首: 禾
秀的拼音: xiù
秀的筆畫數(shù): 7
秀的繁體字: 秀
秀的筆順: ノ一丨ノ丶フノ
秀的解釋: 秀的基本解釋1.植物抽穗開花(多指莊稼):~穗
六月六,看谷(粟)~
2.姓
3.清秀:~麗
眉清目~
山清水~
~外慧中
4.聰明;靈巧:內~
心~
5.特別優(yōu)異:優(yōu)~
6.特別優(yōu)異的人才:新~
后起之~
7.表演;演出:作~
時裝~
泳裝~
[英show]秀的介紹〈動〉(會意
石鼓文,上為“禾”,下象禾穗搖曳
本義:谷物抽穗揚花)同本義榮而實者謂之秀
——《爾雅》秀,出也
——《廣雅》實發(fā)實秀,實堅實好
——《詩·大雅·生民》又如:秀發(fā)(指植物生長繁茂,花朵盛開);秀穗(植物從葉鞘長出穗);秀而不實(禾谷葉穗開花而不結實)草類結實又如:秀孚(開花結實)成長振振子孫,或秀或苗
——《后漢書·孝章皇帝八王傳贊》又如:秀茂(生長茂盛);秀甲(嬌嫩的新芽)〈形〉美好,秀麗(指人的容貌姿態(tài)或景物,重于內在的氣韻)容則秀雅,稚朱顏只
——《楚辭·大招》曲眉豐頰,清聲而便體,秀外而惠中
——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
——宋·歐陽修《醉翁亭記》佳木秀天下奇秀
——宋·沈括《夢溪筆談》秀出半天
——《徐霞客游記·游黃山記》又如:秀溜(秀氣;俊巧);秀而不媚(秀麗而不妖媚);秀上(秀美高雅);秀木(秀美的樹木)茂盛
亦指茂盛的草木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宋·歐陽修《醉翁亭記》又如:秀草(茂盛之草);秀蔚(謂山陵秀美草木繁茂)特異;優(yōu)秀
多指人品德美好五行之秀氣也
——《禮記·禮運》容則秀雅,稚朱顏只
——《楚辭·屈原·大招》后剌史臣榮,舉臣秀才
——李密《陳情表》馬弟吾鄉(xiāng)秀,青云正壯年
——元·張宇《送馬德新》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三國魏·李康《運命論》又如:秀士(德行才藝出眾的人);秀世(特出于世);秀立(秀升特出);秀艾(優(yōu)異俊美之士);秀茂(優(yōu)異突出的人才)〈名〉草木之花采三秀兮于山間
——《楚辭·山鬼》
按,三秀即小正之秀幽、秀萑葦、秀莽也
靈芝之說起于漢,古芝即菌,王逸注:“三秀,芝草,失之
”蘭有秀兮菊有芳,攜佳人兮不能忘
——漢武帝《秋風辭》宋、明間對官僚貴族子弟和有財勢者的稱呼秀者,元時稱人以郎、官、秀為等第,至今人之鄙人曰:“不郎不秀”,是言“不高不下”也
——明·田藝蘅《留青日札摘抄》秀的釋意秀(會意
石鼓文,上為禾”,下象禾穗搖曳
本義谷物抽穗揚花)同本義榮而實者謂之秀
--《爾雅》秀,出也
--《廣雅》實發(fā)實秀,實堅實好
--《詩·大雅·生民》又如秀發(fā)(指植物生長繁茂,花朵盛開);秀穗(植物從葉鞘長出穗);秀而不實(禾谷葉穗開花而不結實)草類結實又如秀孚(開花結實)成長振振子孫,或秀或苗
--《后漢書·孝章皇帝八王傳贊》又如秀茂(生長茂盛);秀甲(嬌嫩的新芽)秀美好,秀麗(指人的容貌姿態(tài)或景物,重于內在的氣韻)秀xiù⒈谷物或植物吐穗開花麥苗~穗了
⒉美好,美麗~美
~麗
清~
⒊高出,優(yōu)異~拔
挺~
優(yōu)~
天下~◇起之~
⒋暢茂,茂盛佳木~而繁陰(繁陰濃郁的綠陰)
⒌①清秀,文雅
②物品小巧靈便這只手表真~氣
⒍秀的康熙字典解釋秀【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畫:7畫,部外筆畫:2畫《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息救切,音繡
榮也,茂也,美也,禾吐華也
《詩·大雅》實發(fā)實秀
○按《爾雅》云:禾謂之華,草謂之榮,不榮而實者謂之秀,榮而不實者謂之英
漢儒據(jù)此釋《詩》,遂以秀爲不榮而實
李巡曰:分別異名以曉人,故以英、秀對文,其實黍、稷皆先榮後實
《詩·出車篇》云黍稷方華
《生民篇》云實發(fā)實秀,是黍、稷有華亦稱秀也
此說甚是
《論語》明言不秀不實,秀實自不容混
朱子釋《論語》秀曰吐華,釋《生民》秀曰始穟
足正漢儒之誤
又凡草皆得言秀
《詩·豳風》四月秀葽
《禮·月令》孟夏苦菜秀
又三秀,芝草
《楚辭·九歌》采三秀於山閒
又秀氣
《禮·禮運》人者,五行之秀氣
《周子·太極圖說》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
又秀士,秀才
《禮·王制》命鄕論秀士,升之司徒曰選士
《史記·賈誼傳》吳廷尉爲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
《韻會》秀才之名始此,後光武名秀,改爲茂才
又州名
漢屬會郡,五代晉錢元瓘奏置秀州,宋慶元改嘉興府
又姓
又與綉通
《石鼓文》秀弓寺射
《註》綉弓,戎弓也
又葉思久切,音又
《詩·大雅》實發(fā)實秀,實堅實好
好葉訐口切
秀的說文解字解釋秀【卷七】【禾部】上諱
漢光武帝名也
息救切〖注〗徐鍇曰:“禾,實也
有實之象,下垂也
”秀的古漢語解釋秀xiù①<動>谷物葉穗開花
聶夷中《田家》:“六月禾未~,官家已修倉
”②<形>秀麗;美好
《醉翁亭記》:“望之蔚然而深~者,瑯琊也
”③<形>繁茂
《醉翁亭記》:“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而繁陰
”④<動>高出;突出
《游黃山記》:“則天都、蓮花二頂,俱~出天半
”⑤<形>優(yōu)秀;杰出
《禮記·王制》:“司徒論選士之~者而升之學,曰俊士
”【秀才】⒈才華出眾的人
⒉漢代科舉科目之一,由各州推舉
唐初曾設秀才為舉士科目,不久廢止
明清稱通過考試或納捐進入府州縣學的生員
⒊唐宋間參加科舉考試的人的通稱
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