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的信息
湘的部首: 氵
湘的拼音: xiāng
湘的筆畫數(shù): 12
湘的繁體字: 湘
湘的筆順: 丶丶一一丨ノ丶丨フ一一一
湘的解釋: 湘的基本解釋1.湘江,水名,發(fā)源于廣西,流入湖南
2.湖南的別稱:~繡
3.姓
湘的介紹1.湘[Xiāng]2.湘[xiāng]湘[Xiāng](形聲
從水,相聲
本義:湘江)同本義湘,湘水也
出零陵陽海山北入江
——《說文》
朱駿聲曰:“出今廣西桂林府興安縣海陽山,與漓水同源,經(jīng)湖南長沙府湘陰縣至磊石山八為二派,又合入洞庭湖曰湘口,許云入江未詳
”沈玉躬兮湘汨
——《楚辭·涉江》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
——《楚辭·漁父》又如:湘靈(湘水之神);湘簾(用湘妃竹做的簾子);湘累(指屈原);湘妃之淚(形容悲憤的淚水);湘娥(指舜妃娥皇女英);湘江舊跡(指湘妃哭舜的傳說)湘山即君山
在湖南省岳陽市西南洞庭湖中即黃陵山
在湖南省湘潭市北湖南省的簡稱
如:湘文(湘地絲織品的花紋);湘云(湘地所產(chǎn)的香草
蕓,香草名);湘東一目(指棋眼)湘[xiāng]〈動〉烹煮于以湘之,維锜及釜
——《詩·召南·采蘋》又如:湘魚(烹魚)湘的釋意湘湘的康熙字典解釋湘【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9畫《唐韻》《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音襄
水名
《說文》水出零陵陽海山,北入江
又山名
《史記·黃帝本紀》黃帝南至于江,登熊湘
又地名
《廣輿記》長沙府吳晉曰湘州
又湖名
《廣輿記》在紹興府蕭山縣
又烹也
《詩·召南》于以湘之,維錡及釜
又《集韻》思莊切,音霜
義同
湘的說文解字解釋湘【卷十一】【水部】水
出零陵陽海山,北入江
從水相聲
息良切說文解字注(湘)湘水
出零陵縣陽海山
北入江
縣字今補
凡郡縣同名、則言縣以該之也
零陵郡零陵、二志同
前志零陵下曰
陽海山、湘水所出
北至酃入江
過郡二
行二千五百三十里
過郡二者、零陵長沙也
又有離水
東南至廣信入鬱
行九百八十里
水經(jīng)曰
湘水、出零陵始安縣陽海山
東北流過下雋縣西
又北至巴丘山
入於江
酈曰
陽海山卽陽朔山
山在始安縣北
縣故零陵之南部也
湘灕同源
南爲灕水
北則湘川
今廣西桂林府興安縣南九十里
俗謂之海陽山、卽陽海山也
湘水出焉
北流經(jīng)全州入湖南畍
經(jīng)東安縣、零陵縣、祁陽縣、常寧縣、衡陽縣、衡山縣、湘潭縣、善化縣
至喬口
資水來會
又經(jīng)湘陰縣
至磊石山分爲二派
又合入洞庭湖曰湘口
漢志云至酃入江
未詳
按離水字本不從水旁
後人益之耳
許書所無
從水
相聲
息良切
十部
按詩召南于以湘之
假借爲鬺字
湘的謎語1.河邊相會(打一字)2.淚落枕邊(打一漢字)3.未落一字淚兩行(打一漢字)4.相思淚一旁(打一字)5.憑欄望江首(打一字)6.相邀在渡頭(打一字)湘
柄的信息
柄的部首: 木
柄的拼音: bǐng
柄的筆畫數(shù): 9
柄的繁體字: 柄
柄的筆順: 一丨ノ丶一丨フノ丶
柄的解釋: 柄的基本解釋1.器物的把兒:刀~
勺~
2.植物的花、葉或果實跟莖或枝連著的部分:花~
葉~
3.比喻在言行上被人抓住的材料:話~
笑~
把~
4.執(zhí)掌:~國
~政
5.權(quán):國~
6.用于某些帶把兒的東西:一~斧頭
兩~鋤頭
柄的介紹〈名〉(形聲
從木,丙聲
本義:器物的把兒)同本義柄,柯也
(柯:斧柄
)——《說文》覆之南柄
——《儀禮·少牢禮》有柄
——《儀禮·大射禮》柄(鐵椎把)鐵折疊環(huán)復
——明·魏禧《大鐵椎傳》又如:柄子(方言
器物的把兒);刀柄;勺柄;曲柄(曲軸的彎曲部分)權(quán)力而皇上無寸柄
——清·梁啟超《譚嗣同傳》又如:權(quán)柄(所掌握的權(quán)力);柄用(被重用而掌握大權(quán));柄令(權(quán)柄;命令)植物的花、葉、果和枝莖相連的部分
如:花柄;葉柄比喻言行上被人抓住的缺點、漏洞
如:笑柄;話柄根本是故禮者,君之大柄也
——《禮記·禮運》謙,德之柄也
——《易·系辭下》治國家不失其柄
——《國語·齊語》姓〈量〉用于有柄之物
如:一柄大刀;一柄鋤頭〈動〉執(zhí)掌;掌握
同“秉”以八柄詔王馭群臣
——《周禮·天官·大宰》又如:柄事(執(zhí)掌政事);柄朝(執(zhí)掌朝政)柄的釋意柄(形聲
從木,丙聲
本義器物的把兒)同本義柄,柯也
(柯斧柄
)--《說文》覆之南柄
--《儀禮·少牢禮》有柄
--《儀禮·大射禮》柄(鐵椎把)鐵折疊環(huán)復
--明·魏禧《大鐵椎傳》又如柄子(方言
器物的把兒);刀柄;勺柄;曲柄(曲軸的彎曲部分)權(quán)力而皇上無寸柄
--清·梁啟超《譚嗣同傳》又如權(quán)柄(所掌握的權(quán)力);柄用(被重用而掌握大權(quán));柄令(權(quán)柄;命令)植物的花、葉、果和枝莖相連的部分比喻言行上被人抓住的缺點、漏洞根本柄bǐng①器具的把鋤~
②植物的花、葉或果實與莖或枝連著的部分花~、葉~
③比喻言行上的短處把~、話~
④執(zhí)掌~政
⑤權(quán)國~
⑥量詞
兩~斧子
柄的康熙字典解釋柄【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畫:9畫,部外筆畫:5畫《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陂病切,兵去聲
一作棅
《說文》柯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秦無盧
《註》戈戟柄
又爵豆之屬亦有柄
《禮·祭統(tǒng)》尸酢夫人執(zhí)柄
《管子·弟子職》進柄尺
又本也
《易·下繫》坤爲地爲柄
又權(quán)也
《左傳·襄二十三年》旣有利權(quán),又執(zhí)民柄
又《韓非子·二柄篇》二柄德也
又山名
《山海經(jīng)》柄山,其上多玉
又通枋
詳枋字註
又通秉
斗柄
《史記·天官書》作斗秉
又《集韻》補永切,音丙
持也
又《唐韻》《古音》必漾切
義同
柄的說文解字解釋柄【卷六】【木部】柯也
從木丙聲
棅,或從秉
陂病切說文解字注(柄)柯也
柄之本義專謂斧柯
引伸爲凡柄之偁
周禮、禮經(jīng)作枋
丙聲方聲同在十部也
從木
丙聲
陂病切
古音在十部
(棅)或從秉
秉聲古亦在十部也
莊子天道篇
天下奮棅而不與之偕
管子山權(quán)數(shù)篇
此謂君棅
按古又以秉爲柄
如左傳國子實執(zhí)齊秉
前五行志殺生之秉終矣
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