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究
滔究是由漢字"滔"(讀音:tāo,部首:氵,筆畫(huà)數(shù):13)和漢字"究"(讀音:jiū,部首:穴,筆畫(huà)數(shù):7)組成的漢字組合。
根據(jù)這兩個(gè)漢字的含義,滔究可能表示:
- 滔(滔的基本解釋大水彌漫:波浪~天)和究(究的基本解釋1.仔細(xì)推求;追查:研~)的組合意義
滔的信息
滔的部首: 氵
滔的拼音: tāo
滔的筆畫(huà)數(shù): 13
滔的繁體字: 滔
滔的筆順: 丶丶一ノ丶丶ノノ丨一フ一一
滔的解釋: 滔的基本解釋大水彌漫:波浪~天
滔的介紹〈形〉(形聲
從水,舀(yǎo)聲
本義:水勢(shì)盛大的樣子)同本義滔,水漫漫大貌
——《說(shuō)文》滔,漫也
——《廣雅》象恭滔天
——《書(shū)·堯典》浩浩滔天
汶水滔滔
——《詩(shī)·齊風(fēng)·載驅(qū)》滔滔江漢
——《詩(shī)·小雅·四月》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
——《書(shū)·益稷》又如:滔涸(水漫溢與干涸);滔漭(水彌漫浩廣的樣子);滔滔滾滾,滔漫(大水漫溢)傲慢,專橫霸道士不濫,官不滔
——《左傳·昭公二十六年》又如:滔德(倨慢不恭的品格)廣大
如:滔土(廣闊的土地);滔窕(廣遠(yuǎn)不著邊際)〈動(dòng)〉使大水泛濫舜之時(shí),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
——《淮南子》云集一起地涌往無(wú)器而民滔乎前
——《莊子》滔的釋意滔〈形〉(形聲
從水,舀聲
本義水勢(shì)盛大的樣子)同本義滔,水漫漫大貌
--《說(shuō)文》滔,漫也
--《廣雅》象恭滔天
--《書(shū)·堯典》浩浩滔天
汶水滔滔
--《詩(shī)·齊風(fēng)·載驅(qū)》滔滔江漢
--《詩(shī)·小雅·四月》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
--《書(shū)·益稷》又如滔涸(水漫溢與干涸);滔漭(水彌漫浩廣的樣子);滔滔滾滾,滔漫(大水漫溢)傲慢,專橫霸道士不濫,官不滔
--《左傳·昭公二十六年》又如滔德(倨慢不恭的品格)廣大滔滔tāo⒈彌漫,充滿洪水~天
~天大罪
⒉①水勢(shì)很大波浪~~
②連續(xù)不斷~~不竭
滔的康熙字典解釋滔【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畫(huà):14畫(huà),部外筆畫(huà):10畫(huà)《唐韻》土刀切《集韻》《韻會(huì)》《正韻》他刀切,音叨
《說(shuō)文》水漫漫大貌
《書(shū)·堯典》浩浩滔天
又流貌
《詩(shī)·齊風(fēng)》汶水滔滔
又慢也
《左傳·昭二十六年》士不濫,官不滔
又水名
《穆天子傳》庚辰至於滔水
又八風(fēng)之一
《呂氏春秋》東方曰滔風(fēng)
又九土之一
《淮南子·地形訓(xùn)》西南戎州曰滔土
又《集韻》徒刀切,音陶
聚也
《莊子·田子方》滔乎前而不知其所以然
《說(shuō)文》從水舀聲
舀音由
凡慆蹈韜縚等字,皆從舀
上從爪,下從杵臼之臼
凡陷閻諂欿等字從臽,音陷
與舀義別
滔的說(shuō)文解字解釋滔【卷十一】【水部】水漫漫大皃
從水舀聲
土刀切說(shuō)文解字注(滔)水漫漫大皃
堯典
浩浩滔天
按漫漫當(dāng)作曼曼
許書(shū)無(wú)漫字
從水
舀聲
土刀切
古音在三部
滔
究的信息
究的部首: 穴
究的拼音: jiū
究的筆畫(huà)數(shù): 7
究的繁體字: 究
究的筆順: 丶丶フノ丶ノフ
究的解釋: 究的基本解釋1.仔細(xì)推求;追查:研~
深~
2.副詞
到底;究竟:~屬不妥
究的介紹〈形〉(形聲
從穴,九聲
本義:窮;盡)同本義究,窮也
——《說(shuō)文》靡屆靡究
——《詩(shī)·大雅·蕩》害氣將究
——《漢書(shū)·食貨志》此告民究也
——《呂氏春秋·任地》靡屆靡究
——《詩(shī)·大雅·蕩》害氣將究
——《漢書(shū)·食貨志》此告民究也
——《呂氏春秋·任地》必須天道,[如日月]周旋無(wú)究
——《國(guó)語(yǔ)》又如:究途(走完全部的路程
比喻做事有始有終);究年(終年);究歸(終歸)〈動(dòng)〉謀劃;研究;探求究,謀也
——《爾雅》不舒究之
——《詩(shī)·小雅·小弁》爰究爰度
——《詩(shī)·大雅·皇矣》莫可究詳
——[英]赫胥黎著、嚴(yán)復(fù)譯《天演論》又如:究討(研究探討);究理(推求事物的原理);究心(費(fèi)力;用心鉆研);究味(研究體會(huì));究明(研究清楚);究索(研究探索)系統(tǒng)調(diào)查或追查是究是圖
——《詩(shī)·小雅·棠棣》不究其舊
——唐·韓愈《原毀》究其舊
士之孝曰究,究者,以明審為義
——《孝經(jīng)·援神契》究主使者
——《明史》又如:究訊(追查審問(wèn));究治(追究處治);究審(追究審問(wèn));究切(追究責(zé)備);究處(追究處分);究詢(追究詢問(wèn));究尋(追查)達(dá),貫徹有擅主之臣,則君令不下究,臣情不上通
——《韓非子》〈副〉畢竟,到底其究安宅
——《詩(shī)·小雅·鴻雁》獨(dú)見(jiàn)環(huán)兒仍是先前,究不甚鐘愛(ài)
——《紅樓夢(mèng)》寒家在此雖住了三代,究系寄居,親友甚少
——《鏡花緣》百姓究何辜
——《廣東軍務(wù)記》究的釋意究(形聲
從穴,九聲
本義窮;盡)同本義究,窮也
--《說(shuō)文》靡屆靡究
--《詩(shī)·大雅·蕩》害氣將究
--《漢書(shū)·食貨志》此告民究也
--《呂氏春秋·任地》靡屆靡究
--《詩(shī)·大雅·蕩》害氣將究
--《漢書(shū)·食貨志》此告民究也
--《呂氏春秋·任地》必須天道,又如究途(走完全部的路程
比喻做事有始有終);究年(終年);究歸(終歸)究謀劃;研究;探求究,謀也
--《爾雅》不舒究之
--《詩(shī)·小雅·小弁》爰究爰度
--究jiū⒈終極,到底終~
九洲生氣恃風(fēng)雷,萬(wàn)馬齊瘖~可哀(恃仗著
瘖啞,無(wú)聲)
⒉追查,探求追~
深~
研~
⒊①結(jié)果,原委問(wèn)個(gè)~竟
②到底他~竟是干啥的?究的康熙字典解釋究【午集下】【穴部】康熙筆畫(huà):7畫(huà),部外筆畫(huà):2畫(huà)〔古文〕《唐韻》《集韻》《韻會(huì)》《正韻》居又切,音救
極也
《易·說(shuō)卦》其究爲(wèi)健
又推尋也
《詩(shī)·小雅》是究是圖
又謀也
《詩(shī)·大雅》惟此四國(guó),爰究爰度
《註》究度,皆謀也
《爾雅·釋詁》究,謀也
又竟也
《前漢·鼂錯(cuò)傳》盛德不及究于天下
《師古註》竟也
又深也,窮盡也
《孟子·疏解》究而言之,不敢以當(dāng)達(dá)者
《爾雅·釋言》究,窮也
又懷惡不相親比之貌
《詩(shī)·唐風(fēng)》自我人究究
《爾雅·釋訓(xùn)》究究,惡也
《註》相憎惡也
又《廣雅》究,窟也
又《援神契》士之孝曰究
又《竺芝扶南記》山溪瀨中謂之究
《水經(jīng)注》鬰水自九德浦,逕越裳究,九德究,南陵究
又南蠻別號(hào)
《後漢·南蠻傳》日南徼外蠻究不事人邑豪,獻(xiàn)生犀白雉
《註》究不事人,蠻別號(hào)
又葉音旣
《宋玉·神女賦》茂矣美矣,諸好備矣
盛矣麗矣,難測(cè)究矣
又葉車御切
《宋玉·神女賦》禮不遑訖,辭不及究
願(yuàn)假須臾,神女稱遽
迴腸傷氣,顚倒失據(jù)
究的說(shuō)文解字解釋究【卷七】【穴部】窮也
從穴九聲
居又切說(shuō)文解字注(究)竆也
釋言同
小雅常棣傳曰
究、深也
釋詁及大雅皇矣傳曰
究、謀也
皆窮義之引伸也
從穴
九聲
居又切
三部
究的古漢語(yǔ)解釋究jiū①<動(dòng)>推究;探求
《原毀》:“即其新不~其舊
”《報(bào)任安書(shū)》:“亦欲以~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
”②<動(dòng)>到頭;到底;到達(dá)盡頭
《韓非子·難一》:“有擅主之臣,則君令不下~
”③<形>完全;徹底
《察變》:“憔悴孤虛,旋生旋滅;菀枯頃刻,莫可~陳
”④<副>終究;究竟
龔自珍《己亥雜詩(shī)》:“萬(wàn)馬齊喑~可哀
”究的謎語(yǔ)1.旭日東升映窗前(打一漢字)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