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的信息
漠的部首: 氵
漠的拼音: mò
漠的筆畫數(shù): 13
漠的繁體字: 漠
漠的筆順: 丶丶一一丨丨丨フ一一一ノ丶
漠的解釋: 漠的基本解釋1.沙漠:大~
~北
2.冷淡地;不經(jīng)心地:~視
~不關(guān)心
漠的介紹〈名〉(形聲
從水,莫聲
本義:沙漠)同本義漠,北方流沙也
——《說文》逾隴堆兮渡漠
——《楚辭·疾世》大漠孤煙直,長(zhǎng)河落日?qǐng)A
——唐·王維《使至塞上》又如:漠北,漠南(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北)的地區(qū));漠野(我國(guó)北方沙漠地區(qū))〈形〉淡泊,恬淡,即不追求名利[coldly,notseekfameandwealth]澹而靜乎!漠而清乎!調(diào)而閑乎!——《莊子·知北游》冷淡,不關(guān)心我而漠然置之
不可言也
——梁?jiǎn)⒊渡倌曛袊?guó)說》又如:漠如(猶漠然
冷淡,不關(guān)心);漠置(漠然置之);漠爾(輕視,不在意)通“寞”
空廓,寂靜夫虛靜恬淡,寂漠無(wú)為者,萬(wàn)物之本也
——《莊子·天道》野寂漠其無(wú)人
——《楚辭·遠(yuǎn)游》漠的釋意漠(形聲
從水,莫聲
本義沙漠)同本義漠,北方流沙也
--《說文》逾隴堆兮渡漠
--《楚辭·疾世》大漠孤煙直,長(zhǎng)河落日?qǐng)A
--唐·王維《使至塞上》又如漠北,漠南(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北)的地區(qū));漠野(我國(guó)北方沙漠地區(qū))漠淡泊,恬淡,即不追求名利澹而靜乎!漠而清乎!調(diào)而閑乎!--《莊子·知北游》冷淡,不關(guān)心我而漠然置之
不可言也
--梁?jiǎn)⒊渡倌曛袊?guó)說》又如漠如(猶漠然
冷淡,不關(guān)心);漠置(漠然置之);漠爾(輕視,不在意)通寞”
空漠mò⒈地面為沙石覆蓋,干燥缺水,不生植物或植物稀少的地區(qū)沙~
大~
⒉寂靜,無(wú)聲,冷淡,不關(guān)心寂~(又寫作"寂寞")
~然置之
~不關(guān)心
⒊①空曠而寂靜~~大草原
②形容云煙密布~~的煙霧
漠的康熙字典解釋漠【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畫:15畫,部外筆畫:11畫《唐韻》慕各切《集韻》《韻會(huì)》《正韻》末各切,音莫
《說文》北方流沙也
與幕通
《文選·嘯賦》註沙土曰幕
幕漫之
《程大昌·北邊備對(duì)》幕者,漠也
言沙磧廣莫,望之漠漠然也
又《爾雅·釋言》漠,淸也
又《廣韻》施也,茂也
又淡漠,恬靜貌
《文子·上仁篇》非淡漠無(wú)以明德
又與寞通
《楚辭·遠(yuǎn)遊》野寂寞其無(wú)人
又與莫通
《爾雅·釋詁》漠,謀也
《詩(shī)·小雅》聖人莫之
莫漠音義同
又漠漠,布列貌
《陸機(jī)詩(shī)》街巷紛漠漠
又漠陽(yáng),江名
《廣輿記》在肇慶府陽(yáng)江縣
又《集韻》莫白切,音陌
與同
或從水,亦作?
又《韻補(bǔ)》葉蒙晡切,音模
《李陵詩(shī)》徑萬(wàn)里兮度沙漠,爲(wèi)君將兮奪匈奴
又葉莫卜切,音木
《嵆康·阮籍碑銘》怡神大素,邁世局
隱處虛室,反眞歸漠
漠的說文解字解釋漠【卷十一】【水部】北方流沙也
一曰清也
從水莫聲
慕各切說文解字注(漠)北方流沙也
漢書亦假幕爲(wèi)漠
一曰淸也
毛詩(shī)傳曰
莫莫言淸靜
從水
聲
慕各切
五部
漠的古漢語(yǔ)解釋漠mò①<名>沙漠
《后漢書·烏桓?jìng)鳌罚骸靶倥贬銛?shù)千里,~南地空
”②<形>寂寞;空虛
《獄中雜記》:“居數(shù)月,~然無(wú)所事
”③<形>冷淡;不關(guān)心
韓愈《爭(zhēng)臣論》:“~不加喜戚于心
”【漠漠】⒈無(wú)聲息的狀況
⒉天色灰暗的樣子
⒊寂寞
漠
胝的信息
胝的部首: 月
胝的拼音: zhī
胝的筆畫數(shù): 9
胝的繁體字: 胝
胝的筆順: ノフ一一ノフ一フ丶
胝的解釋: 胝的基本解釋見〖胼胝〗
胝的介紹〈名〉手腳掌上的厚皮,俗稱繭子胝,腄也
——《說文》胝,胼胝
——《玉篇》胝,皮厚也
——《廣韻》耕耘樹藝,手足胼胝
——《荀子·子道》百胝存楚,居今觀古,曾何足云
——《百辟勸進(jìn)箋》又如:胝趼(繭子);胝皺(皮肉因生繭而皺縮)胝的釋意胝手腳掌上的厚皮,俗稱繭子胝,膁也
--《說文》胝,胼胝
--《玉篇》胝,皮厚也
--《廣韻》耕耘樹藝,手足胼胝
--《荀子·子道》百胝存楚,居今觀古,曾何足云
--《百辟勸進(jìn)箋》又如胝趼(繭子);胝皺(皮肉因生繭而皺縮)胝zhī胝的康熙字典解釋胝【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畫:11畫,部外筆畫:5畫《唐韻》竹尼切《集韻》《韻會(huì)》張尼切,音疷
《說文》腄也
《玉篇》胼胝
《廣韻》皮厚也
《韻會(huì)》也
《集韻》一曰繭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躬傶骿胝無(wú)胈《註》也
《荀子·子道篇》耕耘樹藝,手足胼胝,以養(yǎng)其親
《任昉·百辟勸進(jìn)牋》雖累繭救宋,重胝存楚
又《集韻》稱脂切,音
鳥胃
一曰胵,五藏總名
《博雅》百葉謂之膍胵
本作胵
或從氐
又丁計(jì)切,音帝
牲體之本也
又《正韻》旨而切,音支
義同
胝的說文解字解釋胝【卷四】【肉部】腄也
從肉氐聲
竹尼切說文解字注(胝)腄也
漢書
躳奏無(wú)胈
史記作躳胝無(wú)胈
徐廣曰
胝竹移反
胝、腄也
李善引郭璞三蒼解曰
胝、也
竹施反
按據(jù)此二音
似胝本從氏聲
在五支韻
然小顏?zhàn)h云
竹尸反
今說文作胝、從氐
今韻入六脂
姑仍其舊
從肉
氐聲
竹尼切
十五部
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