漦瑒
漦瑒是由漢字"漦"(讀音:chí,部首:水,筆畫數(shù):15)和漢字"瑒"(讀音:chàng,dàng,yáng,部首:王,筆畫數(shù):13)組成的漢字組合。
根據(jù)這兩個(gè)漢字的含義,漦瑒可能表示:
- 漦(漦的基本解釋(魚或龍的)涎沫)和瑒(瑒的基本解釋[chàng]圭璧名)的組合意義
漦的信息
漦的部首: 水
漦的拼音: chí
漦的筆畫數(shù): 15
漦的繁體字: 漦
漦的筆順: 一一丨ノ丶ノ一ノ丶一ノ丨フノ丶
漦的解釋: 漦的基本解釋(魚或龍的)涎沫
漦的介紹〈名〉滲流漦,順流也
——《說文》卜請(qǐng)漦而藏之
——《國(guó)語·鄭語》
注:“龍所吐沫,龍之精氣也
”漦血也
——《漢書·五行志》魚或龍之類的涎沫
如:漦龍(吐涎沫的龍
也稱作惡龍)古水名漦,水名
——《說文》
朱駿聲通訓(xùn)定聲:陜西乾州武功縣南有古漦城,疑其地有漦水
漦的釋意漦yōng1.見"漦漦"
漦的康熙字典解釋漦【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畫:15畫,部外筆畫:11畫《唐韻》《集韻》《韻會(huì)》俟甾切,音狋
《說文》順流也
一曰水名
又《爾雅·釋言》漦盝也
《李巡云》吐沫漦也
又《集韻》升基切,音?
又充之切,音蚩
又陵之切,音釐
又魚其切,音疑
義同
又郎才切,音來
地名,在扶風(fēng)美陽
《史記·樊噲傳》從攻雍漦城
通作斄,又作釐
又湯來切,音胎
與邰同
又棧山切,魚龍身濡滑者
漦的說文解字解釋漦【卷十一】【水部】順流也
一曰水名
從水聲
俟甾切說文解字注(漦)順流也
順下之流也
釋言曰
漦、盝也
盝同漉酒之漉
國(guó)語、史記龍漦
韋昭曰
漦、龍所吐沫
按龍沫必徐徐漉下
故亦謂之漦
一曰水名
未詳
從水
聲
俟甾切
一部
漦
瑒的信息
瑒的部首: 王
瑒的拼音: chàng,dàng,yáng
瑒的筆畫數(shù): 13
瑒的繁體字: 瑒
瑒的筆順: 一一丨一丨フ一一一ノフノノ
瑒的解釋: 瑒的基本解釋[chàng]圭璧名
即鬯圭
[dàng]通“璗”
[yáng]1.玉名
2.人名用字
瑒的介紹1.瑒[yáng]瑒[yáng]〈名〉古時(shí)祭祀用的一種圭瑒,祀天玉也
——明·楊慎《玉名詁》另見chàng瑒的康熙字典解釋瑒【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畫:14畫,部外筆畫:9畫《唐韻》《集韻》《韻會(huì)》丑亮切《正韻》尺亮切,音悵
《說文》圭尺二寸有瓚,以祠宗廟者
《徐曰》瓚亦杓也
又通作鬯
《周語》奉玉鬯往獻(xiàn)
《註》鬯酒之圭,長(zhǎng)尺二寸,有瓚,所以灌地降神之器
又《廣韻》徒杏切《集韻》丈梗切《韻會(huì)》杖梃切《正韻》杖梗切,音挺
義同
又《集韻》待朗切《正韻》徒黨切,音蕩
《前漢·王莽傳》瑒琫瑒珌
《註》瑒,音蕩
玉名也
又《廣韻》與章切《集韻》《韻會(huì)》余章切,音陽
義同
又人名
《曹丕·典論論文》汝南應(yīng)瑒德璉
又唐有申屠瑒
瑒的說文解字解釋瑒【卷一】【玉部】圭
尺二寸,有瓚,以祠宗廟者也
從玉昜聲
丑亮切說文解字注(瑒)圭尺二寸
有瓚
以祠宗廟者也
玉人曰
祼圭尺有二寸
有瓚
以祀廟
祼圭謂之瑒圭
瑒讀如暢
魯語謂之鬯圭
用以灌鬯者也
祠玉篇作祀
從王
昜聲
丑亮切
十部
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