濂盬
濂盬是由漢字"濂"(讀音:lián,部首:氵,筆畫數(shù):16)和漢字"盬"(讀音:gǔ,部首:皿,筆畫數(shù):18)組成的漢字組合。
根據(jù)這兩個漢字的含義,濂盬可能表示:
- 濂(濂的基本解釋1.濂江,水名,在江西)和盬(盬的基本解釋1.鹽池)的組合意義
濂的信息
濂的部首: 氵
濂的拼音: lián
濂的筆畫數(shù): 16
濂的繁體字: 濂
濂的筆順: 丶丶一丶一ノ丶ノ一フ一一丨丨ノ丶
濂的解釋: 濂的基本解釋1.濂江,水名,在江西
2.姓
濂的介紹〈名〉濂水,今名濂江,又名安遠(yuǎn)江,在江西省南部姓(濂洛:宋代理學(xué)代表人物)濂的釋意濂〈名〉濂水,今名濂江姓(濂洛宋代理學(xué)代表人物)濂lián濂江,在江西省
濂的康熙字典解釋濂【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畫:17畫,部外筆畫:13畫《廣韻》《集韻》勒兼切《韻會》離鹽切《正韻》力鹽切,音廉
與溓同
一曰薄也
又溪名
《廣輿記》在永州府道州
又《集韻》燮玷切,音帴
濂洓,輕薄貌
濂
盬的信息
盬的部首: 皿
盬的拼音: gǔ
盬的筆畫數(shù): 18
盬的繁體字: 盬
盬的筆順: 一丨フ一丨フノ一一丨丨フ一丨フ丨丨一
盬的解釋: 盬的基本解釋1.鹽池
2.吸;飲
3.不堅固
盬的介紹〈名〉鹽池盬,鹽池
——《廣韻》未經(jīng)煉制的顆粒鹽猗頓用盬鹽起
——《史記·貨殖列傳》
司馬貞索隱:“盬,謂出鹽直用不煉也
”〈動〉通“苦”
止息王事靡盬,不能藝稷黍
——《詩·唐風(fēng)·鴇羽》盬的康熙字典解釋盬【午集中】【皿部】康熙筆畫:18畫,部外筆畫:13畫《唐韻》公戸切《集韻》《韻會》果五切《正韻》公五切,音古
《說文》河?xùn)|鹽池,袤五十一里,廣七里,周行十六里
《左傳·成六年》必居郇瑕氏之地,沃饒而近盬
《註》郇瑕,古國名,在河?xùn)|解縣
盬,鹽也
猗氏縣鹽池是
《周禮·天官·鹽人》凡齊事,鬻盬以待戒令
《疏》盬出於鹽池,今之顆鹽是也
《史記·貨殖傳》倚頓用盬鹽起
《註》謂出鹽直用不練也
一說盬鹽,河?xùn)|大盬
散鹽,東海煑水爲(wèi)鹽
又不攻緻也
一曰不堅牢也
《詩·唐風(fēng)》王事靡盬
《前漢·息夫躬傳》器用盬惡
又啑也
《左傳·僖二十八年》晉侯夢楚子伏己而盬其腦
又《玉篇》姑也
《揚子·方言》且也
又雜猝也
《註》皆倉卒也
又《集韻》古慕切,古去聲
攻緻也
又《廣韻》古胡切《集韻》《韻會》《正韻》攻乎切,古平聲
楚人謂鹽池爲(wèi)盬
盬的說文解字解釋盬【卷十二】【鹽部】河?xùn)|鹽池
袤五十一里,廣七里,周百十六里
從鹽省,古聲
公戶切說文解字注(盬)河?xùn)|鹽池也
地理志
河?xùn)|郡安邑
鹽池在西南
郡國志亦云
安邑有鹽池
左氏傳曰
郇瑕氏之地
沃饒而近盬
服?注云
盬、鹽池也
土俗裂水沃麻
分灌川野
畦水秏竭
土自成鹽
卽所謂鹹鹺也
而味苦
號曰?田
杜注左氏、郭注穆天子傳皆曰
盬者、鹽池
然則鹽池古者謂之盬
亦曰盬田
周禮因以爲(wèi)鹽不湅治之偁
又引申之、詩以爲(wèi)不堅固之偁
周禮苦良
苦讀爲(wèi)盬
謂物之不佳者也
袤五十一里
廣七里
周百十六里
左傳正義、後漢書注所引同
惟水經(jīng)注涑水篇引作長五十一里、廣六里、周一百一十四里爲(wèi)異
魏都賦注
猗氏南鹽池
東西六十四里
南北七十里
郡國志注引楊佺期洛陽記
河?xùn)|鹽池、長七十里
廣七里
水經(jīng)注曰
今池水東西七十里
南北七十里
參差乖異
葢隨代有變
從鹽省
古聲
公戶切
五部
盬的古漢語解釋盬gǔ①<名>古鹽池名,在今山西臨猗縣南
【又】指鹽
《周禮·天官·鹽人》:“凡齊事,鬻~以待戒令
”②<形>不堅牢
《漢書·息夫躬傳》:“器用~惡,孰當(dāng)督之
”③<動>休息
《詩經(jīng)·唐風(fēng)·鴇羽》:“王事靡~,不能蓺稷黍
”④<動>吸飲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晉侯夢與楚子搏,楚子伏已而~其腦
”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