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裷
灼裷是由漢字"灼"(讀音:zhuó,部首:火,筆畫數(shù):7)和漢字"裷"(讀音:yuān,gǔn,部首:衤,筆畫數(shù):13)組成的漢字組合。
根據(jù)這兩個(gè)漢字的含義,灼裷可能表示:
- 灼(灼的基本解釋1.燒;燙:~傷)和裷(裷的基本解釋[yuān]古代指覆蓋東西的巾帕:“衛(wèi)人有佐弋者,鳥至,因先以其~麾之)的組合意義
灼的信息
灼的部首: 火
灼的拼音: zhuó
灼的筆畫數(shù): 7
灼的繁體字: 灼
灼的筆順: 丶ノノ丶ノフ丶
灼的解釋: 灼的基本解釋1.燒;燙:~傷
2.明白;透徹:~善惡之別
3.明亮:~然可見
裷的信息
裷的部首: 衤
裷的拼音: yuān,gǔn
裷的筆畫數(shù): 13
裷的繁體字: 裷
裷的筆順: 丶フ丨ノ丶丶ノ一一ノ丶フフ
裷的解釋: 裷的基本解釋[yuān]古代指覆蓋東西的巾帕:“衛(wèi)人有佐弋者,鳥至,因先以其~麾之
”[gǔn]古通“袞”,古代帝王和諸侯穿的繡有龍紋的禮服:“故天子袾~衣冕,諸侯玄~衣冕
”裷的介紹1.裷[yuān]裷[yuān]〈名〉頭巾
裷的釋意裷yuān1.頭巾
《韓非子.外儲(chǔ)說左上》"衛(wèi)人有佐弋者,鳥至,因先以其裷麾之,鳥驚而不射也
"王先慎集解"《方言》'襱裷謂之幭
'郭注'即帊幞也
'"一說指拴在箭上的生絲繩
梁?jiǎn)⑿劢?#34;太田方曰'裷者,弓繳轉(zhuǎn)卷之繩索也
'"裷的康熙字典解釋裷【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畫:14畫,部外筆畫:8畫《唐韻》《集韻》於袁切,音鴛
《揚(yáng)子·方言》襎裷謂之幭
《郭註》卽帊幞也
《韓非子·外儲(chǔ)說左篇》衞人有佐弋者,鳥至,因先以其裷麾之焉
又《廣韻》去阮切,音綣
《類篇》委遠(yuǎn)切,音宛
窘遠(yuǎn)切,音圈
義同
又讀作袞
《荀子·富國篇》天子袾裷衣冕
《楊倞註》裷與袞同
裷